第三章 非洲的野生魅力(2 / 3)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馬可·波羅描述的當地人相貌,是印度地區居民的大致長相特征。今日桑給巴爾島是一座美麗至極的島嶼。桑給巴爾島由兩座主要島嶼安古迦島(Unguja)和奔巴島(Pemba),桑給巴爾城在安古迦島上,桑給巴爾主要是指桑給巴爾城。 桑給巴爾島是世界上最美的島嶼之一,它像一顆璀璨的寶石一樣鑲在印度洋寧靜水麵上。

桑給巴爾島風光

馬可·波羅還說到了當地的鹿:

“這裏也有美麗的長頸鹿。它的身材勻稱,前腿細而高,後腿短,頸甚長,頭小,性情溫和。它們的毛色較淺,並帶有紅色的斑點。頭頸相連長約三步。”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桑給巴爾由臨近的20多個小島組成,原來是非洲的一個獨立的國家,1964年加入坦桑尼亞,在印度洋西部,奔巴西的西南麵,島上以出產丁香聞名世界,占世界丁香銷售量的4/5,素有“世界最香之地”和“香島”之稱,是非洲著名的旅遊勝地。

今日桑給巴爾島的美麗之處都在哪裏?我們跟隨《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描述一一探尋。

桑給巴爾直到1964年才收歸為坦桑尼亞的一部分,緊張的政治局勢曾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旅行目的地之一。現在都已平靜下來,在石頭城晨昏交替的朦朧光線裏,在群島腹地那鮮花盛開的香料園裏,在帶有濃鬱的阿拉伯口音的斯瓦西裏語中,桑給巴爾又開始自由自在的快樂日子。

①珍奇宮

珍奇宮建在桑給巴爾島上,下港口相對,是坦桑尼亞原蘇丹賽義德王宮。宮殿為鍾樓式造型,呈白色,巍峨聳立,是桑島最高建築物。 矗立在城區西端、靠近海邊的地方有一座“珍奇宮”,本係蘇丹宮一部分。這個宏偉的建築物有40根粗大的圓柱,每根圓柱下都活埋著60個黑奴。桑給巴爾有“石頭城”之譽。市區西部臨海一帶為古老的石城區,當年桑給巴爾帝國的石造城牆、塔形堡壘和原蘇丹王宮珍奇宮至今尤存。

②石頭城

桑給巴爾城中曲徑幽深,有喧鬧的集市,有許多清真寺,還有裝飾得富麗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最初建造這些房屋的主人為了同周圍的人攀比,不惜任何代價極力渲染、粉飾他們的住所。而那些木質大門上的雕刻更是林林總總。市區建築物的高大木門上布滿銅釘,華麗的圖案精雕細刻,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風格。據估計,這些手工雕刻藝術品可達500多種,它們的存在,更加鮮明地體現了當時那種奢靡的攀比風氣。如果你想徜徉於這座被無數條狹窄的街道和小巷環繞、令人心醉神迷的宮殿,你就必須抽出幾天的時間來,才能一領小鎮所獨具的風騷。

桑給巴爾有“石頭城”之譽。市區西部臨海一帶為古老的石城區,當年桑給巴爾帝國的石造城牆、塔形堡壘和原蘇丹王宮珍奇宮至今尤存。石頭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雖然它的名字有些平淡,但是這絲毫不能影響它曾經是桑給巴爾文化中心的重要曆史地位,200多年以來的曆經滄桑卻沒有改變石頭城的這種地位。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大多數建築物均建於19世紀,當時桑給巴爾是印度洋地區最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之一。桑給巴爾的珊瑚岩是優良的建築材料,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這種材料極易腐蝕。所以,遺址中的絕大部分建築物都經過了大規模的整修,其中還有幾所建築物受到了徹底的改造。

桑給巴爾的石頭城是東非地區斯瓦希裏人建造的諸多海濱商業城市中的一個傑出範例。石頭城完好保留了古代的城鎮建築物及其優美的城鎮風光,城中還有許多精美的建築物,反映了其別具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是非洲、阿拉伯地區、印度和歐洲等地區的各種不同文化的彙集,這些文化在這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持續發展長達1000年之久。

2.實戰桑給巴爾島

氣候

桑吉巴為典型的熱帶濕潤海島型氣候,平均年雨量為1,500~2,000公釐(60~80吋)。與東非大部分地區相比,本島降雨穩定且分配均勻。12月至翌年3月吹東北信風,5月至10月吹東南信風。3~5月份是「長雨季」,10~12月份是短雨季。

交通

桑給巴爾島機場,也叫基薩烏尼機場,是在安古迦島,連同奔巴島形式的桑給巴爾群島,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的一部分,島上唯一的機場。該機場位於約南石鎮南部6公裏。機場每天的航班主要來自東非乞力馬紮羅機場,內羅畢機場,阿魯沙機場,蒙巴薩機場和達累斯薩拉姆機場,航班是由坦桑尼亞航空公司,肯尼亞航空公司和精密航空公司提供的。南非航空每周三、周六有航班往返約翰內斯堡桑給巴爾的航班。烏幹達航空公司每周有2航班直航恩德培國際機場。

購物

在桑給巴爾購物,遊客們必然會懷著難以抑製的激動心情走過蜿蜒而又古老的街道,穿過裝飾考究的門廊,步入到名副其實的寶藏室。絢麗的色彩、醉心的香味和奇異的外形吸引著遊客們的眼球,誘惑著遊客們上前觸摸、嗅聞,同時傾聽著激動的商人娓娓道來的傳奇故事。 魚市場與豪華的鮮貨市場比鄰,市場上荔枝與菠蘿蜜爭寵,細心的探求者還會發現一個個裝著高級女式時裝、蠟染、絲綢和手工編織的棉花織品的商品箱。

這裏有著豐富的天然保健產品:丁香油、依蘭油香皂、肉桂膏、指甲花紅等各種化妝潤膚產品。我們的著名雕刻藝人、傳統家具製造商和其他手工藝人中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遊客們離開時帶走的隻有桑給巴爾床和沉甸甸的黃銅蓋箱,箱子中裝的可能就是《天方夜譚》中辛巴德夢中的珠寶和桑給巴爾祖先曾傑的珍寶。

(三)、埃塞俄比亞

1.馬可·波羅的埃塞俄比亞

(1)遼闊的阿比西尼亞

阿比西尼亞今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又稱為中印度或第二印度。

國內有象、長頸鹿和其他各種動物,如野驢和像人一樣的猴子,還有許多家禽與野禽。黃金的產量也極大。商人們常來此經商,以獲得巨額利潤。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馬可·波羅遊記》中說到的阿比西尼亞就是今日的埃塞俄比亞地區。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東部,埃塞俄比亞西邊與蘇丹交界,以埃塞俄比亞高原為主要地形,埃塞俄比亞高原為非洲最高峰。

埃塞俄比亞境內河流眾多,最大的河流屬於青尼羅河水係。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描述的埃塞俄比亞算是食品豐富的地區:“此州一切食糧皆甚富饒,居民食肉、乳、米及芝麻。”

(2)咖啡的故鄉——埃塞俄比亞

今日埃塞俄比亞的確是糧食豐富的地區,但是沒有馬可·波羅見到的那麼好,現在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目前工業門類還不齊全,石油主要靠進口,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非洲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糧食主產苔麩,次有大麥、小麥、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產地,產量居非洲第二位。

埃塞俄比亞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高原氣候,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境內的水係多依高原地勢呈發射狀分布,落差大,多瀑布和急流。

埃塞俄比亞旅遊發展的前景很廣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古城堡、古建築以及眾多石碑石刻等。

①拉利貝拉岩洞教堂

拉利貝拉的岩洞教堂(英文: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300多千米處,有“非洲奇跡”之稱。這裏是12到13世紀,基督教這埃塞俄比亞繁榮發展的產物。拉利貝拉原來叫“羅哈”,這裏有11處中世紀的大教堂和小教堂,都坐落在岩石的深坑中,沒有高出地麵者,其中有4個竟是在整塊的石頭上開鑿的。

拉利貝拉岩洞教堂

1181年,紮格維王朝的拉利貝拉做了國王,在這裏建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山城,並下令在這裏的岩石上修築教堂。在建築大師錫迪·梅斯虧爾的帶領下,5000多名石匠用了30年時間,在堅硬的整塊岩石上鑿出了12座教堂。屋頂、門窗、地麵的石刻,以及縱橫交錯的排水坑、防衛戰壕和用於舉行宗教儀式的通道,令人驚歎不已。12座獨石教堂中,在紅色岩石上鑿成的救世主教堂規模最大,長33米,寬23.7米高11.5米,共有28根石柱。聖喬治教堂造型最奇特,整座教堂被鑿成十字架形。這些教堂都開鑿在岩石裏,而且這些岩石都在地下。修建是,首先要在整塊岩石裏切割出教堂的輪廊,使它聶立在一定深度的石坑裏麵。教堂之間由地道相連。一些教堂雖然構造簡單,但比例均稱,莊重樸素;另外一些教堂雖然規模較小,但裝飾考究,精巧玲瓏。

②瑟門山國家公園

瑟門山國家公園(simie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位於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高原上,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約500公裏,占地225平方公裏,平均海拔4000米。其中的德善峰高達4620米,為非洲 第四高峰。山上奇峰嵯峨,怪石嶙峋,山路崎嶇艱險,隻有步行或騎騾方可上山,為登山愛好者的理想去處。

瑟門山國家公園

瑟門山有埃塞俄比亞最高的山峰拉斯達什恩,最高峰為4437米(14550英尺)。這裏是遊客爬山遠行的理想選擇,最好在在專業導遊的引導下爬山,這裏還有瓦裏亞野山羊和吉拉達狒狒。

瑟門山的南麵,是一條深約1000米的峽穀,其中懸崖天垂,壁立千仞,堪稱一大奇觀。山中有許多珍奇動物和鳥類,包括埃塞俄比亞獨有的門紅狐。山區3000米以下為肥沃的牧場和農田,3000-4000米之間林木茂盛,多屬非洲高山植物,4000米之上僅有地衣和苔類植物。山上多處建有營地,為登山 者和遊客提供食宿。

③阿克蘇姆城

阿克蘇姆(英文:Aksum ) ,位於東北高原,阿克蘇姆是埃塞俄比亞的曆史名城,其海拔高度為2100米。大約在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在此出現,並定都於此。公元4世紀至6世紀是王國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非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傳說中最初的王國屢屢以此地為都,因而這裏一度被稱為埃塞俄比亞的"基石"、"城市之母"和"古代文明的搖籃"。眾多的寺院、雕刻和碑文成為這裏的一大特色,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許多高高聳立的花崗岩方尖石塔和巨大無比的石柱。這些方尖石塔、石柱大約建於公元306年,即阿卜拉哈·阿巴巴國王時代,均由整塊岩石鑿成,成為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據史料記載,最大的石塔高約33米、呈13層樓狀,現已倒塌;現存的石塔中,有一座高為1.35米,塔基長2.6米、寬1.2米,其雕刻頗具特色,岩石被雕刻成具有橫梁、地板、和門窗的10層樓的形狀,恰似一座直指天空的"摩天大廈";有一座石塔由於是建在阿克蘇姆的風口處,被當地人稱為"清風吹來的地方";還有一座石塔在意大利入侵時期,被搬走,如今依然立在羅馬靠近君士坦丁拱門附近地方。據說,這些巨型石塔、石柱很可能是為了紀念早期一些阿克蘇姆的國王而建立起來的,這裏還擺放著公元535年阿克蘇姆國王卡列卜的陵墓,墓室的頂部和牆壁都是用整塊的花崗岩石雕砌而成的,墓壁上刻著埃塞俄比亞最為古老的吉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