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塔克拉瑪幹和河西走廊(3 / 3)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①甘肅武威犛牛

馬可·波羅說到的野獸是甘肅地區的白犛牛:

這裏有一種野獸,大小可與大象相比。它們的顏色黑白相間,十分美麗,除掉肩上的毛高達三手掌之外,全身其餘的毛都十分光潔,向下垂著,它們的毛是白色的,比絲更加柔軟細密。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我們可以想象馬可·波羅回國展示這些稀有物品的時候是自豪而興奮的,這在當地一定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武威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曆史的長河曾在這裏拋灑過晶瑩的珍珠。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群星燦爛的遠古文化。2100年前匈奴人修築的故臧城,成為今天涼州城最早的雛形。自漢代張騫“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綿延萬裏的絲綢古道孕育了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曆史風雲。

武威,亦稱涼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曆史上曾是絲綢之路的要衝。公元前121年,因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曆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南依祁連山,北靠內蒙古,東南與蘭州市、白銀市接壤,西北和金昌、張掖毗鄰。境內有灌溉綠洲、荒漠、高山草地、祁連山天然水源涵養林帶及沙漠、淺山地帶,是甘肅的縮影。

②雷台漢墓

雷台是祭祀雷神的地方,中國旅遊的標誌物“馬踏飛燕”就出土於此。1969年在台下發現一座漢晚期的大型磚室墓,發掘出的大量文物中就有著名的銅奔馬――奔馬昂首嘶鳴,三足騰空,一足踏於飛燕之上,形態極為舒展,“馬踏飛燕”重新麵世。

雷台漢墓銅奔馬

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銅車馬儀仗俑99匹。 其中以銅奔馬藝術價值最高。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呈發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7.1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後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改變了傳統天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蘊含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之極品,全省各地均可買到原樣複製品作為紀念。

馬頭上一撮呈流線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殷的尾部。既表達了奔馬風馳電掣的速度超過飛鳥,又巧妙地利用飛鳥的軀體擴大了著地麵積,保證了奔馬的穩定。它體型矯健,神勢若飛,藝術造型優美,合乎力學平衡原理,且給人以騰雲淩霧、一躍千裏之感。這位東漢的無名藝術匠師以高度的智慧、豐富的想象、深刻的生活體驗和嫻熟精深的藝術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件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極富浪漫色彩的“天馬行空”的藝術傑作。

據《漢書》載,西漢武帝為了遠征匈奴,開拓疆土,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兵西域,進行了長達4年的戰爭。太初四年(前101)從大宛國引進大宛馬,武帝非常愛惜,賜名為“天馬”。據傳說,這種馬流的汗為紅色,像鮮血一樣,所以人稱“汗血馬”。武威因“涼州畜牧甲天下”成了良馬的交易、繁殖基地。後人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說。因此,在武威發現表現“天馬行空”的銅奔馬,並非偶然。

(4)塞上湖城——銀川

離開西涼王國,向東走八日,到達一個地方,名叫寧夏王國,仍屬於唐古多省,受大汗的統治。這個區域中有許多城市和城堡,主要的城市叫作卡拉沙(今寧夏銀川)。居民大都是偶像崇拜者,但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徒也有三個教堂。居民用駱駝毛和白羊毛製成一種美麗的駝毛布,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這裏還有一種美麗的白色駱駝絨,是居民用白駱駝的毛來織造的。商人大量地購買這些布匹,運銷許多國家,特別是銷往契丹。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這一段是馬可·波羅離開西涼之後的描寫,這也意味著馬可·波羅一行從此離開的物產繁茂的河西走廊,到了寧夏地區。

馬可·波羅在上文中描述的白氈,如果能對元朝曆史有些了解,讀者就會知道賀蘭山的白駝和駝絨製品遠近聞名。有記載說當初西夏國為了讓兵臨城下的成吉思汗退兵,答應給元朝進貢,進貢的物品中就有這種珍貴的白駝。

銀川是全國101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渾的賀蘭山與黃河,一起造就了銀川平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曆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裏積澱,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蕩交融,濃鬱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

①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裏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裏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麵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

西夏陵區坐落在賀蘭山東麓,東西約五公裏,南北約十公裏,在50餘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隨著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布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黃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十分壯觀。西夏王陵區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規模相當,陵園地麵建築均有角樓,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塔狀陵台等建築單元組成,平麵總體布局呈縱向長方形,按照中國傳統的以南北中線為軸,力求左右對稱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西夏建築形式。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內現存9座帝陵,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坐北麵南,按昭穆(古代宗法製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製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為陵邑(或宗廟)。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為陵區窯坊。

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占地麵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闕台猶如威嚴的門衛,聳立於陵園最南端。碑亭位於其後,這裏曾停放著用西夏文、漢文刻製的歌頌帝王功績的石碑。碑亭後是月城,南牆居中為門闕,經門闕入月城,這裏曾置放有文官、武將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牆居中有門闕,經門闕入陵城,陵台偏處陵城西北,為塔式建築,八角形,上下各分為五級、七級、九級不等,外部用磚包砌並附有出簷,為磚木瓦結構。陵台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築。在中國古代傳統陵園建築中陵台一般為土塚,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處,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狀呈八邊七級、五級、九級塔式,底層略高,往上層層收分,是塔式陵台,為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簷式結構,且偏離中軸線矗立,這在中國建築史上無前例,是黨項族的創造。塔式陵台前有獻殿,用於供奉獻物及祭奠。陵台至獻殿有一條魚脊梁封土,封土下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處,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結構,墓室四壁立護牆板,墓內有朽棺木,為土葬。陵城神牆四麵居中有門闕,神牆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園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還圈有外城,有封閉式、馬蹄形式和附有甕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②承天寺塔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雲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存建築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簷磚雕垂花門和圍牆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鬆柏長青,肅穆寧靜 。

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門麵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麵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簷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簷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麵攢尖頂刹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

承天寺塔

承天寺塔是寧夏惟一有文獻記載始建年代的古塔。據明代《弘治寧夏新誌》記載:“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內,偽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級,有殘碑可考。”《夏國皇太後新建承天寺瘞佛頂骨舍利碑》載:西夏建國皇帝李元昊死後,皇太後沒藏氏為了“幼登宸極”的小皇帝李諒祚,保“聖壽以無疆,俾宗祧而延永”,於西夏毅宗諒祚天祐垂聖元年(1050年)“役兵數萬”,曆時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並將西域僧人進獻的佛骨,以金棺銀槨貯埋於塔基下。西夏福聖承道三年(1055年),又將宋朝所賜的《大藏經》置於寺內。塔寺建成後,延請回鶻高僧登座講經,皇太後與皇帝經常即席聆聽。寺內香火旺盛,僧人不絕,與當時涼州護國寺、甘州臥佛寺齊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2.實戰甘肅

敦煌

敦煌機場位於敦煌市東13公裏處,現開通有敦煌至蘭州、西安、北京、嘉峪關、烏魯木齊等城市的固定航線,每周38個班次。敦煌現有兩個火車站,分別是柳園站和敦煌市火車站。柳園站在敦煌市西北方向128公裏處,可直達上海、北京西、西安、成都、蘭州,烏魯木齊等數十個城市。敦煌市火車站,在敦煌市東10公裏處,乘大巴公交車即可到達市區。

明清仿古美食街和甘州美食城小吃廣場,這兩個地方離的不是很遠。特色小吃:搓魚麵,臊子麵和抄炮。

酒泉

到酒泉還可以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境內有三個民航機場,其中鼎新機場位於金塔縣鼎新鎮,現隻開通飛往北京的航班;另外嘉峪關機場開通了飛往北京、西安、蘭州、烏魯木齊、敦煌等地的航線,而從敦煌機場乘坐飛機則可以抵達北京、上海、大連、西安、成都、蘭州、銀川、烏魯木齊、鄯善、嘉峪關等地。酒泉汽車站每天上午九點有車通往鼎新機場。

酒泉的餐飲,別有風味,最令人注目的是具有戈壁特色風味的“雪山駝掌”、“海誓山盟”、“祁連犛牛柳”、“金銀發菜”等。

武威

武威飲食文化,兼容並蓄,南北口味融為一體。其風味食品曆史悠久,製做精細,品種繁多,如絕代佳人般秀色可餐,最大的特點是經濟實惠。小吃有:麵皮、油炸糕、米湯油饊、炸油饊子、滿族餑餑、燕窩酥、青粉、黃粉、沙米粉等。

夏、秋兩季為最佳旅遊季節。此外注意從玉門到武威過路費約50元。

銀川夏秋最爽。當地晝夜溫差大,尤其是沙漠地區。準備夏秋兩季衣服十分必要,若10月份則應該攜帶冬季的服裝,需要注意的是各種衣物都應穿脫方便,以便隨時添減。衣服選擇光滑的麵料,不著沙塵,易洗易幹,即使在十月份,進沙漠防曬也是十分必需的。防曬霜、遮陽帽、墨鏡、手套再加上一方大白沙巾是再好不過的了進入沙漠後,水十分寶貴,不能洗澡甚至不能洗臉,漱口。買一罐爽身粉,每天擦在易出汗的部位,能舒適不少。口香糖應該隨身攜帶。外出旅遊,保護環境不容忽視,大小各異的塑料袋不僅可以充作垃圾袋,還會給旅途增添不少方便。另外,手電筒、小刀、火柴、望遠鏡(觀景也可觀星)、足夠的電池、針線、寬膠帶、防蚊油等小物品。

§§第二篇 從北京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