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總的來說,福特汽車公司得來不易的質量和生產率高標準在2001年正在下滑。而且,公司涉足了太多的風險行業——互聯網、汽車修理和其他服務,以至於忘記了生產和銷售一種成功的汽車有多麼難。
當福特汽車公司正走在錯誤的方向上變得越來越明顯時,公司裏的人發現很少聽到董事長小比爾·福特的聲音。那時候,小比爾·福特對公司的重要影響在於環境問題。他相信,生態效應是未來的潮流,而福特汽車公司要想保持競爭力,必須生產出高技術含量、有環保意義的汽車。小比爾·福特想在福特汽車公司和整個汽車行業提倡一種“綠色態度”。比如,福特說服董事會撥款20億美元把整個榮格河工廠重塑為一個新型工業革命基地——一片名副其實的綠地,在工廠內外,除了高科技的抗汙染技術,還有片片草地。他想把福特汽車公司的這座偉大的20世紀聖像轉變為清潔、有生態效應的新型可持續生產設施。2000年,比爾·福特宣布公司將把其旗下所有輕型貨車(包括所有SUV)的平均行駛壽命在2005年年底前提高25%,這個消息討好了在美國社會的環保論者。
為增加在公司的影響,扭轉公司頹勢,小比爾·福特開始行動了。身為董事長,小比爾·福特不認為首席執行官的領導是公司所需要的那種。在任期內,納瑟拓寬了福特的經營領域,不負眾望地解決了費爾斯通輪胎問題。但福特的許多最有前途的管理人才離開了公司,而最重要的是,他忽視了汽車製造這個核心業務,他並沒有保住公司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商業世界正被他領導下的福特汽車公司在2001年虧損55億美元這一事實驚得目瞪口呆。2001年10月30日,小比爾·福特解雇納瑟,親任首席執行官,並保留董事長一職。
為拯救福特汽車公司,小比爾·福特招募了一些老練的汽車業管理者,這些人大多有在歐洲銷售汽車的成功經曆,許多來自英國。曾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過捷豹複興奇跡的尼古拉斯·謝勒成為首席運營官。正擔任歐洲福特首席執行官的英國人戴維·W。瑟斯菲爾德被調到世界總部,成為國際業務副總裁。由於公司的利潤率變化太快,在多年的高利潤後又在2001年虧損,一些有名的金融專家得到了小比爾·福特的重用。其中之一是富國銀行前董事長卡爾·賴卡特,另一個是已在1995年退休的前福特董事會副主席艾倫·吉爾默——在67歲高齡,他又擔任了福特汽車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在小比爾·福特的領導下,福特汽車公司把自己簡單化了。它擺脫了那些讓它把注意力從生產和銷售汽車上轉移開的項目,幾乎立刻剝離了那些原準備轉變為服務公司的消費者導向和互聯網導向企業。汽車集團超級經銷商被取締,經銷商們鬆了一口氣。絕大多數員工都對10-80-10評估計劃的取消感到高興。
不過,變簡單也意味著變小。2002年年初,擔任首席執行官僅三個月的小比爾·福特宣布了世界範圍的大規模重組計劃。按照計劃,公司將砍掉四種車型——包括曆史悠久的林肯大陸,五個工廠和3.5萬個工作崗位——公司勞動隊伍的10%。
另外,為解決員工對管理層薪水過高的不滿,小比爾·福特決定,除了股票期權,公司不會向管理者們提供任何薪水或獎勵性補貼。這樣的做法大大拉近了他與公司普通員工的距離。
不過,小比爾·福特的挽救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捷豹的經營虧損近兩億美元;世界各地的工人怒罵關閉工廠的舉動;而公司的債券評級——對企業信譽的一種評估,跌到了近乎垃圾債券的程度。另外,直接競爭四麵襲來:通用汽車公司發起了價格戰,對它的顧客提供免現款融資服務;戴姆勒—克萊斯勒仍作為“最新工業複興”故事被媒體稱讚;而豐田和尼桑繼續在卡車市場上開拓著自己的領地。
在2002年,福特股票一落千丈,總成交量下跌了8.8%。從5月份到10月份,股價令人震驚地劇跌60%。在10月10日,福特汽車的股票值7.6美元,僅僅14個月前還是23美元。
為拯救福特,一向拒絕在公司廣告中露麵的小比爾·福特出現於題為“無邊界”的係列廣告中,因為營銷官員告訴他他的名字對公司非常重要,福特汽車公司和福特家族本就是連體。
在為2003年6月的百年慶典做準備的過程中,公司開始更仔細地審視自己的整個曆史。對公司偉大傳統的回顧會讓消費者和雇員們記住,福特曾多次渡過艱難時期,而且總是從艱難邁向成功。每一次,公司都是帶著革新和進步走出困境的。
拚搏一年後,福特汽車公司2003年全年淨收益4.95億美元,合每股27美分,與2002虧損9.8億美元相比,福特汽車公司2003年的業績呈現好轉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