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座的問世影響了整個美國汽車市場,使人們對美國汽車的一般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顧客們不能再對美國車不屑一顧,隻知誇獎日本或歐洲汽車。在以實力最強而聞名的美國工業中,這也許不算一種多麼高的評價,但在十年前,美國汽車和日本汽車是完全沒法相比的。幾年前,福特汽車在加利福尼亞的高速公路上已近乎絕跡。所以說,金牛座和黑貂不啻是底特律正在回歸的一個標誌。
福特汽車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複興代表著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複興。單從經營角度看,曾創下全國虧損紀錄的福特汽車公司的利潤已經變得比世界上其他所有汽車公司都要高。從內部看,它改變了雇員們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實現了一種更加困難的轉變。曆史上,有無數企業曾舉步維艱,就像80年代初的福特一樣。在整個20世紀,汽車行業中有數千家企業曾在財務、產品開發和士氣上遭受沉重打擊,就像福特一樣。但沒有一家企業能實現福特那樣大的逆轉。
福特汽車公司曾和難兄難弟克萊斯勒並列為美國境況最差的大公司,但到80年代末,福特儼然已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領袖。1987年,福特的利潤超過了通用汽車公司,自T型車問世的1924年以來,它還從未做到這一點。1988年,福特的利潤差一點就達到了通用和克萊斯勒的總和。福特汽車公司的成功是不可能被忽視的。從1980年到1989年,它的股票成了華爾街的新寵兒,價格上漲13倍之多,各商業刊物也競相對福特的領導人們大加讚賞。
在1985年年初金牛座上市之前,65歲的菲利普·考德威爾已經到了規定退休年齡。考德威爾退休後,58歲的彼得森成為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雷德·波林坐進了總裁辦公室。在福特汽車公司史上,這是第一次平靜的權力交接。沒有哪個人肯定會被解雇、排擠或逼迫辭職,也沒有哪個人肯定會病或死。在搏擊商海82年後,福特汽車公司最終認識到權力轉移不一定要伴隨戰爭。
金牛座問世兩年後,1987年9月29日,剛度過70大壽的亨利二世離開了人世。在亨利二世去世時,福特家族仍擁有或控製著所有的福特B級股(代表著40%的投票股),盡管股權已經分散。福特第三代(老亨利和克拉拉的曾孫輩)的剩餘兩名成員約瑟芬·福特和威廉·克萊·福特控股最多,到1987年,十幾個福特第四代成員也擁有了家族企業的股票。
亨利二世去世後,外界普遍猜測福特家族何時回歸福特,當時,福特第四代中有四人正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作。其中年齡最大的沃爾特·布爾·福特三世(Walter Buhl FordⅢ,約瑟芬之子)是一個廣告專家,但看起來對綜合管理沒有興趣;小本森·福特(Benson Ford Jr。)是福特零部件和服務部的顧客關係代表;埃茲爾·福特二世是林肯—墨丘利部營銷部門的主管,不過,普遍認為小比爾·福特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根據眾人所說,在金牛座時代的世界總部,小比爾·福特將執掌大權的預期已經達到了頂峰。1988年1月14日,小比爾·福特成為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成員。不過短期內,福特家族的四位成員仍是公司的普通職員,執掌大權的時機還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