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二世說“我們要扭轉這種趨勢,”他所說的趨勢是指人、企業、活力和理念離開底特律。1971年,受郊區開發者馬克斯·費希爾和底特律企業領導人鮑勃·麥凱布的影響,亨利二世製訂了一個在底特律市中心河邊地區修建一個叫做複興中心(Renaissance Center)的新建築群的計劃。
這一計劃一直是保密的,直到《底特律新聞》的一名記者來到亨利二世的辦公室做了一次與此無關的采訪。但包括李·艾柯卡在內的其他一些人不敢確定福特汽車公司是否應該涉足房地產業。底特律地區各企業也對項目表示了支持。根據計劃,高層酒店、豪華公寓、高檔商場和現代化辦公室將在底特律河畔的一個地區樹立起來。
複興中心工程的建築師是約翰·波特曼。新建築群的建設開始於1973年。
同一年,福特汽車公司的收益達到了230億美元,遠高於1971年的164億美元。利潤為9.06億美元,這是一個將保持十年以上的紀錄。
但接下來,在環境危機之外,能源危機初顯端倪,汽油產量跟不上需求,全國各地都反映汽油短缺。在某些城市,加油站裏排起了長隊。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26日,為爭奪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埃及與敘利亞聯盟與以色列的戰爭。編者注)之後,中東緊張局勢對福特汽車公司的影響甚至更加明顯了。1973年11月,為了報複美國在戰爭中對以色列的支持,統治性阿拉伯國家集團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把石油價格提高了70%,而且拒絕向美國出口石油。12月,掌管聯邦能源的威廉·西蒙命令各加油站實行十加侖汽油購買限額。曾經擁擠不堪的高速公路現在變得空空蕩蕩。OPEC成功地打亂了美國人的生活節奏。福特汽車公司甚至建議員工們把汽車留在家裏,坐公共汽車上班。
一夜之間,“汽油暴食者”,也就是大型美國轎車和高性能雙人汽車,失去了吸引力。顧客們開始爭先恐後地購買小型汽車。拿到一輛花馬需要等五個星期,而拿到某種豐田車則需要等上五個月。同時,消費者對大型車完全失去了興趣,經銷店和汽車公司的倉庫堆滿了滯銷的大型汽車。
在市場劇變中,與中型和大型汽車聯係緊密的通用汽車公司的損失似乎是最大的。在頭幾個月中,憑借吸引人的小型產品,福特汽車公司在大車災荒中的境況比通用和克萊斯勒都要好。然而,市場的變化實在太大,沒過多久,所有的美國汽車製造商都受到了影響。裝配工廠開始關閉,或者是為了緩解過度供應,或者是為了轉產小型車。1974年早期,全美共有25萬名汽車工人被解雇。
該年3月,OPEC取消了石油禁運。汽油供應基本恢複正常。人也恢複了正常,於是他們開始懷疑整件事情是否隻是旨在提高燃料價格的一個陰謀。在幾個月內,汽車銷量有所反彈,但人們仍然保持警惕,而整個下半年對美國汽車工業來說是一個災難。第二年的情況也差不多。同時,通貨膨脹推高了汽車的價格,導致了當時被稱做“滯銷休克”的頑疾。那些能避開汽車展示廳的人全都避開了。與此同時,達特桑、豐田和大眾大受歡迎,因為這些車型比在環境汙染和耗油上優於它們的美國同輩。
危機使三巨頭茫然。它們曾控製美國汽車市場,在此過程中,它們是全世界最不在乎美國汽車消費者感受的公司。對美國汽車製造商的抵觸隻是剛剛開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