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複興——現代企業(3 / 3)

1952年,朝鮮戰爭陷入了僵局。而福特汽車公司也漸漸對生產限製失去了耐心。當產量限額在1953年放寬時,結果是戲劇性的。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成了汽車市場的第二大贏家,占據了30.5%的市場份額,克萊斯勒隻有14.4%。那時,帕卡德和赫德森等一些獨立汽車製造商正在史無前例的低穀中掙紮。通用汽車公司卻在限製放寬後一飛衝天,掌握了49.2%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可能會引起司法部反壟斷訴訟的50%大關。占據了第二名的優勢地位後,福特汽車公司把目光從其他事情上轉移開,投向了身後的雪佛萊。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擊敗雪佛萊”是所有迪爾伯恩人的唯一話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十年中,像《汽車潮流》、《公路與賽道》和《汽車與駕駛員》這樣的一些雜誌的出現反映了汽車市場的變化。汽車雜誌重新興起有三個原因,每一個都影響了福特汽車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的產品類型。

首先,1948~1953年間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汽車雜誌證明,汽車又一次變成了一種愛好。一種個人化甚至隱私化誘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像是汽車業的一部分。對那些汽車迷來說,多花點錢換來點令人興奮的東西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汽車雜誌正幫著定義哪些是令時髦的現代派駕駛者們興奮的東西。其次,在豪華汽車市場上,司機已經成了一種例外而不是慣例。那些能買得起好車人的都開始自己開車了。駕駛豪華汽車的感受第一次變得比乘坐豪華汽車的感受更加重要。而汽車雜誌上的報道會對各款汽車的乘坐感受進行評價。福特汽車公司必須宣傳產品的操縱性能——特別是林肯係列,必須生產出有特色但不以動力喪失為代價的汽車。

最後,汽車雜誌的突然流行展示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變得多麼激烈。沒有一家汽車公司有機會打盹兒,過去的那種真正一一糾纏的競賽(20世紀20年代中期雪佛萊對T型車;30年代早期帕卡德對凱迪拉克)沒有維持太久。20世紀50年代的競爭是全美各類型、各檔次汽車針鋒相對、腳尖對腳尖的競爭。在拚命爭奪每一個市場份額點的過程中,汽車製造商們很清楚大多數公司都無法活到60年代。技術突破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誇大其詞,設計進步可能是名符其實也可能是嘩眾取寵。汽車市場上一直充斥著敲鑼打鼓聲,但在表麵現象之下,消費者在不同車型之間作出選擇變得比此前任何時候都要困難。汽車雜誌在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幫助他們,汽車製造商也是如此。

從自我宣傳上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53年的恰當時機製造了恰當的新聞故事。它慶祝了自己在汽車行業中的50歲生日,與其說這是一個黃金紀念日,不如說這是向顧客和雇員們重新解釋自己的一個黃金機會。公司製作了一部由影星雷蒙德·馬西做旁白的曆史影片《美國之路》(TheAmerican Road),組織出版了一本由幾位前《生活》雜誌編輯製作的畫冊《50歲的福特》(Fordat Fifty)。這本私人出版的畫冊是大慶年中對顧客的贈禮。另外,福特汽車公司還出資製作了一檔兩小時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廣播界傳奇人物愛德華·R。默羅。NBC和CBS都轉播了節目。來自各個領域的名人接受福特的邀請參加了它的“電視大製作”,而公眾同樣接受了邀請,特別是在圓頂大廈(Rotunda Building)重開為參觀中心的迪爾伯恩。

1953年慶典活動的一個微妙之處在於,在慶祝的同時,它也是一種告別。在50年曆史的大多數時間裏,福特汽車公司就是亨利·福特,亨利·福特也就是福特汽車公司,一切都是他創造的。但重生後的公司是很多很多人的。50年慶典時福特已去世了六年,公司得到了一個從亨利的高大身影後走出來的機會。在電視上、在畫冊裏、在文獻中、在展示廳裏,福特汽車公司展示出了一幅現代化汽車企業的形象。在這樣的企業中,汽車才是明星。

當然,老亨利得到了承認。而且福特汽車公司以一種在所有行業中獨一無二的方式頌揚了他的傳奇。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公司開放了一個檔案館,裏麵保存的都是與亨利·福特和他的公司有關的文檔。當福特家族成員一個接一個房間搜集亨利的個人物品時,建立這樣一個檔案館的必要性已經變得非常明顯了。從第一輛汽車的汽油收據到筆記本再到崇拜者的來信,為了管理這些資料,亨利二世雇用了高學曆的檔案保管員。

50年大慶把福特汽車公司已經重生的一般理念傳達給人們,而福特汽車公司與過去50年最終告別的象征福特雷鳥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