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權力交接(3 / 3)

亨利二世支持勞資談判,而且願意與工會合作。他成了一個真正的行業領袖,展示出了隱含在魅力之下的一種偉大品性:絕對的坦率。他會簡單而又迅速地說出他的想法,敢於挑戰(或公開冒犯)戰後勞資糾紛中的工會和管理方。為了管理層和勞動者的溝通,亨利二世任命約翰·巴加斯為勞資關係主任。米德·布裏克成為生產主管。戴維斯繼續掌管采購事務。

1945年,福特汽車公司的變化讓人感覺煥然一新,生產線和公司總部中的士氣大大高漲。在耳聞福特汽車公司的革命之後,美國陸軍空軍部隊的一組雄心勃勃的官員集體與公司進行了接洽。作為哈佛商學院某項工程的一部分,以查爾斯·B。泰克斯·桑頓上校為首的這些官員曾接受過數據控製和計劃的培訓。桑頓設想,培訓工程中的這個團隊可以繼續待在一起,把曾經為陸軍空軍部隊(美國空軍的前身)跟蹤過數百萬戰時細節的方法用在一個企業中。盡管桑頓曾經與近百家公司商討過他那獨一無二的一攬子交易,福特汽車公司不計其數的弊端卻立即吸引了他。他認認真真地寫了一封電報,並在1945年10月19日親自給亨利·福特二世發去了這封電報。

我想與你會麵,商討一個我相信會立即給你帶來利益的項目。這與一個係統有關,這個係統在過去的三年中發展起來並被成功運用到了陸軍空軍部隊的管理中。

查爾斯·桑頓上校

不到幾個星期,整個隊伍就被雇用了。隊伍由十名高學曆的退伍軍人組成,年齡從26歲到34歲不等。亨利二世很高興能以一次大膽行動得到一組精於控製和計劃的年輕管理者。在這十個從此被稱為“神童”的專家中,有七個一直待在福特汽車公司,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和阿基·米勒還最終升到了總裁一職。在1945~1955年間公司所雇用的大批同樣受過良好教育的專家中,他們僅是一小部分。

亨利二世公開承認他對通用汽車公司有成見。當有人要求他解釋福特汽車公司的目標時,他露齒一笑,隻說了五個字:“擊敗雪佛萊。”他的辦公桌通常很整潔,但他一直在一個他一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放有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張組織管理圖。他暗中委派他人研究通用,對這個競爭對手可能比它自己的董事長艾爾弗雷德·斯隆或總裁查爾斯·歐文·威爾遜還要了解。多年的競爭已經演化為福特緊追通用的局麵。當通用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發起變革時,它高高興興地把包括威廉·克努森和諾弗爾·霍金斯在內的一些福特男校友挖到了手中。其他一些人也隨他們加入了通用。而現在,福特汽車公司第一次開始打算逆轉這一趨勢。

在表舅歐內斯特·坎茲勒的強烈建議下,亨利二世將厄尼·布裏奇召入麾下,希望他能給福特汽車公司帶來一種組織感。自詹姆斯·考森斯在1916年厭惡了與亨利·福特的爭吵並拂袖而去之後,公司就再也沒有組織感了。

汽車業內外的許多觀察家都知道,厄尼·布裏克是一個優秀的執行官,對人的直覺就像對數字的感覺一樣準確。對其他一些潛在加盟者來說,有布裏奇這樣一位才華過人的管理者坐鎮,重建福特汽車公司的前景立刻由黯淡變得誘人了。在近15年的時間裏,亨利二世和厄尼·布裏奇在福特汽車公司複興大業中的合作是如此融洽以至於同事們給他倆起了“暹羅雙胎”和“無雙之人”這樣的雅號。

上任後僅一年,亨利二世就成功地改造了福特汽車公司。就像任何“企業再造”工程的關鍵環節一樣,他使用了正確的人,而且向他們提供了易於施展拳腳的工作氛圍。

公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位於亞特蘭大和聖路易斯的新裝配工廠正在建設中;高地公園工廠專心致力於卡車、公共汽車和拖拉機的生產;林肯和墨丘利合並到了一個以迪爾伯恩為總部的部門中,本森·福特是這個部門的主管;銷售部門也圍繞7000家福特和林肯—墨丘利經銷商進行了重組。但光是這些還不夠,公司還需要一種質變。福特汽車公司必須成為一家新公司,必須與從前有根本上的不同。

1947年4月7日,亨利·福特與世長辭,他是一位天才汽車製造商,是汽車時代的奠基人。亨利·福特創建了一家將世界推向現代化的公司,在他身後,第二個亨利·福特繼續前行,最終將這家公司帶入現代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