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首創汽車流水裝配線(2 / 3)

在福特成立以來的日子,公司最重要的兩人是亨利·福特和詹姆斯·考森斯,當然,兩個人是在他人的大力協助下塑造輝煌的。在吸引了新一代生產精英的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新行業中,福特汽車公司正在建立一支當時無可匹敵、後來也少有超越者的員工隊伍。作為一家規模每年都會翻倍的公司,選擇合適的人加強而不僅僅是填充工作隊伍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

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收購了它的一個供應商:紐約州布法羅的約翰·R。凱姆鋼鐵加工廠(John R。Keim Steel mills)。這不是為了這家公司本身,也不是為了它的設備,而是為了它的三位最高管理者——亨利·福特想讓他們為自己工作。其中就有威廉·S。克努森(William S。Knudsen)。克努森在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一份工作就極富挑戰性。公司已經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5家新裝配廠,而克努森剛來就被派去監管其中14家的生產係統安裝。從波士頓到達拉斯到亞特蘭大再到西雅圖,克努森發現公司的這些分工廠都建得很好——但好得有些過頭了。由於這些大同小異的建築都必須經過改造才能適應福特汽車公司的汽車製造程序,它們的堅固反而導致了高成本,因為克努森不得不請人來拆牆卸板重新規整。在他完成任務之後,裝配廠全都準備就緒了,相關開支卻達到了40萬美元之多。但克努森並未受到責備,他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還被加薪2/3.

那時候,除了按政府規定而設置的那些官員,福特汽車公司裏沒幾個人有頭銜。公司的工作文化相當地涇渭分明,對自己必須做什麼以及不必做什麼,員工們同樣清楚。福特汽車公司的所有規則和程序都要通過對生產的影響來檢驗。從長期來看,為了更多更好地生產汽車,開銷相比效率來說算不了什麼。克努森用於改進地方工廠的40萬美元能夠用生產率的迅猛提高來彌補,但因工人偷偷摸摸地坐下來休息而浪費的工作時間卻無從彌補。

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了第一條裝配線。這種程序像蔓生植物一樣迅速拓展,最終滲透到了福特汽車公司的所有生產階段,傳遍了整個重工業界。

福特汽車公司使用裝配線的靈感部分來自一些工人對芝加哥斯威夫特(Swift)肉食品加工廠的一次訪問。確切地說,這家工廠所使用的並非裝配線,而是分解流水線。線上,豬被倒掛在空中,從一個工作台傳送到下一個工作台。在第一台,豬會被絞死,在此後的每一台,工人們都會把死豬身上的某個特定部分割下來,直到什麼也不剩。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豬變成了可以出售的豬肉食品。不管整個場景多麼令人惡心,任何一個崇尚效率的人都不得不欽佩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精確計時和巧妙合作。斯威夫特工廠的屠夫們從未放下手中的刀,因此也從未浪費過一個動作或一秒鍾。但在1912年時,福特汽車公司工頭威廉·C。克蘭知道,要想把這種理念轉移到汽車生產中,公司所要做的不僅僅是設計一種零部件傳輸係統那樣簡單。畢竟,大多數人都認為汽車生產太複雜,不可能使用裝配線係統。

公司的第一條裝配線用於生產磁電機線圈——基本上就是一個電線卷。克蘭先是把生產線圈的工作分割成一些小部分,然後把它們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成工人們要遵守的工序。試驗是成功的——這最終使T型車的近1500個其他零部件都被整合進了裝配線程序中。作為開端,克蘭使用一種由傳送裝置驅動的裝配線生產整個發電機飛輪。這是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一條移動裝配線,它把生產一個飛輪的時間從20分鍾(人工)降低到了13分10秒。

接下來,克蘭又安裝了一條流水線生產單位重量120磅的曲軸箱。而作為操作的一部分,每一道工序上的工人都得在曲軸箱傳過來的時候盡快把它從傳送帶上鉗下來,否則,箱子就會掉下來砸傷人。第二天,這樣的慘劇真的發生在了一個忘記使用鉗子的工人身上。掉下來的曲軸箱砸斷了他的大腿。事件發生之後,詹姆斯·考森斯來到工廠找到了克蘭,堅決要求克蘭關閉曲軸箱流水線,因為考森斯把工人的安全置於生產效率之上。於是克蘭開始做上層工作,從馬丁和索倫森那裏尋求對流水線的支持。不到一個月,通過使用更好的鉗子以及增加一個操作鉗子的人手,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最終,曲軸箱流水線成了一個開創性的表率,證明了即便是最沉重的部件也能通過裝配線高效地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