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循環模型是由美國著名學者馬丁·雷恩(M.Rein)和弗朗西·拉比諾維茨(F.Rabinovitz)於1978年在合著的《執行的理論觀》一書中提出的。在其著作當中,他們將政策執行劃分為以下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綱領發展階段,即將立法機關的意圖轉化為行政機關執行公共政策的規範和綱領;第二,資源分配階段,即將政策執行所需要的資源平均地分配給政策執行者;第三,監督階段,即對政策執行過程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審計與評估,以確認政策執行者應該所承擔的行政責任。
在執行循環模型中,馬丁·雷恩和弗朗西·拉比諾維茨把政策執行看成是一個擬定好的執行綱領、分配資源和監督三個階段不斷循環的過程。他們還認為這三個過程不是一個單向流動的過程,而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雙向循環動態過程。特別是政策執行這種雙向循環的動態過程,是在環境的影響和衝擊下進行的。在他們看來,這些環境條件主要包括三類要素:第一,目標的顯著性;第二,程序的複雜性;第三,可利用資源的性質與層次。執行循環模型十分強調在政策執行的每個階段必須遵循合法性原則、理性原則和共識原則。在馬丁·雷恩和弗朗西·拉比諾維茨看來,政策執行的合法性原則一般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第一,議會權力與地位的高低;第二,技術的可行程度;第三,立法辯論的爭議範圍;第四,理清的程度。此外,政策執行的理性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一致性原則,二是可知性原則。而政策執行的共識原則主要是指有影響力的政策執行者,隻有在有爭議的問題上達到共識,才能夠使得政策執行順利地進行。
執行循環模型重點分析了各種政策執行要素對政策執行過程所產生的影響力,特別是強調了環境因素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複性,這對於政策執行過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執行循環模型說明上級的指揮命令是政策執行的方式之一,但是也不能夠漠視基層政策執行者的信息反饋作用,因而政策執行正是在這種“上令下行”和“下情上達”的反複循環中進行的。
5.執行綜合模型
執行綜合模型是由美國著名學者薩巴蒂爾(P.Sabatier)和馬茲曼尼安(D.Mazamanian)於1979年在他們合著的《公共政策的執行:一個分析框架》一文中提出的。他們認為,在這個執行綜合模型中,影響政策執行各個階段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政策問題的可處理性;第二,政策本身的規製能力;第三,政策本身以外的變數。而每一類又可以細化為幾個小的類型,並對政策執行起著不同的影響。
執行綜合模型描述了影響政策執行的三大類因素,以及各類因素對政策執行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影響。因此,執行綜合模型是一種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政策執行研究模式,特別注重政策製定與政策執行之間的互動,強調目標群體對政策執行每個階段的影響,強調對目標群體行為進行必要的調適。因此,執行綜合模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麵的政策執行思路,也是人們探討政策執行偏差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
以上具有典型性的幾種政策執行模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響政策執行的主要因素,從而使得人們發現政策執行實際上是在各種複雜因素之間的一種互動過程。因此,對於特定的公共政策而言,在執行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影響因素中的根本問題,然後再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