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作為現代政治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公共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研究的是政府為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實現公共利益,運用公共權力製定和實施的公共行為規範、行動準則和活動策略。由於現代國家行政改革的實際需要,公共政策理論現已成為公共領域普遍關注的一個焦點。然而,無論是強調國家這隻看得見的手對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各個社會領域的積極介入,還是要求打破國家的管製,去約束政府行政擴張以及國家行政的治理化,公共政策理論實際上都是以各種國家學說和社會理論為前提的。首先,作為公共政策理論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公共意願或公共福利的概念首先是建立在個人權利至上的現代自由主義學說,以及權利優先於善好的現代正義論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古典政治正義和公共善好的基礎之上的;其次,公共政策所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是善政善治的問題,而不是善好的政治問題;再次,公共政策理論的行政或政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公開化、決策多元化、治理化的訴求,不僅依賴於現代政治科學如公共選擇理論、製度經濟學、管理科學、公共行政理論等對政府行為和公共權力運作運,用統計量化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而且更在本質上依賴於政治作為技術或政治作為治理術的現代政治概念。而這種現代政治理念的結果必將是公共行政之父伍德羅·威爾遜提出的政治與行政的分離,及其由中央集權、官僚化或精英政治而加劇以行政吸納政治。
那麼公共政策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它與其他學科不同的邏輯結構體係是什麼,是人們一開始接觸其時就急於要搞清楚的問題。由於社會極其複雜,而且不斷地、迅速地變化著,從而使得人們對社會的認識不可能總是正確的,更不可能是完整的,就像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一樣,永遠也沒有窮盡之時。但是,人們可以通過對事物的仔細觀測與反複試驗,並輔之以計算的實證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從而獲得有效的科學知識,並用這些科學知識來控製、協調與解決社會問題,使之能夠不斷增進人類的福祉。因此,對公共政策研究,從一開始人們就是希望通過“科學範式”來製定與執行公共政策,從而提高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政策。應該來說,現代公共政策的興起和發展,是由社會的需求和社會科學發展的趨勢所決定的。但是,現代公共政策應該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它應該研究哪些實質性的內容以及采用什麼樣的基本方法?隻有對這些問題作出理論上的回答,才能為公共政策這門新興學科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可以說,是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的第一個理論奠基人。在195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術研討會上,哈羅德·拉斯韋爾以“政策取向”為題,論述了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的建立應該注重的六個方麵。他認為,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首先應該研究政府的行動及其對公共權力的運用。因為政府在製定政策時必須了解社會群體和個人對政策可能作出的反應,因此,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又是和個人選擇相關的學問。但是,現代公共政策在這方麵的研究不同於政治學的研究,它應該融合其他社會科學的成果,建立自己新的學科體係。其次,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的哲學基礎,應該建立在理論實證主義之上。現代公共政策應該追求政策的“合理性”,這是一門用科學方法論進行方向研究的學問,所以理論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是現代公共政策學科研究的基本方式。第三,現代公共政策研究應該是對時間和空間都十分敏感的學問。現代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被製定和執行,並為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和實現特定的社會目標而設計的,因此,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在政策分析模型的選擇時,必須具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的觀念。第四,現代公共政策研究應該具有跨學科的特征,它不但應該強調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合作研究,而且還要注重政治學與社會學、心理學的合作研究。第五,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必須注重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合作研究。在政策問題的研究上,學者應該了解政府官員對政策的認識和其掌握的相關數據資料,同時也應該聯合政府官員一起參與學術研究。第六,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應該具有“發展的概念”。當製定和實施一項社會發展為前提的政策時,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必須要了解和預測該政策將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因此,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是一門以社會變化為研究對象、以動態模型為核心的學問。
不難看出,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的現代公共政策研究所應有的取向,實際上是試圖為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確定基本的範疇、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而確定範疇和研究領域的目的,就是要產生更多和更好的跨學科的公共政策知識,在研究方法上則強調科學性和實證主義。雖然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到的某些原則,如規範性、知識背景的相關性和跨學科性等,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並非是全新的東西,但是,由於哈羅德·拉斯韋爾通過強調這些原則,使得政府的公共決策和社會公眾關心的議題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從而為社會科學提出了許多實質性的研究課題。
一般來說,公共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公共政策的效果,現已成為學術界以及政府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哈羅德·拉斯韋爾如上所提到的那些研究取向,在隨後多年中一直是美國社會科學熱衷探討的研究領域。然而,由於受美國當時盛行的行為主義的影響,他尤其強調理論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發展對現代公共政策研究發展的重要性。這一觀點後來受到了一些後行為主義政治學家的批評。例如,西方著名學者阿爾蒙德(Almond)指出,哈羅德·拉斯韋爾把方法論的發展,看成是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在學術上發展的唯一動力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西方著名學者葉海卡·德羅爾(Yehezhel Dror)也批評道,行為主義的方法一味堅持對個人行為研究的科學性而很容易陷入完美主義的泥潭,為了完美無缺地描述個人的行為,勢必回避無法量化的許多政策問題。因此,葉海卡·德羅爾認為,具有實用價值的應用技術是在沒有理論的情況下開發的,所以把政策科學建立在純理論的行為主義的基礎上的觀點是錯誤的。在對行為主義批判的基礎上,葉海卡·德羅爾提出了自己對政策科學基本範疇的研究框架,這一研究框架主要建立在他的元政策的概念之上。另外,哈羅德·拉斯韋爾關於政策科學必須以民主政治為研究前提的假設,也頗引起人們的爭議。因為在政策科學的領域裏,人們要求的是科學性和有效性,科學的和理性的方法是研究和分析的主要手段,專家和專業技能也能夠充當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民主政治的領域裏,人們要求的是平等的政治參與和利益的實現,政治過程中的協商、妥協、說服和對抗等都是主要的運用手段,在政策製定方麵充當著主要的角色。因此,政策學科和政治民主之間明顯地存在一定的不相容性,強調民主政治為政策科學研究的前提,就會使後者追求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邏輯陷於混亂。
現代公共政策作為一種理解社會變化、實現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有時候表現為一種理性的優化選擇,有時候表現為漸進的補充和修正,有時候表現為利益集團之間激烈的討價還價,有時候表現為社會精英人物或者社會公眾的意願,有時候表現為社會競爭狀態下的博弈或者合作,有時候表現為政府製度的輸出,有時候表現為政治係統與社會環境的互動,有時候表現為由一係列政治、經濟行為構成的活動過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風雲變幻間探理尋規。總之,現代公共政策就像一個兒童手中的魔幻萬花筒,在社會各個領域當中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迷人畫卷。的確,公共政策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能夠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其中既有相互重疊的地方,又有自相矛盾的方麵,以至於人們很難用一種單一的模型來簡明扼要地闡明其所表現與包含的極為豐富的形式與內容,這也是導致人們對公共政策的認識與評價方麵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象的根本原因。
特別是現代公共政策作為公共管理的利器和重要手段,其製定、執行、分析與評估過程極其複雜,從不同角度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篩選以及輕重緩急的排序;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全麵的論證到方案的選擇與政策的最終通過以及政策的實施與調整;從政策的更迭以及政策的最終死亡,到政策的後續評估以及檢驗總結,無不需要涉及形形色色的機構、專家、價值判斷和各種學科知識,更加突顯出公共政策內容的複雜性。因此,搞清楚公共政策的研究對象,就會對公共政策豐富的內容、演變的性質、動態的過程以及複雜的結構機理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麵的掌握。
現代公共政策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區別的主要依據,就在於它所研究的對象同其他學科研究的對象不相同。一般來說,現代公共政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公共政策現象,即公共政策體係,也就是公共政策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而構成的具有管理和調控社會功能的有機整體。自1937年奧地利著名的生物學家路德維格·馮·貝塔朗菲(Ludwig Feng Bertalamffy)創立了係統論之後,係統論逐漸成為了許多學科共同的哲學基礎,並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與信息論、控製論相結合,共同組成了現代S.I.C前沿科學群。根據係統論的相關定義,係統論可以分為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兩大部分。前者從宏觀的角度提供思想觀點,後者則從微觀的角度提供技術方法,二者的統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係統理論。係統論的基礎理論主張分析事物過程中的綜合性、整體性、有序性、相關性、結構性和有效性,並強調定量化、信息化和人——機係統原則的重要性;係統論的應用技術包括問題闡述、目標選擇、係統綜合和決策與實施,並強調係統分析、係統設計、係統結構、係統工程和係統管理。特別是係統論所具有的整體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動態性原則、最優化原則、開放性原則和反饋原則,直接為公共政策提供了認識論的基礎,為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