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職場中站穩腳跟(3 / 3)

事件對比:卡特裏娜颶風

某年9月颶風“卡特裏娜”登陸美國。對新奧爾良等地造成空前破壞。媒體7日報道中提到這樣一些數字:颶風可能會使40萬美國人失去工作;路易斯安那州目前存有2.5萬裹屍袋;總統布什當天向國會要求518億美元緊急救災款。受災最嚴重的新奧爾良幾乎變成一座“鬼城”,重建將要數年時間。

在職場上,裁員和颶風的威力旗鼓相當。今年上半年以來,眾多知名企業紛紛傳出裁員計劃,裁員人數動輒上千上萬,對於職場人來說,遭遇裁員如同遭遇颶風。

應對方案:

裁員的動因一般分為三種,即經濟性裁員、結構性裁員和優化性裁員。其中,經濟性裁員是由於市場因素或者企業經營不善,導致經營狀況出現嚴重困難,盈利能力下降,企業麵臨生存和發展的危機,為降低運營成本,企業被迫采取裁員行為來緩解經濟壓力;結構性裁員則是由於企業的業務方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發生變化而導致內部組織機構的重組、分立、撤消引起的集中裁員;而優化性裁員是企業為保持人力資源的質量,根據績效考核結果解聘那些業績不佳的、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員工的行為。

當你嗅到裁員的風聲時,一定要先弄清楚公司裁員的動因屬於哪一種,而自己可能被裁的原因又在哪裏。根據被裁原因來製定應對方案。如果是經濟性裁員,要分析一下,是不是現在的行業不景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要曾早考慮轉行,重新製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是結構性裁員,那麼你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尋找跳槽或者其他發展方向;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則需要自己檢討了,為什麼業績差?是不能勝任工作麼?哪方麵能力差?或者,是不是現在的工作根本就不適合自己?現在的職業規劃是不是合理?要找出病因所在,再進行補救,必要時,可求助於職業規劃專業機構幫忙。

“職場災害”3號——關門海嘯

職場海嘯:公司突然關門或停業

老劉在現在的公司服務有4年多了,今年已經塊40歲的他,隻希望有份穩定的工作就好,現在的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但還比較穩定,老劉覺得還是有安全感的。可是,那一天,突然傳來消息,公司經營不善,宣布停業整頓,現有員工解散。聽到消息的時候,老劉感覺自己好像被海嘯吞噬了一樣。

事件對比:印度洋大海嘯

一份由包括國際移民機構在內的多家組織於26日發布的官方報告顯示,去年12月26日發生在印度洋地區的大海嘯導致印度尼西亞200多平方英裏的居民區被夷為平地,印尼也是這次海嘯中受災最嚴重的國家。這次災難造成非常多的人死亡和無家可歸。

就像海嘯一樣,公司突然關門,或者停頓毫無征兆地到來,導致你的職業生涯突然間陷入困頓。

應對方案:

很多人在公司發生經營危機而突然失去工作時,往往會茫然無措。這種時候,失去工作並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盲目地安於現狀,對個人發展十分盲目,一旦失業,很容易失去方向。如果你在平日的工作中注意做好職業規劃,遭遇類似這樣的職場關門海嘯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這是因為,對於一個目標明確的人來說,在某一公司遭遇瓶頸,馬上就可以在其他公司重新開始。

打開思維的天窗

在你身上經常出現以下情況嗎?

他人提出的做法與你的習慣做法不同時,你的內心感到不安;

你常擔心下屬的新舉措會出問題;

出現在你麵前的問題,你在瞬間就能拿出對策,而且對自己的對策深信不疑;

在與他人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幾乎是你在發表看法;

你很難接受他人包括上司的不同觀點、很難被說服也很少去分析他人的觀點對錯;

你希望你的下屬隻要聽話,按你的指示辦事就可以了;

你對某件事的看法一旦產生,不管再過多久都不會改變;

在自己理由不充分的時候,你會使用權威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

與對方激烈討論後,你關注的不是討論的內容,而是對方本身。

當這些問題經常發生你身上時,你的思維就具有定勢、固化、自閉、自負等傾向了。在企業裏,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年齡大、經驗豐富、成就顯著、職位高、文化低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