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與同事相處之道(2 / 3)

在杜尚的公司,業務部和技術部的矛盾由來已久。專家建議,杜尚在以後的工作中,不妨多了解一下技術人員的性格特點,比如:性格清高、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比較看重等等,在日常交往中,多和他們交流感興趣的問題,多向他們請教,多體諒他們的難處,時間一長關係自然就好了。“不要等有需要了才去找別人,隻要成了哥們,就算是半夜四五點把他們從被窩裏拽起來估計也沒有問題的。”

尚冬梅認為,現在很多人都在宣傳溝通技巧,但她認為,溝通要從了解人性開始,技巧始終隻是輔助的手段。“你首先要充分了解人性,知道比如自私、嫉妒等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會抱怨,獲得了升職或出國培訓等機會後,同事和自己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難溝通了。其實,”尚冬梅說:“這是很正常的。你不妨在以後談論此事時多講講它的負麵影響,多自嘲一下,讓這件事給其他人帶來的心理落差盡量減小。”

(3)溝通態度:尊重別人的個性存在

在一家外資製造業擔任生產主管的Martin最近煩透了。他所處的企業如今在擴張時期,管理層不停地向他們壓任務,指標是每個月都在增加,無奈之下,他也隻能將任務分攤到員工頭上。但漸漸地,Martin發現,他的下屬對他的每個命令都帶有抵抗情緒,很多人還會怠工,導致他每個月的工作額都不能完成。上司的責怪、下屬的抵製,讓他的脾氣日益暴躁,動不動就嗬斥手下說:“你們怎麼這麼不通氣?哪像我們以前,上麵怎麼說就立刻怎麼做,要像你們這樣早被炒魷魚了!”但屢次發怒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員工們不僅不能完成任務,反而對他敵視起來。

心理谘詢師尚冬梅認為,在溝通中,態度是十分重要的。每個溝通的人都要明白,人與人之間沒有完全相同的,要尊重對方的個性存在,不要將自己認為正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強加在別人頭上。Martin動不動就武斷地指責員工不像他們當年那樣順從聽話是沒有道理的。尚冬梅說:“現在進入職場的年輕人,無論是成長背景還是所受的教育都與Martin那一代有了很大的區別,很多人剛出校門,在家時父母也都不舍得多罵一句,你要求他們吃苦耐勞或許是對的,但簡單粗暴的指責卻不是一個好的態度和方法。要知道,來工作的人,都是想把活兒幹好的,沒有人來上班隻是為了和你作對搗亂,因此,要想溝通先去真正了解對方,看他需要什麼,所謂溝通就是一個互動互利的過程,你隻有先給了,才會有回應。”

在公司請來的谘詢顧問的幫助下,Martin有意識地對員工改變了相處的態度和方法。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徹底放下了架子,隻要一有時間,就會主動加入員工的聊天圈子,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並出手相助。剛開始時,員工們對他都還心存芥蒂,隻是維持表麵上的和氣。但當Martin幫助一對因為兩班倒而無法正常見麵、導致情感疏遠的夫妻過上正常生活後,他在員工心目中的形象也得到了逐步改善。漸漸地,他發現,和員工溝通並不像他以前所想象的那樣困難和浪費時間,相反員工的心情好了,工作的氛圍輕鬆了,大家的幹勁也大不相同,Martin負責的任務量再沒有“欠收”過。

(4)溝通手段:識輕辨重選好工具

相對於過去,如今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人們在溝通方式上的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複雜了,職場中人如果不能隨機應變,恐怕會陷入更多的麻煩當中。

在胡八一看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信的發展,電子郵件、短信、即時通信(包括MSN、QQ等)成為了人們溝通的新方式。電子郵件、短信等新的溝通方式,其優點在於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製等;但缺點也很明顯,即這種溝通方式因為不是麵對麵交流,溝通雙方無法獲得對方的說話語氣、表情等非語言溝通信號,可能導致溝通信息的失真,造成的結果很可能是溝通非但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反倒令矛盾激化。所以,對職場中人來說,溝通方式的增加以及新的溝通方式的方便快捷,並不代表把傳統的溝通方式放棄。多種選擇應該是為更順利的溝通服務的。這就要求人們在處理不同的事情時,要考慮用哪種溝通方式更有利於解決問題。隻有正確地運用了溝通的方式,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達到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