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就必須善於利用自己的工作時間。工作是無限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沒有時間,計劃再好,目標再高,能力再強,也是空的。時間是如此寶貴,但它又是最有伸縮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發揮最大的效力,時間就是潛在的資本。充分合理地利用每個可利用的時間,壓縮時間的流程,使時間價值最大化。
(2)突破年齡限製
曾有人形象地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二十歲是半成品、三十歲是成品、四十歲是精品、五十歲是極品、六十歲是次品、七十歲是廢品”。這是一句戲謔的話,但它點明了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一般來說,二十多歲的人朝氣蓬勃、思想開放、銳意進取,但同時又像一匹隨時可能脫韁的野馬,具有容易衝動、缺乏耐心、考慮欠周、辦事疏忽等缺點。
三十多歲是人生的黃金期,擁有經驗、精力旺盛、學習能力強、能客觀思考、世界觀基本形成,但這時容易在各種機會麵前迷失方向、會讓一帆風順衝昏頭腦,也容易放鬆要求、隨遇而安;四十多歲的人散發著智慧的芬芳、閃耀著成熟的光芒,表現出強勁、高效、沉著、到位,但這時的思想已逐步從進取轉向保守、性格也容易從自信轉變成自負,也經常流露出獨斷、專權的作風;五十多歲的人,身上掛滿了經驗的碩果,行動從容、處變不驚,但過於保守、包容、守舊等缺點也日益顯現出來,常常是維持局麵得心應手、開拓創新無從下手、對新方案疑慮重重,對新事物的感受隻有衝擊而沒有喜悅;六十多歲的人對過去的懷念成為生活的主導,並且將自己的曆史如珍珠一般不斷向他人炫耀,對新知已沒有“取”的興趣、對往事也沒有“舍”的魄力,身上常彌漫著墨守成規、固執己見的氣息。這時,不管你在組織裏還處在什麼位置,都應該果斷地走出圈外去,回望這邊會風景獨好。
這是年齡的自然特點,雖然因個體不同會有差異,但你不要因為這種特點揭示了我們身上的缺陷而去否認它的存在,你隻有欣然地接受它,也才有勇氣去克服它。如果你在二十歲的年齡段能注意嚴謹、在三十歲的年齡段能刻苦發揮、在四十歲的年齡段能勤奮學習、在五十歲的年齡段能善於授權、在六十歲的年齡段能決然放手,這就是戰勝了年齡特點,這就是突破!年輕人突破了,二十歲就可能有三十歲的成熟、三十歲就可能有四十歲的成就;年長者突破了,六十歲還可以續寫五十歲的輝煌,五十歲還可以保持四十歲的魄力。
突破經驗束縛
有人說:“經驗如酒、越陳彌香”,的確,經驗是一筆財富,是你用時間、精力、金錢、成功、失敗等元素勾兌後沉澱的資本,它讓你獲得“老練、能幹”等等美名。
不去珍惜自己或他人所取得的經驗,是違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的道理,如果萬事都重頭開始摸索,是一種資源浪費,也是一種極端行為。
把過去的成功經驗當作不變法寶、當作開啟未來的萬能鑰匙,非要把陳舊的色彩抹在今天的畫卷上,這又是另一種極端。
既然曆史不能拷貝,經驗就不能照搬。可每當問題發生在你麵前時,你的思維常常是:腦海裏開始搜索以往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回想當時的過程、處理方式及結果,之後就會想當然“以前怎麼處理現在也一樣”,這是惰性本能之下的“省功原理”。因此,當下屬提出的方案是你曾經的失敗經曆時,你就會告訴下屬“算了吧,這件事情做不了”;下屬提出的問題是你曾經的成功經曆時,你會告訴下屬“這個事情我做過,你就按這樣辦”;下屬提出的問題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時,你會告訴下屬“這個問題避免不了,你就別花心機了”;下屬提出改善現行的作法時,你會告訴下屬“現在好好的,沒問題你就不用去改它了,其它更急的事先做吧”。
你積累下來的經驗或曾經的教訓,應該是後人的航燈,是大家通向未來的史料,而不能成為他人難以逾越的屏障,也不能成為行者身上的包袱。我們這樣對待自己所取得的經驗時,就是突破了。
你取得了顯著成就值得敬重,但你要避免用成就去編織籠罩自己的網;你獲得了高職受人尊敬,你也要避免用高職去做成封閉自己的蓋。
打開思維的天窗,吹來的和煦的風,沿著明媚的陽光,放飛你的思想。
§§第三章 職場生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