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效率製勝(2 / 3)

集腋成裘。生活中有許多零碎的時間很不為人注意,其實這些時間雖短,但卻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車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報紙乃至記幾個單詞;運動時可回想遇到困難的事會急待解決的事等等。在疲勞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因過度疲勞導致的超時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終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擱置的哲學。不要固執於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把問題記下來,讓潛意識和時間去解決它們。這就有點像踢足球,左路打不開,就試試右路,總之,盡量不要“鑽牛角尖”。不要開展無謂的爭論,不僅影響情緒和人際關係,而且還會浪費大量時間,到頭來還往注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說得越多,做得越少,聰明人在別人喋喋不休或麵紅耳赤時常常已走出了很遠的距離。

常用的時間管理工具

計劃管理

關於計劃,時間管理的重點是待辦單、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

待辦單:將你每日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單,排出優先次序,確認完成時間,以突出工作重點。避免遺忘、未完事項留待明日。

待辦單主要包括的內容:非日常工作、特殊事項、行動計劃中的工作、昨日未完成的事項等。

待辦單的使用注意:每天在固定時間製定待辦單(一上班就做)、隻製定一張待辦單、完成一項工作劃掉一項、待辦單要為應付緊急情況留出時間、最關鍵的一項,每天堅持。

每年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規劃;每季季末作出下季末工作規劃;每月月末作出下月工作計劃;每周周末五作出下周工作計劃。

時間“四象限”法

究竟什麼占據了人們的時間?這是一個經常令人困惑的問題。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如人事危機、客戶投訴、即將到期的任務、財務危機等)、重要但不緊急(如建立人際關係、新的機會、人員培訓、製訂防範措施等)、緊急但不重要(如電話鈴聲、不速之客、行政檢查、主管部門會議等)、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客套的閑談、無聊的信件、個人的愛好等)。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在人們的日常工作中,往往有機會去很好地計劃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卻又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因此,應把主要的精力有重點地放在重要但不緊急這個“象限”的事務上是必要的。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處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時間。一個好的方法是建立預約。建立了預約,自己的時間才不會被別人所占據,從而有效地開展工作。

有效的時間管理

美國管理學者P·F·Drucker認為,有效的時間管理主要是記錄自己的時間,以認清時間耗在什麼地方;管理自己的時間,設法減少非生產性工作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為連續性的時間段。

時間ABC分類法

將自己工作按輕重緩急分為:A(緊急、重要)、B(次要)、C(一般)三類;安排各項工作優先順序,粗略估計各項工作時間和占用百分比;在工作中記載實際耗用時間;每日計劃時間安排與耗用時間對比,分析時間運用效率;重新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更有效地工作。

考慮不確定性

在時間管理的過程中,還需應付意外的不確定性事件,因為計劃沒有變化快,需為意外事件留時間。有三個預防此類事件發生的方法:第一是為每件計劃都留有多餘的預備時間。第二是努力使自己在不留餘地,又飽受幹擾的情況下,完成預計的工作。這並非不可能,事實上,工作快的人通常比慢吞吞的人做事精確些。第三是另準備一套應變計劃。迫使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對你自己能力有了信心,你已仔細分析過將做的事了,然後把它們分解成若幹意境單元,這是正確迅速完成它們的必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