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國共正在和談,如果直接了當回答國共開戰誰勝誰負的問題,未免有給和談製造不和氣氛之嫌,因此,毛澤東十分機敏而含蓄地表示了自己的見解:
其一,使用中性詞語暗藏褒貶。“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意思是說共產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逆民心者失天下。
其二,解字喻意。解析蔣字為草頭將軍,喻指蔣介石少才無德,象草一樣,根基不牢。
那麼毛澤東所說的“反手”,又有什麼來曆呢?其實大有來曆。
據傳,明朝開國重臣、大預言家劉基(劉伯溫)能推知身後500年間的天下大事。明太祖朱元璋在吃燒餅時詢問劉基國運國事,劉以類似讖言偈語一樣的話回答,故民間稱其為《燒餅歌》。《燒餅歌》頗為靈驗,甚至推測出了500年後“女抱幼兒作主張”——慈禧太後垂廉聽政。到了現代中國,忽然流傳的《燒餅歌》還有這樣兩句偈語:“將軍頭上一堆草,反手關門定乾坤”、“一牛生二尾,反手掌乾坤。”所謂一牛生二尾,即朱字——牛字下邊一撇一捺,形如二尾;反手即為毛字——手字中間的豎彎勾反寫到右邊就成了毛字。偈語的天機是說姓朱和姓毛的人會坐天下,此話以後正好應在朱德和毛澤東身上。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否真的靈驗,一牛反手之言是否出於《燒餅歌》,都無須去考證了,共產黨相信科學不相信宣揚唯心論的《燒餅歌》,但是當時創造和傳播這兩句歌謠的人倒是很有些智謀,反映了人心的向背。曆史上用傳播歌謠預言興廢以爭取民心或動搖軍心的故事不勝枚舉。例如,《三國演義》弑君篡權的軍閥董卓臨死之前,就有:“千裏草(即董字所拆),何青青;十日卜(即卓字所拆)不得生”的兒歌傳入董卓帳內。又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宣告東漢崩潰在即,新的朝代將要興起。顯然,“反手”之語是在巧妙地宣傳朱毛所領導的共產黨必然會取代國民黨,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說自己的毛字是一個“反手”,是不是在利用“反手掌乾坤”這一讖語來表示共產黨必勝的信念和信心,用以鼓勵各位愛國民主人士呢?即使不涉及讖語,毛澤東的解字遊戲也是明顯充滿對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信心的。顯然,鄧散木大師對這些典故是有所耳聞的,不然他怎麼會在大印上刻了一個“反手”呢?
印文筆畫方圓蒼勁,曲筆靈活,直筆渾厚,線條粗細有變化,有力感,耐看。這枚大印是我國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鄧散木用“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壽山石治成,在1963年8月敬贈給毛主席的。大印呈立方體,明黃色,頂部鏤空琢雙龍,因此又稱“龍紐大印”,印的一側刻有邊款:“1963年8月,敬獻毛主席,散木瑑時六十有六”。
白文毛澤東三字平行排列,印文筆畫方圓蒼勁,曲筆靈活,直筆渾厚,線條粗細有變化,有力感,耐看。鄧散木在此印中將“澤”字的三點部首,從左挪到右下方,左高右低,其勢流暢,逼近“毛”字的左下側。而“毛”上端筆畫又呈弧形,與“澤”字的“罒”部相連接,使之上下互讓,互為顧盼,各得其所,體態生動活潑又平穩泰然,從而增加了字體的形態美,耐人尋味。
由於此印石質優、創意新、刻工佳,愛好金石的行家裏手們稱其為“文物極品”,印章原存於中南海,1990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此印和中南海數千件毛澤東遺物回歸故裏,由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珍藏,已經成為遺物館的鎮館之寶。此印獨出心裁,有兩大特點。一是將“毛澤東”三字橫刻,他還將“澤”字的三點從左邊挪到右下端。原來“毛”字筆畫較少,與繁體字筆畫多的“澤東”二字排列不協調,鄧散木這一大膽創作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二是此印為龍鈕大印,頂部空琢雙龍,並刻有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