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紙公函藏牆縫 兩方紅印放異彩(1 / 2)

就目前可考的資料來看,毛澤東早在1929年就使用過印章,那是一方雕刻比較精美的篆體朱文印章。雖然那枚印章不是鈐在真正的書法作品上,但是我們卻可以證明,毛澤東不是沒有印章,而是沒有在自己書法作品上鈐印章的雅好。

讓我們從毛澤東的一闋描寫戰爭場麵的美詞說起: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複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是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上。1933年夏天,毛澤東到寧都視察工作,返回瑞金時路過大柏地。當時雷雨過後,碧天如洗,彩虹飄跨,斜陽射出萬道霞光,群山蒼翠,景色宜人。麵對眼前美景,毛澤東忽然想到了1929年在這裏曾經發生的一場激戰:

1929年1月中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挺進。由於敵軍重兵圍追,紅四軍又身處異鄉,人生地不熟,紅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1月9日紅四軍剛到瑞金,準備在瑞金的黃柏圩、隘前一帶宿營,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便尾隨而至。見敵人驕縱輕敵,孤軍深入,給紅軍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戰機。毛澤東迅速在大柏地主持召開了前委會議,決定利用大柏地南麵的有利地形殲滅尾追之敵,扭轉被動局麵。大柏地是瑞金北部距城約30公裏的一個山區村鎮,南麵的通道在一條5公裏的峽穀中穿行,兩麵高山聳立,地形複雜,極利於伏擊敵人。毛澤東沉著調兵,2月10日恰逢農曆除夕,下午伏擊戰按計劃打響,甚為激烈,一直激戰到11日下午才結束戰鬥,全殲被圍之敵,俘敵團長及部下官兵800餘人,繳槍200餘支,從此,紅四軍在贛南開創了一個嶄新局麵。

經過一天的休整,2月13日部隊來到寧都縣城。當地的老百姓非常歡迎這支窮人的隊伍,商會裏的頭麵人物也為此專門成立了“寧都縣招待處”,迎接紅軍的到來。紅軍雖然剛剛打了勝仗,繳獲了一些物質,但是紅軍的給養依然相當緊缺,而且又是春節前後,總該給戰士們改善一下生活吧?當天下午,紅四軍派人給商會的“寧都縣招待處”送去一紙籌款公函,其曰:

紅軍是為工農謀利益的軍隊,對於商人極力保護,紀律森然,毫無侵犯。現因軍糧拮據,特函前來,請代籌軍餉大洋五千元,草鞋、襪子各七千雙,白布三百匹,伕子二百名。務(於)本日下午八時以前送來本部,即希查照辦理,切勿玩延。如坐視不理,即證明寧都商人顯係與寧都反動派勾結一氣,故意與紅軍為難,本軍惟有將寧都反動商店進行焚毀,以警奸頑,勿謂言之不早也。

晚上八時之前,招待處管事的人們按時將所籌款項和雇傭的民工帶到紅四軍軍部軍需處,紅軍的籌款任務在商會的幫助下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