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阿房宮賦(3 / 3)

〔28〕“釘頭”二句:建築所用的釘子比露天穀倉的粟粒還多。磷磷,釘頭突出貌。庾,露天積穀處。

〔29〕“瓦縫”二句:長短不齊的瓦縫比周身衣服的線縷還多。

〔30〕“直欄”二句:或橫或直的欄杆比全國的城郭還多。九土,九州,即中國。郭,外城,城郭即城。

〔31〕“管弦”二句:管樂弦樂所奏的音樂比市人的語言還多。這六組排比句一方麵寫出阿房宮建築費用之奢靡,另一方麵也暗示出所加給人民的負擔之重。

〔32〕“獨夫”二句:暴君之心日益驕橫頑固。獨夫,指秦始皇和眾叛親離的統治者。

〔33〕“戍卒”四句:概括陳涉吳廣起義,項羽火燒阿房宮,秦王朝滅亡之史實。戍卒叫,指陳涉起義。陳涉、吳廣於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發戍守漁陽,因遇雨誤期而起事,故叫戍卒。函穀舉,指劉邦於前206年十月攻破函穀關進入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亡事。楚人,項羽係楚人,一把火燒了阿房宮,使之成焦土。

〔34〕族:滅族,作動詞用。

〔35〕遞三世:遞,傳遞。三世,指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嬰。

〔36〕不暇:顧不上,言其時間短暫。

〔37〕鑒:借鑒,引以為戒。

古今過秦之文可謂多矣,但無有一篇如《阿房宮賦》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為人所廣為傳誦。究其原因,乃是由於作者以詩人的慧眼和形象思維的方式,抓住了“阿房宮”這一具有極大的典型性的意象,加以描述、鋪敘,進而發揮、表露出其內在的深刻意蘊——寓思想於形象之中,或者說借形象以顯現思想,這便是這篇名賦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古典文學中的“賦”,是由詩所派生、衍化的介乎詩與散文間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鋪敘和描寫見長。《阿房宮賦》恰如其分地運用、展示了“賦”的特長:它充分描寫了阿房宮建構之廣之大;歌響舞袖之繁之盛;嬪妃妝奩之眾之奢;金珠鼎玉之多之濫……而這一切繪形繪色、摹音摹響的細膩描述、鋪敘,都歸結於一個理性的焦點即為一條思想紅線所貫穿:表現秦王朝統治者的奢侈荒淫,而這皆靠“剽掠”六國之“精英”、搜刮“千萬人”、“取之盡錙銖”以供享用。在揭示對百姓搜刮之狠之凶時,又以鋪敘手法將阿房宮之柱、之椽、之釘、之瓦、之檻、之欄、之管、之弦與農夫、工女、粟粒、帛縷、城郭……巧妙地聯係起來,進一步揭露秦統治者的罪惡王朝是建立在天下人的髓骨血淚之上,因而阿房宮在“戍卒叫,函穀舉”中化為一片“焦土”——秦王朝覆滅的象征——乃勢所必然。

愛人(民)者,其國必昌;暴人(民)者,其國必亡。年輕的杜牧不僅在阿房宮的形象描繪鋪敘中得出了這樣涵蓋古今治亂規律的哲理,而且直接聯係到當時唐王朝的現實:“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其膽其識何能不令人欽敬?“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的封建專製寡頭是永遠不會真正愛民的,暴民、鎮民、壓民是其不以主觀意誌為轉移的本性,是由其專製製度本身決定的,因而他們永遠逃不脫覆滅的命運。被杜牧不幸而言中的不僅是唐王朝不久的覆滅,整個封建社會的覆滅,而且也包括一切專製製度的命運……

需要說明的是,阿房宮整個建築並未竣工,因而也未投入使用。賦中宮女梳妝、歌舞等等描寫,都是作者想像出來的,但卻如真情實境一般,這是藝術創造的結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