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急於向主子邀功的江騰蛟,帶著他認為最重要的材料,坐飛機直送北京。這一次,不僅吳法憲立即到招待所來看他,葉群也在當晚來到招待所。她做賊心虛,怕暴露自己,來的時候把路燈都滅了。在江騰蛟的房間裏,她親自聽江騰蛟彙報了搜查的情況,然後拿了材料走了。過了一天,她給江騰蛟打電話說:“已經交給上麵了,很滿意。”
江騰蛟回上海不久,葉群又叫他派人把搜查到的所有材料都送到北京,材料送到後,葉群又親自到招待所取回,藏在自己臥室裏,把“重要的”挑出來。過了三天,她把趙秘書叫去,由她口授開了一個目錄單,然後對他說:“江青同誌指示,要把這些材料放到保險的地方,我已經同吳法憲講了,放到空軍保密室。你和張秘書一起送去,你們簽上字,要收到條,並且告訴他們,除非你們兩人一塊去取,任何人不準動。”說完,她把材料和目錄單裝在一個大信袋裏,叫秘書當著她的麵封好口。然後把材料送到空軍。
可是,這包材料不論放在哪裏,江青總是心驚肉跳。1967年1月初,趙秘書突然接到葉群從釣魚台打來的電話說:“空軍要把那包材料退回,你收下,我馬上回去。”
這包材料送回林彪辦公室不久,葉群回來了,一起來的還有江青、謝富治。葉群取了材料,叫趙秘書到後院小夥房把火爐捅開,趙秘書剛把火爐捅開,葉群領著江青、謝富治進來了。謝富治把那包材料拆了封,和葉群一起一份份塞進火爐,離火爐十幾步遠,江青來回地踱步……
在共同的反革命活動中,江青和林彪之間,正是這樣你要辦的事我替你辦,我想辦的事你幫我辦,你支持我,我支持你,彼此“完全同意”的。
葉群幫她抄了家,還迫害了揭她老底的孫維世。江青對葉群說:“現在趁亂的時候,你給我去抓了這個仇人,你有什麼仇人,我也替你去抓!”
葉群對江青竭力效忠,不惜代價,因為她的賭注是押在江青身上的。葉群很清楚,林彪和自己要想在政治漩渦中立於不敗之地並飛黃騰達,決然少不了江青的幫助。葉群曾經對秘書說:“反正我認準了一條:首長(指林彪)要緊跟毛主席,我要緊跟江青!”葉群信奉的這條宗旨,使她很快在政治上有了顯赫位置。江青和林彪合謀,1967年8月,成立“軍委看守小組”,葉群坐上第三把交椅,位居老帥之上,而事前毛澤東並不知道。同年底,在江青、陳伯達的推薦下,葉群成了代行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職權的中央文革碰頭會的成員。葉群更加聽命於江青,吹捧江青。
林彪花在江青身上的政治投資在關鍵的時候發揮了作用。她滿足了林彪當“接班人”的權欲,幾次鼓噪將林彪的名字寫進了九大黨章。
林彪與江青的權力之爭
林彪與江青的勾結是以“利”合,而不是以“義”合,所以一直存在著矛盾。
林彪是1955年4月4日召開的中共七屆五中全會補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58年5月起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加之他又有孤傲的性格,所以他對釣魚台的那夥“文人”並不怎樣看得起,甚至不屑與伍。他曾經說過,在“文化大革命”以前,連張春橋、姚文元的名字也沒有聽說過,都是無名之輩。他同意葉群到釣魚台與江青拉攏關係,但不同意做得過分,不願意給人留下他和釣魚台關係火熱的印象。
曾有一次,林彪對江青大發雷霆。那是1967年2月,江青突然跑到毛家灣會見林彪,過了一會,就聽到會客室裏傳來林彪的怪叫:“葉群――葉群!”一位秘書急忙跑到林彪那裏,隻見他滿臉怒火,氣得渾身發抖,怒不可遏地對秘書說:“叫葉群,快把江青給我趕走!”
江青卻很平靜:“林彪同誌,我有缺點、錯誤,你可以批評,何必生氣呢……”
秘書從沒見過如此奇異的場麵,十分驚駭。葉群趕來做了調解。但林彪火從何來,到今則無人知曉。
林彪和江青兩大集團,都是野心勃勃,相互之間貌合神離,勾心鬥角。葉群在給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打電話時說:“許司令,你知道,主席是保你的,林彪同誌也是保你的……對,有人反對你。你知道誰反對你嗎?就是你們東邊的那位。”東邊那位指的是張春橋。
1968年春,江騰蛟給葉群送來一份揭發張春橋的材料。葉群看過並作了修改,報給林彪批示發出,分別送給毛澤東、陳伯達、康生和江青。給江青的那份是葉群親自送去的。不久,上海市街頭出現“炮打張春橋”的大字報,反張浪潮迭起。但是,張春橋隻經過十幾天的“炮打”,就被保護起來,躲過了風頭。張春橋雖然是江青的紅人,後來成為“四人幫”的軍師,但他受到的這一打一保完全出於毛家灣和釣魚台的合謀,也許是他從來也不會想到的。張春橋在軍界、政界都不香,政治資本不多,江青、葉群都知道他是經不住“炮打”的。江青打他的目的是拉他,張春橋知道來頭不善,也就不問究竟,順水推舟了。
江青為人刁鑽、狡猾、驕橫;林彪一夥軟硬不吃。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林彪大講歐洲文藝複興,借以歌頌“文化大革命”。江青公開向黃永勝、吳法憲等人指出,林彪講的不妥,林彪很不高興。
黃永勝率團出訪阿爾巴尼亞參加黨代會,就在代表團即將啟程的時候,江青突然提出反對,直言:他不配。隻好請示毛澤東。毛澤東點頭後,黃才出國。黃永勝是經林彪提名任總參謀長、軍委辦事組組長一職。隨著毛家灣和釣魚台之間利益之爭風雲變幻,他無法取悅釣魚台,隻得顧此失彼了。江青對黃永勝始終沒有好感,認為“這個總長的人選不理想。”1968年,江青為黃永勝先於她在中央專案組的報告上劃圈而大發脾氣,江青說:“我是這個專案小組的負責人,黃永勝有什麼資格越過我批這份文件。這是奪我的權!這是黃永勝有政治野心!”其實,是江青自己交代過,身體不好,一個月內不要送文件給她,所以黃永勝在這份給他和江青等4人的文件上先劃了圈。
這事過後不久,江青收到中央文革小組一名記者的來信,反映在中南地區造反派受到壓製,保守勢力抬頭的情況。信中說,根子不僅在廣州軍區,而且上頭還有。上頭的根子指黃永勝。江青寫了很長批語,要揪根子。她還建議用中央名義把這封信和她的批語轉發全國。林彪和毛澤東都沒表態,這才被擱置起來。
九大政治報告是康生、張春橋、姚文元最終完成的。開始,起草報告事宜和人選,經毛澤東同意,由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執筆。林彪召集開會時,確定陳伯達拿出初稿。當一部分初稿經中央文革小組審閱後認為鼓吹“唯生產力論”,於是決定改由康生和張、姚起草,張、姚執筆。這件事,林彪耿耿於懷,一直懷疑江青和上海文人串通一氣作了毛澤東的工作,使陳伯達受到冷遇。因此,毛家灣和釣魚台之間的矛盾又加深了。
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會上,葉群布置一些人不投江青的票,結果江青少得6票,十分不滿,甚至企圖追查。而華東組也有人不投葉群的票,葉群等人也大為不滿。
九大會議期間,已倒向林彪的陳伯達和黃永勝等人多次密談九大後要不要中央文革的問題。
此後不久,林彪還要陳伯達不聽江青的話。
林彪雖然被作為“接班人”寫進了黨章,但葉群怕林彪的身體“拖不過”毛澤東,又擔心“接班人”地位不穩,怕被江青、張春橋奪去權力。特別是有一次毛澤東問到林彪,林的年紀大了以後誰來接班的問題,曾提到張春橋,林彪的疑慮更是加深了。
1969年秋林彪住蘇州時,江青給林彪寄去一包材料,讓林彪表態支持。其中有江青致林彪的短信一封,另有兩份材料。一份材料是江青署名致全黨一封關於文藝問題的長信。信中不僅把“文化大革命”前17年文藝界說得一無是處,而且把九大前後的文藝工作現狀也描寫得一團漆黑,認為“有些地區、有些人以宣傳樣板戲為名,行歪曲、破壞樣板戲之實”,這是“反革命”的“文藝黑線正在陰謀複辟”的“信號”。另一份是江青致全黨信的附件,題為《周揚鼓吹資產階級文藝複興的一些言論》。
這個材料幾個月前江青就給林彪,林彪批請政治局討論後呈主席批示,毛澤東很生氣,不予批準。
這次,江青特地給林彪寫了封信,表白她是多麼忠於毛主席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並且多麼渴望為此做出一點“貢獻”。但她又苦於“有些人”對她不夠“理解”,使她難於施展。在信中,她說她相信林彪是“理解”她的,因此懇求林彪給予支持。
然而,林彪對秘書說:“壓下,不予理睬!”
葉群對林彪說:“不理睬怎麼行呢?這個人,你得罪得起嗎?再說,這也不是她一個人的事,‘中央文革’除陳伯達老夫子以外,都在支持她。聽說她那封長信,姚文元都改過八遍了。人家當成命根子,你把手一揮就給壓下了,不都恨死你嗎?依我看,你還得批幾個字。”
於是林彪批示:“再請政治局討論,並呈主席批示。”就這樣,林彪把江青出的難題推給了政治局。
但江青對林彪未明確表態,仍心懷不滿。
毛澤東不願意當曹操
在中共九大之後,開始了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準備工作。
1970年3月9日,中央政治局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開始了修改憲法的準備工作。
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修改憲法的指導思想和修改憲法中的一些原則性問題,向毛澤東寫了《關於修改憲法問題的請示》,毛澤東閱批了這個請示。
3月17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了召開四屆人大和修改憲法的問題。毛澤東提議不設國家主席,並指定康生和張春橋負責憲法修改的工作。康生素喜動動嘴皮,具體修改憲法的任務落在張春橋頭上。
4月11日,林彪不顧毛澤東本人的意見,堅持要設國家主席。
林彪秘書於運深記下了林彪意見:
一、關於這次“人大”國家主席的問題,林彪同誌仍然建議由毛主席兼任。這樣做對黨內、黨外,國內、國外人民的心理狀態適合。否則,不適合人民的心理狀態。
二、關於副主席問題,林彪同誌認為可設可不設,可多設可少設,關係都不大。三、林彪認為,他自己不宜擔任副主席的職務。
毛澤東早在1959年就主動辭去國家主席職務,為的是集中精力,做好中共中央主席的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中國麵臨的重大問題。11年後,毛澤東已77歲高齡,他不當國家主席,順理成章,國家主席職務就非林彪莫屬。毛澤東已經覺察林彪的野心,故明確主張取消憲法中關於國家主席的條文。
林彪的意見,使自己的野心昭然若揭。既然毛澤東不會再當國家主席,林彪又表示他“不宜擔任副主席的職務”,那隻有一個結果,就是當國家主席。
後來,葉群把話說得很明白:“如果不設國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哪裏擺?”
4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關於林彪的意見的報告上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議不妥。”
在4月下旬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第三次提出他不當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毛澤東說,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我勸你們不要把我當曹操,你們也不要做孫權。
這就把矛盾擺在了張春橋麵前,他必須要在毛澤東和林彪之間做出抉擇:原憲法中是設國家主席的。若遵照毛澤東的意見,修改憲法時就要刪除原有的關於國家主席的條文。
權衡再三,張春橋決定站在毛澤東一邊。多年的政治經驗告訴他,毛澤東才是中國至高無上的權威。其二則是他考慮到林彪不當國家主席,對他們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