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毛澤東三改報告,副統帥一字未改(3 / 3)

九大報告人居然未看過九大的政治報告

據林彪的秘書回憶,在登上九大講壇去念這個《政治報告》以前,林彪對報告稿一次也沒看過,自然一個字也未改過。

1969年2月的一天下午,林彪從毛澤東處開會回來,把秘書張雲生、李春生叫到了他的辦公室。

林彪給兩位秘書布置工作道:

“主席召集會議研究決定,準備最近召開九大。主席讓我作政治報告,並說,這次報告不用事先準備稿子,叫我口頭講,然後整理一下;如果需要對外發表,就用摘錄稿。我提出,在黨代表大會上正式作報告,最好請中央文革給寫個稿子。如果必要,可以像七千人大會那樣,我另作一個口頭報告,但對外發表,還是以中央正式通過的稿子為準。主席同意了,最後決定由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三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起草政治報告。”

林彪慢吞吞地又說:“但是你們都知道,我向來很不習慣念別人寫成的稿子,而隻願意口頭講。因此,我想搞個平行作業:既準備一個正式發表的稿子,又準備一個我口頭講話用的‘條子’。這個‘拉條子’的任務,由你們幫助我來搞。我這次作口頭報告,還是用十二中全會上講的那六個題目。”

葉群又安排布置,分別從空軍、沈陽軍區以及軍委辦公廳調來幾個“筆杆子”,一起為林彪準備口頭講話。

2月下旬,林彪把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三人召到毛家灣,商量九大政治報告起草的事。似乎商談有關起草政治報告的過程是順利的,張雲生秘書聽到張春橋、姚文元都對陳伯達說:“你就先動筆吧!需要我們時,就隨時找!”

但結果卻不順利。

一天深夜,葉群從釣魚台回來,急忙召集所有為林彪起草口頭講話的工作人員開會。葉群用盛氣淩人的口氣說:“你們給首長在九大講話‘拉條子’,現在可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我剛從釣魚台開會回來。我們討論陳伯達起草的政治報告一部分初稿,爭論非常激烈。有人說陳伯達的稿子是鼓吹唯生產力論,我沒表態。但陳伯達寫的東西都挨批了,你們搞的東西還能有把握嗎?我不親自抓,你們也可能放黃槍;首長也跟著你們放黃槍,那個責任誰來負?現在你們說說,你們分工‘拉’的那些‘條子’究竟寫了些什麼,我來把把關……”

秘書們連忙一一向葉群彙報。她一邊聽,一邊插話。可是不一會兒,她宣布收場:“今天就說到這兒。你們抓緊點,在三天之內交卷!”

還不到三天,葉群就從釣魚台回來吹風說,陳伯達遲遲未寫出報告稿,毛澤東決定改由康生、張春橋、姚文元三人起草,張姚負責執筆。

據林彪的秘書回憶,在此期間,康生給毛家灣打來電話,向林彪極力推薦張、姚的稿子。康生說:“我最近生了病,沒有直接參加政治報告的起草。春橋、文元寫的稿子,我看了一遍。我覺得,作為接班人向九大作的政治報告,這個稿子的分量是不夠的。但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他們就能拿出有一定水平的初稿來,還是不易的。我看它可以作為進一步討論修改的基礎,因為它的基本思路是能站住腳的。”

很快,毛澤東對張春橋、姚文元稿子的批示傳到了毛家灣。

毛澤東批示的大意是:此稿基本可用,但要作較大的修改,有些內容還要改寫。對於如何修改,毛澤東也作了具體批示。

過了幾天,林辦又收到張春橋、姚文元的第二次修改稿,毛澤東這一次又作了較大的修改。林彪隻讓秘書講講毛澤東修改的地方,而未看張、姚的全稿。

毛澤東第三次對稿子的修改,改動仍較大,文字結構上做了很大的調整,把原來的四個部分改成八個部分,還逐個加上了小標題。毛澤東還大段大段地加寫了一些內容,刪掉了一些為江青等張目的文字。

在這個過程中,林彪一直像個局外人。

3月底,周恩來把經過中央文革碰頭會最後討論通過的九大政治報告稿批送林彪審定。林彪還是一字沒看,一字未改,就大筆一揮:呈主席審批。

他原來布置的“打條子”,打算在會上另作一篇口頭報告,到了後來,也決定不講了。

最後我們聽到的,就是他用缺乏熱情的聲音,平靜又時而停頓地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