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毛澤東三改報告,副統帥一字未改(2 / 3)

一、林彪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

二、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

三、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會。

接著,大會進行第一項議程,由林彪代表中央向大會宣讀政治報告。林彪戴著那副粉紅色的塑料邊框的老花鏡,一字一句地念著由張春橋、姚文元起草,毛澤東最後審定的政治報告。

《報告》共分八個部分:

(一)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準備;

(二)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過程;

(三)關於認真搞好鬥、批、改;

(四)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政策;

(五)關於我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六)關於黨的整頓和建設;

(七)關於我國和外國的關係;

(八)全黨、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貫穿這篇報告的基本思想,是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報告論述了這個理論的形成和意義,回顧了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文化大革命”的準備和實施過程,極力鼓吹這個“革命理論”的偉大貢獻,鼓吹“文化大革命”的“豐功偉績”。對於黨應該怎樣去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建設卻根本不作論述。報告把這場給全國人民帶來災難的“文化大革命”說成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時的,並且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社會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長期尖銳鬥爭的必然結果。報告強調我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規模的、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偉大的新貢獻。

報告對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理論作了係統的闡述和肯定。報告將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曆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的觀點,認定為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報告將毛澤東晚年在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問題上的“左”傾錯誤觀點,係統歸納成為指導“文化大革命”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並把它說成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燈塔。報告的這些觀點,既從根本上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又完全離開了中國的實際,完全是“左”傾錯誤理論。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報告對於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和我國當前的政治革命、經濟技術革命、文化革命都作了片麵的或混淆矛盾性質的錯誤結論。

報告肯定了向黨奪權的“上海一月風暴”的所謂經驗,指責1966年冬季到1967年春出現的反對“文化大革命”的正確意見是“逆流”。

報告把黨的全部曆史說成是兩條路線鬥爭的曆史,而對於黨領導人民群眾的鬥爭和建設的曆史,卻隻字未提。報告用很大篇幅講述了所謂同以劉少奇為首的修正主義路線鬥爭的曆史,虛構了根本不存在的“資本主義司令部”,將叛徒、內奸、工賊的帽子強加在劉少奇頭上,這是對黨的曆史的最嚴重的歪曲。報告對當前我國階級形勢以及黨的政治狀況作了完全錯誤的估計。報告無中生有地說,劉少奇一夥是要複辟資本主義,他們是一個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因此,隻有實行文化大革命,公開地、全麵地、自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陰暗麵。

報告規定今後文化大革命的任務是認真搞好鬥、批、改,即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大批判、清理階級隊伍、整黨、精簡機構、改革不合理的規章製度、下放科室人員等。這些規定,完全脫離了當時我國政局動蕩、生產下降的實際情況,也完全違背了人民群眾希望結束這種動蕩不安的混亂局麵的迫切要求。

林彪的講話不時贏得長時間的熱烈鼓掌。他的聲音平靜,但有時含糊不清,不時出現停頓。

他在講話中連篇累牘地引用了毛主席語錄,在談到將來的任務時,他強調並高度讚揚了軍隊的作用,而且還引用了毛澤東的話:“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來,國家的主要成分是軍隊”。

對不久前發生的珍寶島事件,林彪在報告措詞強硬: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蘇修叛徒集團變本加厲地破壞邊界現狀,一再挑起邊界事端,槍殺我手無寸鐵的漁民、農民,侵犯我國主權。最近,他們更連續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珍寶島。我邊防部隊忍無可忍,實行自衛還擊,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打擊,勝利地保衛了我國神聖的領土。為了擺脫他們的狼狽處境,3月21日,柯西金提出要同我國領導人通電話。3月22日,我國政府立即用備忘錄答複他們,說明“從當前中蘇兩國關係來說,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聯係,已不適用。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麼話要說,請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3月29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一方麵仍然堅持其頑固的侵略者的立場,一方麵表示願意恢複“協商”。對此,我國政府正在考慮給予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