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60年代,中國的敵人隻有一個,就是美帝國主義。在它的軍事上封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製裁的高壓下,中國人民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經過頑強奮戰,硬是挺了過來。可現在,中國將麵臨兩個巨大的魔鬼。
但是,中國人民是不會在對手麵前屈服的。血水染紅珍寶島的消息傳來,憤怒的中國人民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
“打倒新沙皇。”
“打倒蘇修,打倒他們的走狗!”
中華廣闊的大地上響起了震天動地的怒吼聲。毛澤東也參加了,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揮手向遊行的群眾們喊道:“我們要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誓死保衛祖國神聖的領土,堅決消滅一切來犯敵人。”
示威的浪潮一天高過一天,人們的情緒越來越激昂。氣勢磅礴的示威遊行遍及全國,從烏蘇裏江到南海,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工人、農民、學生都加入了遊行隊伍。
人們的口號逐漸統一起來。
“打倒蘇聯修正主義!”
“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反華的惡棍們決沒有好下場,你們如果膽敢繼續來犯,定叫你們有來無回,粉身碎骨!”
“打倒赫魯曉夫分子!”
蘇聯並未因為中國的強烈反應而有所收斂,相反卻挑起了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3月15日,蘇軍在增兵後再次向我珍寶島連續發動了3次攻擊。第一次出動裝甲車6輛、步兵30人,於8時10分向我守島分隊發起攻擊。經1個多小時的戰鬥,被擊退。第二次又出動坦克6輛、裝甲車5輛,在3架飛機配合下,於10時10分和11時7分,分兩路向我軍發起攻擊。中國邊防軍沉著應戰,經過兩個小時戰鬥,再次退敵。下午15時13分,蘇軍出動坦克10輛、裝甲車14輛和大批步兵,第三次向珍寶島猛攻。中國守島部隊這一次把敵人引到幾十米內再狠狠地打擊,我島岸的縱深火炮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擊敵人集中暴露的目標,到17時17分,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入侵。
這次還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共擊毀擊傷蘇軍坦克、裝甲車17輛,打死打傷蘇軍200餘人,尤其是繳獲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蘇聯T-62坦克一輛,既可為我軍研製新型坦克提供參考,又成為蘇聯入侵我國領土的鋼鐵罪證。這輛坦克現在仍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
蘇修頭子,我們總理沒空聽你胡言亂語
“珍寶島事件”給即將拉開帷幕的中共九大,帶來了頗多微妙的影響。
毛澤東在3月16日的中央文革碰頭會上說,九大的任務:總結經驗,落實政策,準備打仗。
這三句話成為九大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說:“政策落實是個大問題,盡管有清華的經驗,有的就學,有的就不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有一個就傳達,有一個就不傳達,並且還關了很多人,解放的人很少。無非是特務、叛徒、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嘛!死不悔改的走資派難道他一輩子就不改?”
“關的人多了……統統地把他們放了算了。隻要不是殺人、放火、放毒,幾個反動標語算什麼?教授、講師不像軍隊,他們是手無寸鐵。教授、講師要放,當然不是一個不關……壞人是極少數,我們把這些人推向國民黨方麵好嗎?不要在學生中去打主意,也不要在多數的教員、幹部中打主意……我對二月逆流的人不一定恨得起來。”
“報告上不要講二月逆流,這次會要開成一個團結的會。”
在外來威脅的強壓下,首先得考慮內部的團結。毛澤東此時決定部分調整“文化大革命”的政策,給一些知識分子和老幹部落實政策,一方麵是由於毛澤東已經覺察到前段時間“文化大革命”過火過亂,另一方麵,中蘇邊境的武裝衝突,也加劇了黨內有關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估計。
其時,在報刊上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已經見得到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珍寶島事件,也對中共九大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準備打仗”已成為中共九大三大任務之一。
蘇聯那邊的情況怎麼樣呢?
珍寶島事件後,蘇聯調兵遣將,發出戰爭叫囂,態度十分強硬。然而,在對中國戰爭問題上,蘇聯領導人中有不同意見,分成“鷹派”和“鴿派”兩個派別。以軍方為代表的“鷹派”主張立刻同中國開戰,為此,不惜發動核戰爭。而以柯西金為首的“鴿派”認為國內經濟狀況不好,軍費缺乏;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對中國開戰,勢必要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蘇聯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主要敵人是美國。在柯西金的要求下,勃列日涅夫同意由柯西金試探中國的態度,於是,柯西金撥通了直通毛澤東的熱線電話……
50年代,為了便於中蘇領導人之間的了解和接觸,兩國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間架設了一條熱線電話。到60年代,隨中蘇關係的疏遠和分裂,這條熱線變成了死線。
1969年3月29日晚8點,這條線上的指示燈突然亮了。
年輕的中國女話務員驚詫地插上了機塞。
“喂,是北京嗎?”
“是啊!請問您找誰?”
“請接毛澤東主席,我要同毛澤東通話。”
“您是誰?”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女話務員一聽是蘇修頭子,頓時義憤填膺地說道:“你是修正主義者,沒資格跟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講話。我不給你接電話。”
“既然你不肯接毛澤東主席,那麼請你給我接周恩來總理吧!”
話務員一聽更來氣了,說:“蘇修頭子,你聽著:趁早死了這條心吧!我們的總理很忙,沒空聽你的胡言亂語,就算有空,也不會聽你口羅嗦的――”“啪”一聲,掛斷了電話。
……
年輕的中國話務員哪裏知道,由於她這魯莽的“義舉”,險些釀成了災難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