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周總理親自操勞,天安門城樓“會診”(2 / 3)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指揮部共組織了拆除、大木安裝、屋麵琉璃瓦、油漆彩畫、管道五大戰役。各個連隊還組織了近百個小戰役。整個現場一步接一步,一環扣一環,集中力量,抓住重點和關鍵,把重建工程這盤棋走活了。

周恩來總理非常關心這項工程,他親自聽取彙報,審閱圖紙,多次批示有關工程的請示,使工程進展十分順利。為了保持天安門城樓的本來麵目,有些重大問題,都是周總理親自審定的。例如:有的主管工程領導堅持要把老簷、小簷下麵的木製鬥拱改成玻璃鋼的,指揮部很為難,於是拿著模型去請示周總理,總理表示:照原來的木鬥拱樣式製作。又如:正脊兩端的大吻,原來是龍的形狀,有人認為龍是“四舊”,提出要把它改成葵花向陽形。周總理知道後說:可以搞龍的嘛!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天安門城樓得以保持它的本來麵目,多虧了周總理。

開工後的第一個關鍵項目,就是拆除舊城樓,這和平時拆除舊建築大不一樣。因為新建城樓要保持原來的開頭和規模,所以,在拆舊城樓時就要把拆下來的每一件木構照原樣畫上圖來,並拍成照片,按順序排號,然後由北京建築設計院畫圖,再按照圖紙進行木構件加工。這項工作雖要求很嚴格,但經過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密切配合,僅用了七天就完成了拆除任務。在拆舊城樓時,還發現了在舊城樓頂上有兩發炮彈,據專家考證,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打炮打進去的。這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曆史見證。

重建天安門城樓,由於古建築工程結構複雜,冬季施工場地狹小,工期又緊,難度較大。整個工程是邊設計、邊施工,參加設計、施工和加工的單位很多,僅參加施工的大大小小單位就有200餘個。在現場施工高峰時達到2700多人。為了確保工期和質量,他們發揚了一盤棋、大協作的精神。在現場實行了平行流水立體交叉作業,八道工序同時操作,工種之間緊密配合,做到了留困難、送方便,各道工序施工中,做到有條不紊。比如各種管線的安裝,由於工期緊,管線安裝工人就想辦法“見縫插針”或“找縫插針”,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為下道工序創造條件。又如木工師傅支模板任務很重,為了不影響下道工序,工人們就頂著鵝毛大雪工作到深夜,雪水和汗水交彙在一起,襯衣濕透,棉衣結冰,有的人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再如屋頂工程分南北兩坡同時施工,南坡的瓦工班提前完成了任務,就主動支援北坡的瓦工班。現場施工的各個單位,互相幫助,主動協作,密切配合,打破單位間的界限,展開勞動競賽,加快了工程進度。

共和國總理首次登上重建的天安門

在天安門城樓重建中,中央各部和全國21個省市的216個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在物資、技術、人力、運輸上都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天津市林業工具廠隻能生產1米長的鑽頭,為了給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加工1.9米的長鑽頭,他們調整設備,連夜加班趕製出來,按時送到工地。

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需用材料品種多,規格複雜,技術難度大,僅木結構就有上千種規格、上萬個部件,上下壘疊,縱橫交錯。琉璃瓦近100多個規格、10萬餘件、10層作業。油漆彩畫,磨磚對縫,這些都是高水平技術活。這樣複雜的古建築,要照原樣建好,過去既沒有做過,也沒有經驗,在困難麵前隻有依靠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充分發揮群眾的集體智慧。施工計劃就是采取群眾路線、廣泛聽取了工人群眾的意見後製定的,編製出的計劃使每個工種、每個班組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承擔的任務,完成的時間。這樣方向明確,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使計劃起到了指導生產的作用。在木結構件吊裝前,為了防止柱心腐朽,要從每根7噸重、12米長的大柱中心穿透一個直徑5厘米至10厘米的孔洞,進行穿孔透氣處理,這是木材加工史上未曾有過的事。建築木材廠的廣大職工經過反複研究攻克了這一難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60棵大木柱穿孔的任務。在柱子吊裝時,由於柱子重,塔吊小,吊不起來,塔臂短也就不了位。吊裝工人采取用兩台塔吊合吊一棵柱子的辦法,解決了起重的問題;又采取斜溜的辦法,把60棵柱子一一溜到了柱基石上,解決了塔臂短、柱子無法就位問題。還有菱花格扇的加工,過去是手工操作,很費時,勞動強度大,加上菱花格扇形狀複雜,過去曾多次試圖改用機械加工,但都沒有成功。這次為了天安門城樓重建任務,建築木材廠依靠技術人員和工人,廢寢忘食反複研究試驗,終於試製成了加工菱花格扇的機器,效率提高了150倍,既保證了質量,又保證了工期。

油漆彩畫的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是天安門城樓重建中“露臉”的活,指揮部要求40天完工。他們就以老油彩畫工帶青年徒弟、改進操作方法、改革工具的辦法,再加上北京市房管局、崇文區、西城區等單位的支援,經過1麻5灰13道工序,終於提前10天完成了油漆彩畫任務。

廣大職工以高度負責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到施工中去。老工人王俊榮的兒子結婚,老伴有病,一連來了三封信催他回家,他都未回。女工徐夢蘭兩個孩子都出麻疹,她仍然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在緊張的三個多月的施工中,廣大職工頂風雪,戰嚴寒,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瓦工李文生肚子疼得厲害,就吃幾片止痛片,咬緊牙關,繼續工作。同誌們見他病情實在嚴重,就送他到醫院治療,經大夫一檢查,發現是急性闌尾炎,立即做了手術。大夫說:“再晚來一時,就難以搶救了。”架子在搭城樓暖棚時恰巧趕上下大雪,坡陡席滑,沒法操作。陸金福、王永安就脫下鞋襪,脫掉棉衣,爬到30多米高空上作業,雖然天寒地凍,北風呼嘯,他們卻滿頭大汗,衣服濕透。為了確保油漆彩畫的質量,需要配置一種市場上買不到,需要加入人的毛發的膩子,青年女工張連芳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留了多年的長辮子剪掉,交給畫工配膩子用。

在197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前夕,北京市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的建築工人,拆除了罩在天安門城基上的席棚,把一座嶄新的城樓呈現在人們麵前。他們高速、優質地完成了重建天安門城樓這項令世人矚目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