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開國奠基開新天,整容換貌天安門(3 / 3)

正規的美術修養,長期的舞台美術創作實踐,中國農村鄉土風俗潛移默化的熏陶,對他們完成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的美術設計,都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張致祥和蘇凡拿出大皮尺測量著天安門的各種數據,肖野和森茂則忙於構思。為了保證設計的準確性,一些重要數據和尺寸,兩位日本美術家還要親自測量一下。

天安門裏麵的西廂房,變成了肖野和森茂的設計室。各種數據資料都彙聚和堆積在這裏。

很快,兩位日本美術家設計出了20幅各式各樣的繪畫草圖。張致祥把它們連夜親自送到周恩來辦公室。

深夜的燈光下,周恩來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眼就看中了八盞太陽般宮燈的設計,眉宇間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賞讚美的表情。

張致祥自然很注意周恩來的神色,現在他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周恩來拿起筆,在設計圖上對一些局部地方略作了些刪改。

他一邊抹去金水橋欄上紮滿彩球的設計,一邊對張致祥說:“把城樓突出表現出來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會會場的設計,一定要保持一種既喜慶歡樂又嚴肅莊重的氣氛。”

最後周恩來要求張致祥在開國大典前兩天就要把八盞大紅宮燈張掛到天安門城樓上。

張致祥領受了新任務,如同在周恩來麵前立下了軍令狀。

宮燈是設計出來了,可是找誰來製作呢?

舞美隊長蘇凡坐著配給張致祥的那輛小轎車,在全市區到處跑,一發現什麼線索,就立即找上門去。可是,誰也沒見過這麼大的宮燈呀,甭說製作了。

幾天跑下來,蘇凡沒有什麼收獲,到處碰壁。

隻剩下10天左右的時間了,張致祥開始慌張起來,急得上火,嘴唇長泡。

肖野得知這一情況後,建議說:“北平城裏過去不是經常製作小宮燈嗎?找一個紮燈藝人來幫忙,我們自己幹。”

張致祥和蘇凡一致讚同肖野的建議,兩人直奔故宮。

故宮裏的管理人員大多是被人民政府留用的,他們很想為開國大典出點什麼力。但一聽說要紮如此大型的宮燈,驚得直吐舌頭,連連搖頭:“從來沒見過如此大的宮燈!”

有人提議此事可求教老藝人。經過查閱故宮那浩繁的清宮檔案史料,發現有一個紮燈老藝人還活著,已經70多歲了。

很幸運,張致祥和蘇凡在西城區豐盛胡同的一座四合院裏,找到了這位老藝人。

老藝人一看設計圖,心裏也驚了一跳:自己幹了幾十年紮燈活兒,也沒見過如此大膽的設計圖。但他並沒推辭,親自跑到天安門城樓上轉了三圈。然後對陪著他的蘇凡說:“這麼大的宮燈我這輩子甭說未做過,就見也沒見過。讓我做可以,不過你們可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蘇凡見老藝人沒拒絕,心裏已是十分高興。隻要能做成,什麼條件都可答應,便爽快地回答說:“老師傅,你說,什麼條件,我可以答應。”

老藝人沉吟了一下,說:“你們要的這八盞宮燈,我可以找我的徒弟一塊兒來做。但是,這麼大的宮燈就是做成了也抬不上去。所以,宮燈隻能到天安門城樓上做。”

蘇凡滿口答應下來。

老藝人幹事說一不二。回家後馬上找到兩個徒弟,又叫蘇凡去買綠竹、紅布等材料。老藝人自己則親自找木工定做宮燈圓托。

整整幾天幾夜,老藝人和他的兩個徒弟以及蘇凡和兩位日本美術家都吃住在城樓上。當老藝人負責製作宮燈時,兩位日本美術家則在旁邊美化宮燈的雲頭,製作黃金般的流蘇。

張致祥每天都爬到天安門城樓上轉轉,看看製作宮燈的進度。

9月底,離開國大典還有一天多時間,八個大宮燈終於做成了。

為了把宮燈掛上去,張致祥調來19名戰士,並搬來了一些梯子。大家七手八腳,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它們分別送到10根廊柱之間。

然而,宮燈重量不輕,小小釘子又怎麼能固定和吊掛住它們呢?

肖野東望望,西看看,突然想出一個主意:把燈拴在橫梁上,兩旁砸兩個鐵環受力。一試,果然成功。

很快,八盞宮燈被掛到設計的位置上。

宮燈掛好後,需要有人在天安門上值班,以保證不出問題。蘇凡又自告奮勇,晚上搬到城樓上睡,把新婚不久的當演員的妻子獨個兒留在了洞房裏。

50年代,兩位日本美術家回國。在中國的生活,特別是設計天安門城樓宮燈的經曆,成了他們一生永難忘記的美好記憶。

周恩來於10月1日,即開國大典那天淩晨,又發現了天安門城樓上背景布置的一個不妥之處。

10月1日淩晨,已是一夜未睡的周恩來敲開了值班室的門,想再了解一下開國大典的準備工作情況。

值班員因在頭天晚上多喝了一點酒,打起精神強撐了一陣後,終於把頭伏到桌子上睡著了。

周恩來叫醒了他,問了問情況。突然驚醒的值班員睜著一雙惺忪的眼睛,沒有把一個問題講清楚。

周恩來看到值班員的這副神態,皺了一下眉頭,沒再說什麼抓起電話直接打到天安門城樓,口氣十分嚴肅。值班員看到周恩來的神色,猛然間酒勁一下子消失了,內心感到羞愧不安。

天蒙蒙亮,周恩來登上天安門城樓,蘇凡在上麵值班。他問了蘇凡幾句話,又在城樓上轉了一圈,然後走下石階,來到天安門廣場,從遠處觀察天安門城樓布置的效果。

突然,周恩來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城樓上掛的哪國國旗?”

工作人員愣住了,周恩來說:“這成了越南國旗嘛,你們趕快去拆下來。”

這時工作人員才明白。原來,天安門城樓的正麵休息廳用八麵鏤空的大屏風裝點門麵,也就成了背景。日本美術家肖野覺得原來的背景封建氣味太明顯,就設計出一套方案,把主席台背後的八麵大屏風用大木框罩住其中六麵,隻留中間兩麵當門。大木框正中放一顆金色大五星,用20匹紅布顯出長方形光芒。

周恩來審查過這個設計方案,大家誰也沒料到紅布的光芒會融成一片。

背景布好後,眾人從近處看,連聲稱好。沒想到從遠處看,因20匹紅布的光太濃豔,給人的視覺是合成了一片紅光,像一片紅布中央綴著一顆五星,成了一麵越南國旗。

周恩來主動承擔責任,對工作人員說:“這是我的疏忽,不怪你們。”

工作人員趕快跑上城樓,把木框拆了下來。

但是,當天報紙還按原來的樣子進行報道:“城樓正中有巨大金星,下麵烘托了巨幅紅布褶成的光芒,紅黃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