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炎黃子孫共同的心願(3 / 3)

那麵小小的五星紅旗在浩瀚的冰原上閃著紅光。在金慶民的眼裏,她的光輝似乎照亮了整個冰原大地。金慶民激動地對著茫茫冰原呼喊:“祖國啊,為你的女兒驕傲吧!”“中國!中國!中國在這裏!”

1990年,金慶民作為隊長,率領一支由地質科學工作者組成的考察隊,三下南極考察。每當他們登上一個島嶼,島上便升起一麵五星紅旗,以示對為南極考察做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的尊重。望著一麵麵飄揚的五星紅旗,金慶民的視線一次又一次地被淚水所模糊。

如今,中國南極考察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繼長城站建立之後,又陸續組織了八次南極考察,並在南極拉斯曼丘陵建起了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

又一麵五星紅旗在南極大陸高高飄揚。

天安門上空的國旗插上了北極

1995年3月31日,首次遠下北極的中國科學考察隊,從北京啟程,經紐約赴加拿大,並在加拿大哈德遜灣進行雪地訓練後,於4月下旬開始進軍北極。

北極地區的氣候環境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中國是北極的近鄰,北極地區海冰、洋流和氣團的變化,對中國氣候有明顯的控製作用。

1990年,美國、前蘇聯、加拿大、丹麥、冰島、挪威、瑞典、芬蘭等八個北極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隨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士等國成為該組織正式成員國。而中國這個在世界上同時也是北半球的重要國家,卻因為沒有在北極地區進行過實質性的科學考察,仍然未能加入這個國際組織。

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中國人,足跡已經遍及五洲四洋和地球最南端,怎麼能長久地滯留在北極大門之外呢?

北極與中國息息相關,和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為了不斷豐富和加深對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認識,1995年初,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持、中國科學院組織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

3月26日,即將出發的中國北極考察隊全體隊員,身穿紅色考察隊隊服列隊參加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儀式。隊員們在國旗下宣誓:“遠征北極,不負眾望,考察北極,造福人類。”接著,國旗護衛隊戰士將一麵曾在天安門上空飄揚的國旗鄭重地移交給科學考察隊,讓國旗隨隊遠征,讓隊員們把國旗插到北極去。

4月23日,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開始了征服北極、書寫科學史上輝煌篇章的壯舉。他們每天冒著嚴寒,在雪原冰脊間行進10小時以上,穿過險象環生、令人後怕的剪切帶和數不清的冰裂縫,在寒冷和疲困交加中頑強拚搏。

何謂剪切帶?簡單地說,就是兩股或兩股以上的海流,向不同方向運動時產生的冰麵大麵積相互擠壓或開裂。遇上這種險情,如果躲避不及,就會葬身海底。

4月27日下午,考察隊員們感覺到冰麵有些晃動,但並不劇烈,誰也沒有在意。可是,晃動越來越厲害,隊員們仍憑著一股勇氣奮力往前闖。經驗豐富的美國向導,看到天上出現了一條黑雲和一條白雲,立即發出了有滅頂之災的警告,命令所有隊員迅速撤離。因為這種條雲的出現,是剪切帶即將發生的特有的危險信號。

當隊員們迅速往後撤離時,來時的雪橇印痕已不見蹤影,這說明原來的冰麵已被擠走。一會兒,隊員們離開了那塊新的幾十平方米的冰麵。伴隨“哢吧哢吧”的巨大響聲,那塊新冰麵也被擠得慢慢地豎起來。

出於職業的敏感,中央電視台記者抓起攝像機,一心想拍下這千載難逢的自然奇觀……“NO!NO!NO!”一位美國朋友連連向他發出警告。幾乎與此同時,另一位美國朋友一把死死抓住攝像記者的肩膀,強行將他拽出危險地區。再回頭看時,剛剛離開的這塊冰麵也已豎成一道兩三米高的冰牆了。考察隊員們都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氣,驚歎道:好險啊!

北京時間5月6日上午10時55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經過13天的艱難跋涉,終於從北緯88°冰麵步行抵達北極點。

一麵五星紅旗,飄揚在北極極點的上空,格外鮮豔奪目。這個小小的極點,是地球所有經線的歸宿。隊員們圍旗跑一圈,僅用了三秒鍾就完成一次“環球旅行”。大家圍聚在五星紅旗周圍,讓自己的身姿和一腔豪情、五星紅旗的風采,同北極的冰天雪地一起,永遠地留在了地球最北端。

部長同誌:您辦公室裏有國旗嗎

一麵黨旗、一麵國旗,取名為“敬意旗”,擺放在黨政軍首長和企業家的辦公桌上,頓生莊嚴的美感。1994年下半年以來,辦公室內“國旗熱”,發端於福建廈門,傳至大江南北。

久違的國旗情結,又縈繞在人們的心頭。

這種“敬意旗”有三種:第一種,室內立式國旗,包裝的平麵下半端是紅色海洋,左上角往上斜的三角紅色,表達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勇往直前的力量;第二種,台麵黨旗、國旗雙麵式,包裝構圖是兩座山峰的抽象造型,托起一顆紅桃心,取意於紅旗打自井岡山的重巒疊嶂中,如今紅遍祖國大地似海洋;第三種,台麵國旗,其包裝深紅色為底,套黃屹立著一座華表,並凸出“吾國天佑”四個字,顯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繼承了五千年中華的優秀文化。

“敬意旗”包裝的設計者葉雙凱說:“人人都有愛國心。麵對中國的國徽、國旗,我們都會升騰起國家和民族的自尊感。但是,這種崇高的感情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出現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有這種感情寄托的多種形式。除規範的場合外,在我們許多標誌物,如徽章、獎牌和衣飾等等,都可用適當的國旗形象寄托我們的感情。”

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題為《部長同誌:您辦公室裏有國旗嗎?》的文章,報道了國務院幾個部委的部長在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插掛五星紅旗的消息,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北京大學四名著名教授寧騷、晏智傑、肖蔚雲、何芳川通過電話向《光明日報》聯名倡議:領導同誌應率先在辦公室裏插掛國旗,以增強全民的國旗意識。他們認為,在領導同誌辦公室裏插掛國旗,可以使他們想到自己是代表國家行使權力,辦事要想著國家和人民,要想到自己的工作是莊嚴和神聖的。

1月26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四位教授的倡議。教授們的倡議,在國家各部委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得到熱烈響應,至1月28日,共有41個部級單位的領導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插掛了國旗。

他們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每當看到國旗,就會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想一想如何盡力把國家建設好,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說教,插掛國旗,不僅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且對於全體公民來說,都是一次很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升起太空歸來的五星紅旗

1997年1月1日的升旗儀式對於全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

這天的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這麵五星紅旗有著特殊的曆史意義。她曾乘我國自行研製發射的第17顆返回式科學技術試驗衛星,在太空翱翔了15天。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劉紀原望著高高飄揚的國旗,激動地說,這麵國旗凝聚著幾代航天人的心血,她象征著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象征著偉大祖國興旺發達。

這次名為“五星紅旗翱翔太空”的活動是由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組織的。1996年11月4日,搭載國旗的衛星順利返回地麵。

新年第一天的升旗是在1996年第一場雪後的嚴寒中進行的,白雪覆蓋的天安門廣場上,國旗杆下早早就站滿了自發趕來的各界群眾。廣場上5萬多名觀眾的熱情也多少出乎國旗護衛隊戰士們的預料。

這也是國旗護衛隊戰士們得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了。

當莊嚴的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時,在北京市東城區郵票公司以及全市各郵局門外,還有許多人冒著六七級大風在冰天雪地中,等待購買《五星紅旗遨遊太空――天安門廣場紀念封》。

這套紀念封一套兩枚,構思新穎,設計莊重。一枚的圖案是以一名擎旗手、兩名護旗手肩扛國旗為主圖,後麵襯托一幅從宇宙拍攝的地球全貌照片;另一枚圖案為國旗護衛隊正以整齊的步伐,迎著朝陽,跨過金水橋準備去廣場升旗。封的正麵印有國旗護衛隊隊長簽名及1997年1月1日的升旗時間;背麵印有中英文介紹文字。

關於曾經翱遊過太空的五星紅旗的精彩故事還在後麵。

1997年6月,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一起,在香港舉行了一個特別儀式,將另一麵曾在太空翱翔15天的五星紅旗連同一麵曾經翱翔太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董建華在講話中表示,感謝有關部門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特別贈送,他為能夠分享到祖國航天科技的成果感到高興。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之時,這兩麵有過非凡經曆的旗幟將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上空高高飄揚。

(摘自《國旗護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