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請代我向國旗敬個禮(3 / 3)

唉!我現在多麼想念曾與我朝夕相處,一起護衛國旗的戰友,多麼想再望一望我扛過的國旗。聽說國旗旗杆換了新的,我多麼想看一眼新的國旗旗杆啊!我真後悔複員後沒有再去北京一趟,看一看國旗。

回想1985年,我突然得了胃病。當時正值新老兵交替期間,人手比較緊,是國旗鼓勵我每天站六班崗。那天在哨位上,我的胃穿孔了,腹部劇烈疼痛,是國旗激勵我堅持站完崗,然後正步走回軍營才倒在床上。多虧戰友和邵玉鳳阿姨等及時把我送到醫院,才保住了我的生命。看到你的文章,想起這一切,從來不流淚的我禁不住淚流滿麵。

我現在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了下地活動的能力。我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這裏也可能就是我生命的最後一站。我非常感謝你報道了我們國旗班,也感謝你知道我的名字。我現在隻有一個請求,什麼時候你去天安門廣場,代我看一眼國旗,在國旗升起的時候,替我向國旗敬一個禮。如果有可能,再代我去國旗護衛隊看看新戰士,向他們問好,也向我過去的老戰友問好。

再見了――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國旗!

再見了――我親愛的戰友!

我已不能握筆,這封信是由我口述,請人代筆寫給你的。

陶維革

1995年元月18日

國旗,鐫刻在我們心中

1995年2月20日,我收到了這封充滿深情和期盼的信。看完這位普通讀者的信,我的心情無法平靜,我想這樣一位對國旗有著深沉感情的戰士命運應當得到社會的關注。我把這封不同尋常的來信送到幾位部門領導手中。

報社領導十分重視這條信息,指示群工部要報道此事。群工部的領導和“讀者之友”版編輯塗曉東建議用“朋友信箱”這樣一個形式來報道此事。

與此同時,報社團委將陶維革給我來信的情況傳到武警北京一總隊,當時的政委張世璦、副政委李玉田、政治部主任劉明生也被陶維革重病之中仍心係國旗的精神所感動,指示天安門警衛支隊派一名副政委、總隊派一名政治部幹事前去看望,並代表總隊、支隊兩級黨委轉達3萬官兵的問候。

透過窗外,天空有些陰沉,江城武漢的珞珈山陷入一片灰蒙蒙的霧靄中。在寂靜中仰臥多日的陶維革看著窗外一成不變的景象,感覺自己已徹底墜入了沉沉迷霧之中。

突然,3月9日上午11時許,三名略有北京口音的客人使他怔住了。他們是天安門警衛支隊副政委郭占斌、人民日報社團委辦公室主任唐?威、北京武警總隊政治部幹事唐建國。踏進病房,正在靜臥中的陶維革聽到動靜,忙吃力地用雙手撐起來,“歡迎、歡迎”,他顯得激動和局促不安。

郭副政委走到近前,輕輕握著小陶的手說:“我是誰你還能聽出來嗎?”

稍頓,陶維革終於驚喜地喊出來:“您是……老教導員!”郭占斌點點頭,動情地說:“是我,咱們總隊、支隊兩級黨委非常關注你的病情,派我們專程來看望你,希望你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爭取早日康複”;“感謝你對我們報社的信任,也希望你好好養病”,唐?威緊緊拉住了對方的手。

一絲欣喜的神色從陶維革蠟黃泛青的麵頰上掠過:“感謝首長對我這個退伍多年老兵的重視和同情。我與部隊和國旗有緣分,隻要我想到國旗就有了信心,這一次我要爭取站起來。”

這時,郭占斌副政委拿出兩樣東西遞給小陶,說:“你還沒有見過新的國旗升旗儀式,這次部隊專門為你拍攝了兩套新升旗儀式的照片。”

3月17日淩晨,我和唐寧同誌一起替陶維革實現了他的再向國旗敬個禮的心願。之後,我又采訪了在廣場觀看升旗的群眾,然後到了國旗護衛隊駐地,與陶維革的新老戰友見了麵。回報社後,我以回信的方式寫了報道《國旗,鐫刻在我們心中》:

陶維革同誌:

你好!讀完你的信,我十分感動,又非常焦急。我立即要通了武漢市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電話。醫生說,你的病情已經控製住。我和我的同事們這才鬆了口氣,不知你眼下感覺怎麼樣?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你不要有太多顧慮,好好養病。

我和我的同事們讀完你的信後,很想為你做些什麼,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出把你接到北京,看看國旗,看看戰友。但是你的醫生在電話裏告訴我們,目前你的身體狀況還不適於長途旅行,我們隻好遺憾地放棄了這一計劃。我和大家一商量,決定代你去天安門廣場,在國旗升起的時候,替你向國旗敬個禮。

3月17日淩晨5時40分,我和我們報社團委書記唐寧同誌來到了天安門廣場。你的戰友、武警天安門警衛支隊副政委郭占斌同誌也聞訊趕來了。

這幾天,北京的氣溫突然下降了5-10攝氏度。當時的氣溫為零下8攝氏度,雖然天氣驟冷,但出乎我們預料的是,在天安門廣場旗杆的周圍卻早已集聚了數千人。他們有的仰望旗杆,有的遙望天安門城樓,所有的人都在靜靜地等待那莊嚴、神聖而又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旗杆的東麵,我看見一大群排著整整齊齊隊伍的小學生。他們迎著寒風個個精神振奮。一個名叫李丹的小同學告訴我,她是天津市河北區法政橋第二小學六年級(2)班的學生,是專門從天津趕來看升國旗的。她和200多名同學淩晨1點半就從學校出發了。這是畢業前學校為他們安排的重要一課,她問我從哪裏來,為什麼一大早也來看升旗?我說:“我是受一位身患重病素不相識的朋友之托而來的。這個朋友以前就在這裏為國旗站崗!”接著我向她講起了你。旁邊的同學也都圍了過來,一個個睜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聽。看得出來,你的故事打動了他們的心。我想多年以後,我們依然會記得你,記得這個不同尋常的早晨。帶他們來北京的校長肖慧雲同誌走上前來,向我要去了你的聯係地址。她還說:“請記者同誌一定代表我們學校的全體師生問候陶維革同誌,就說遠在千裏之外,有一群天真的孩子,還有孩子們的老師祝他早日康複!”

在旗杆北麵,來自遼寧的一位老同誌告訴我,他們一行10人明天就要去加拿大了,這次出國時間比較長,今天是專程來看升國旗的。

看到這裏,我想你會感到欣慰的。雖然時間改變了許多東西,但你曾經護衛過的這方聖地將永遠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6點10分,國旗護衛隊指導員謝輝提前來到天安門廣場。他向我詳細介紹了新旗杆的情況。1991年4月15日正式啟用新旗杆。新旗杆基座平麵分三層,第一層(內層)是漢白玉平台,四麵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中心是30米高的銀灰色旗杆;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赭色花崗岩帶;第三層是綠化帶。另外,基座周圍還圍著56個金黃色的隔離墩,象征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你看,現在的旗杆基座是不是比以前氣派多了?

6點20分,隨著升旗手一聲威嚴的“敬禮”,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我本想代你向國旗行個軍禮,但我不是軍人,郭占斌政委找來護衛隊員劉靜,替你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我想,這一情景一定能讓你回憶起許多已逝的美好時光。因為你在6年的軍人生涯中,曾無數次這樣麵對國旗,舉手齊眉,晨光中,我站在劉靜旁邊,右手撫胸,麵對東方,代表你,代表我,代表我的同事,向國旗行注目禮。此時此刻我感到有一股熱流在周身奔湧。

記得去年我到國旗護衛隊采訪時,曾反複思索是什麼力量使你在胃穿孔時還能在哨位上站得筆直。因為我親眼見過胃穿孔發作的病人疼得縮成一團在地上打滾的模樣。現在我終於體會到了,正是這每天舉行的聖典給你注入了無窮的勇氣和力量!陶維革,我相信這神聖的典禮和國旗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中,她會繼續給予你力量去戰勝病魔的!

升旗儀式後,我來到國旗護衛隊營地。我問幾名新戰士知道不知道陶維革,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陶維革,湖北黃岡人……”你的事跡已載入了部隊編的《天安門前橄欖綠》一書中。部隊每一次對新兵進行光榮傳統教育時,都會提到你。

自國旗班1991年5月1日改為國旗護衛隊以來,已4次榮立集體三等功,並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旗衛士”榮譽稱號。今年2月,國旗護衛隊又被命名為全國“公安係統先進集體”。

在營地,我還見到了你的幾位老戰友。謝輝告訴我,你的一大特點是一說話就笑,他剛當班長時,你作為一個老戰士能主動配合他工作。竇海建現在是某中隊指導員,他對你的印象是待人誠懇、熱情。史濤說,他完全能體會到你對國旗的感情,那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你的老戰友們都期盼著能與你再次相聚敘舊。

在我準備離開護衛隊時,遇到了你的老首長――武警北京總隊政委張世璦同誌。他告訴我說:“部隊在得知陶維革同誌的情況後,已經派人去看望,我們會盡力幫助他的。”他還意味深長地說:“一個人在病床上還惦記著國旗,把國旗哨位看得那麼重、那麼神聖,這種心係國旗的精神在當前具有特殊的意義。江澤民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的教育。我覺得陶維革身上體現出來的正是這愛國和奉獻精神的和諧統一。”

你要我代你做的事我都做了,該寫的也差不多都寫下來了。陶維革同誌,你一定要有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複。

傅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