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說:“這種博大的氣魄與胸懷,借用毛主席的這幾句詩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因此,用大鵬展翅的藝術形象來歌頌小平同誌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來歌頌深圳市的發展前程的偉大,也就再好不過。”
黃昶在北京工作時,曾經向花鳥大師李苦禪先生學習字畫,尤其喜歡學畫李苦禪的大鷹。他想,若把李苦禪大師所畫的那種具有博大胸襟的大鷹圖案化,用來表達深圳彩車的主題確是神來之筆。
他的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就這樣,深圳彩車的表現手法,很快就確定了。
1984年5月16日,由黃昶代表彩車設計組向深圳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彙報,主要內容有: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誌給深圳經濟特區的題詞為主題,以高度的概括、鮮明的形象、洗煉的手法,反映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創辦經濟特區的政策所帶來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彩車內容
主要由如下五個方麵組成:
(一)鄧小平同誌的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二)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深圳城區。
(三)飄揚著五星紅旗的羅湖口岸、羅湖火車站碼頭,顯示深圳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進出口的重要通道。
(四)工業廠房、電子符號和工業產品圖案,顯示深圳經濟特區以工業為重點,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工業生產在迅速發展。
(五)特區四年多來所取得的幾項主要成就(暫列1983年底的數字)。
1.與港商、外商簽訂協議2500多項,協議投資總額18億多美元,實際使用4億美元,引進一批先進技術和2.5萬多台(套)設備。
2.與1978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1倍,農業總產值增長29%。
3.財政收入增長10倍。
4.全民所有製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7倍,農民人均收入增長2.5倍。
三、藝術手法
(一)一隻潔白的欲展翅起飛的大鵬神鳥。在大鵬翅膀上鑲嵌著鄧小平同誌的題詞。題詞按原筆畫放大、紅色。鳥的眼睛不斷閃爍著藍色的鎂光。想象的政治效果和藝術效果是:突出鄧小平同誌的題詞,既是宣傳中央對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的正確性,又是宣傳經濟特區的成就;大鵬展翅起飛,比喻經濟特區正在起飛,前景光明。
(二)彩車正麵的電子符號不斷閃爍紅藍鎂光,工業產品圖案能轉動。
(三)53層高的國際貿易中心大廈,頂層停放著一架直升飛機模型,與一批示意性的高層樓宇相襯托,配以道路、園林綠化,進一步顯示深圳已是一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四)反映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成就的幾項數字,放在彩車平台上沿,由電腦控製,不斷更換數字顯示。
彩車的構思、主題、表現形式、藝術手法等得到了當時深圳市委常委擴大會議與會者的充分肯定與讚揚。彩車設計小組根據領導的意見進一步作了補充與修改,做出的模型送北京有關領導審查。
這一作品,很快受到了國慶節遊行指揮部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大鵬展翅這一藝術形象有氣魄,能很好體現深圳特區突飛猛進的大好形勢,準確地體現了鄧小平同誌改革開放的主體思想,是政治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好作品。同時對個別細節的地方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
彩車設計小組彙報載譽而歸,正準備放大製作,又傳來中央首長電話,說胡耀邦同誌及中央書記處的同誌們要看深圳的彩車模型。
於是古世英和黃昶再飛北京。中央首長們看後對這部彩車設計表示滿意。
方案確定後,由設計人員畫出施工圖,深圳市美術廣告公司組織香港威鵬廣告公司製作大鵬鳥、彩車車頭的裝飾及兩旁電子顯示器。汽車的車體由深圳夏巴汽車廠(二汽與外商的合資廠)有關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改裝。大鵬鳥的放大製作由陳煒等同誌監督。廣告公司黃鵬經理親自到電影院去放大小平同誌的題詞,並星夜趕赴廣州組織力量加工大小模型20多座。
由於時間緊迫,大家工作得熱火朝天,不分日夜,不怕疲勞,不計得失,上下一條心,如此巨大的製作工程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基本完成。
當這隻潔白的大鵬神鳥樹立起來後,連同車體,居然有四層樓那麼高,好一個堂皇的龐然大物!
市委領導同誌到現場觀看時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設計人員也深知,這項艱巨的工程,沒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力支持,沒有市委派出的古世英這位好同誌全力主抓這項工程,是不可能在如此緊迫的時間內取得成功的。
彩車在深圳市組裝調試成功後,又立即拆卸裝箱,8月底通過鐵路運往北京。
9月下旬,40多位工作人員(含28名武警戰士)開赴北京,參加慶典活動。
9月26日晚進行彩排,由黃昶任彩排組組長。
深圳彩車的大本營設在毛主席紀念堂南麵、前門箭樓東邊。晚上9點多,天下著毛毛雨,彩車開赴建國門外指定地點集合,剛開到曆史博物館北門,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彩車不動了。頓時,大家驚呆了,黃昶也出了一身冷汗,連毛背心都濕透了,心想這一下可完了,彩車還沒完成遊行受閱任務就出了問題,怎麼交差。大家一時不知所措。
黃昶急忙跳下車,拿著手電沿車巡視查看。聽旁人說,剛才車邊上直冒火花。仔細一檢查,原來彩車右邊的輪子壓在一道溝窪的地方,車的裙邊正好和地麵發生磨擦。好一場虛驚!
於是,黃昶命令車內28名隨時準備推車的武警戰士和全體工作人員下車,再命令司機起動,車輪離開了溝窪的地方,故障排除了,彩車很快趕赴集合地點。
當大家勝利完成彩排任務時,已是淩晨4點多鍾。由於剛開始時在曆史博物館北門外的那場虛驚,他們的衣裳都被冷汗濕透了,加上北京的深秋雨夜,頗感寒氣襲人。當彩車開回工地時,彩排的總負責人古世英同誌穿著雨衣打著雨傘在工地門口等候彩排組人員。
他連聲說:“同誌們辛苦了!”並送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薑糖水。大家頓感身上的寒氣一掃而光。
10月1日上午,深圳彩車順利地通過了天安門,接受了中央首長們和首都上百萬市民的檢閱。
大家的感受與以往參加節日遊行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感到這次如同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明顯感到自己肩上的分量是那樣的沉重,心情是那樣緊張。
特別是當彩車從東華表至西華表,經過天安門前那一瞬間,大家生怕發生任何事故。當時彩車組長坐在司機旁邊,麵向著車內28名戰士和其他工作人員,隨時準備著,如果一旦發生故障,便立即命令戰士跳下來推車繼續前進,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誤!其他同誌因為都是首次參加首都的慶祝遊行,又是非同一般的遊行,他們還不時通過為司機預留的那點縫隙,向外窺望那盛大壯觀的場麵。
組長不時提醒大家,要牢記自己的任務,要各自堅守崗位。
按規定,通過天安門的受閱時間是短短的一分鍾,可是彩車組的同誌卻覺得時間是那麼長,心情特別緊張。
大家隻想如何順利完成任務,不許有絲毫的失誤;要通過深圳的彩車,讓全國人民堅信走鄧小平同誌倡導的改革開放之路,乃是一條富民強國之路;同時也要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將沿著這條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勇往直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
當深圳的彩車順利通過西華表時,完成任務後的勝利喜悅之情頓時洋溢在每個同誌的臉上。彩車終於在指定地點(電報大樓對麵馬路沿)停了下來。
大家的心情是那樣興奮、那樣舒坦,站在馬路邊上,一再翹首回望天安門方向,人流、花束和旗幟彙成的海洋像潮水般湧來……
後來,彩車組的同誌聽說不少觀禮的人讚揚深圳彩車那隻大鵬鳥十分雄偉、壯觀、有特色,大家的心裏都甜滋滋的,為有幸能夠參加這次設計、製作這台模型,並隨著它參加首都遊行而感到自豪!後來,設計師和其他有功人員都獲大會指揮部頒發的嘉獎令,備感光榮。
國慶遊行結束後,應北京市民的要求,彩車在原地展覽三天,參觀者絡繹不絕。
深圳彩車不但受到首都人民的高度讚揚,而且在國外也引起強烈的反響。因為都相信:中國人民將沿著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的金光大道勇往直前。
廣場上的標語“小平,您好!”
在國慶35周年的群眾遊行隊伍裏,當北大學生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突然在隊伍中有幾個學生打出了一個橫幅:
“小平,您好!”
頓時,從城樓上,從觀禮台,從廣場上,無數雙眼睛發現了這個特殊的鏡頭。
在天安門城樓主席台上的鄧小平同誌,看到了這個橫幅後,臉上露出笑容。
這不是一幅一般的橫幅,是億萬人民心聲的反映和體現。
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啟了關閉多年的中國的大門,也溫暖了每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心。1984年,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形勢也很好,人民安居樂業。在這個大好形勢下,國家決定隆重慶祝建國35周年,對全國人民來說,是個極大的鼓舞。
當參加國慶遊行的任務下達到北京大學時,全校師生都很興奮。
“文化大革命”以來10多年沒搞閱兵和遊行,麵對這次大規模的慶典活動,北大的領導到學生,上上下下都憋著一股勁,決心要拿出最好的精神麵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充分顯示80年代北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為北大爭光,為中國青年爭光。
1984年的時候,北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很好,同學們政治熱情高漲,對參加慶典遊行十分積極。
當時北大有1萬多名學生,從中選出2000多人參加學生遊行隊伍,另選出2000人參加儀仗隊。
學生們報名相當踴躍。為便於組織,學校有關部門相對集中地從各係中挑選整班和整年級的學生。
訓練對學生們來說是非常緊張和勞累的。為了保障學習不受影響,都利用課餘時間。暑假前每天下午從4點到6點,隊伍中,國際政治係的一個幹部班的學生,大多是30幾歲、40來歲的人了,也還是一次不落地參加訓練。
整個暑假當中以及開學之後,每天下午第二節課後,同學們便集中在東操場,一絲不苟地參加訓練。那時幾乎沒有什麼補助,天氣炎熱時,隻供給一點汽水。
“十一”前幾天,在天安門廣場搞了兩次預演。
預演時,同學們個個非常嚴肅認真,手持紙花,高呼口號,非常整齊。預演後,一些領導同誌看了說:這樣不行。群眾遊行這樣齊步走顯得太死板,不活躍。不能搞得這麼死板。學生們根據領導的要求,訓練中,力求把青年學生那種健康活潑、風華正茂的精神狀態表現出來。
每次預演,都是在夜間進行,次日淩晨才能回校,一夜不能休息。
“十一”的前一天晚上,校團委、學生部的幹部分頭到學生宿舍查鋪,勸學生們不要太興奮,好好休息。
“十一”那天天還沒亮,學生們就急急忙忙地吃了早飯,帶了午飯,乘車於六七點鍾就到了東長安街的指定集合地點。
10點鍾遊行正式開始了。遊行時的紀律要求是很嚴明的。遊行指揮部規定學生除了道具(紙花等)外,任何東西都不許帶進遊行隊伍。這在當時是三令五申的。
但是,當學生隊伍進入廣場時,一件出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隻見整個學生隊伍騷動起來,此時,北大學生遊行隊伍的負責人特別擔心出什麼事,心裏很焦急。
不久,後麵傳來消息說,學生們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標,學校有關領導人的那高高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來。
原來是這麼回事:國慶節的頭一天晚上,生物係81級的幾位同學聚集在宿舍裏,興奮地談論著即將開始的遊行,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團支部書記毛小宏說: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要向黨表達當代大學生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讚美,向製定這些政策的黨中央領導同誌表示我們的敬意,國慶遊行是一個寶貴的機會。”
也說不清到底是誰先想起這個主意的。同學們找來了一塊白床單布,因為一時找不到大筆,常生同學用布頭寫下了“小平,您好”四個大字。這天他們為這條橫標忙到12點多。
第二天,他們怕橫標被領導發現不許帶,又將它夾藏在花中,帶進了遊行隊伍。當他們走到金水橋頭,把橫標高高舉起的時候,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
“小平同誌在城樓上向我們微笑招手呢!”
當天新華社就此事作了報導。
兩天後《人民日報》也作了報導。
北大校園裏的學生,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這激動人心的畫麵,一個個奔走相告。
一時間,“小平,您好”橫標成為未名湖畔的中心話題。
當然,對這件事當時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當時打出個“小平,您好”故然是件好事,要是打出個別的什麼東西怎麼辦?事先,遊行指揮部一再強調不準帶任何私人物品參加遊行,特別不準帶文字的東西。但是,不管怎樣,這是件好事,它的效果和影響是好的。它反映了青年知識分子的一種心情,一種願望。攝影師把這個動人的場麵攝入了他們的鏡頭,這個閃光的瞬間,將永遠留在北大學生、中國學生的曆史上。
1984年的國慶遊行,給北京大學校園帶來了一股新風。通過遊行訓練,學生們在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品德情操諸方麵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對學生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文明的教育,一次國家改革開放形勢的教育,一次樹立理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北大學生高高舉起的,不僅僅是“小平,您好”一條橫標,而是一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報國之心。有了這樣的學生,我們的祖國就能夠實現跨世紀的夢想,四個現代化就一定會實現。
人們為北大的學生感到自豪,也為整個中國的青年一代感到自豪!
薩馬蘭奇向體育大隊頻頻招手參加過國慶35年國慶大典的人,不會忘記群眾遊行隊伍中有一支引人注目的體育大隊。
關於國慶大典中的體育大隊,早在50年代就已組織過。不過每一次還是有每一次的特點。
1984年元月4日,北京市體委黨委開會。會上傳達了中央關於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的決定,要在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大會並組織50萬人遊行和閱兵。
黨委決定由魏明同誌擔任體育大隊的總指揮,讓另派兩位有經驗的同誌參加體育大隊指揮部工作,並著手組建辦公室,抽調編訓人員和工作人員。
大家接受了任務後,都非常興奮,感到要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這個決定非常好。十年動亂已經結束,改革開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體育戰線也不例外。中國女排在1982年獲得世界杯賽冠軍;當年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不僅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取得了15塊金牌;女排獲得奧運會冠軍實現了二連冠。通過隆重的慶祝活動更可以鼓舞大家的幹勁,振奮民族精神。
接受任務後,參加這項工作的徐培文同誌首先想起1966年4月時的情景。
當時他和陸奐奐同誌接受組織體育大隊的工作,方案設計好,圖也畫好了,動作也編好了,根據當時的情況又征求了工人、農民和專家的意見。但此後不久,“紅衛兵”起來了,他們要來審查方案,什麼方案也通不過。他們甚至提出遊行要從西向東走,要查工作人員每個人的出身,幸虧籌備的有關人員剛搞完《革命讚歌》的團體操(在當時《革命讚歌》團體操與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相提並論),才被通過。否則不僅方案通不過,恐怕人和方案一起要被批鬥了。當時籌備的有關人員雖然沒有挨批鬥,但1966年的國慶遊行不可能搞了。
後來,徐培文同誌又想到1965年的國慶節。那次國慶節雖然離1984年已是19年了,回想起過去的體育大隊,好像過電影似地在他腦子裏一幕幕地重現。
他想起威武雄壯的隊伍,各種體育運動的方陣,步伐整齊,等速前進,各種運動造型的摩托車飛馳而過。耳朵裏好像聽見當年那洪亮高亢的嗓音發出的“體育大隊注意……”的指揮聲,接著是《運動員進行曲》“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那洪亮的有節奏的口號聲和“哢哢哢”的啞鈴操聲,“唰唰唰”的旗操聲,回想起來多帶勁呀!
但是,進入80年代,國慶35周年的時候組織一支什麼樣的體育大隊較為合適呢?徐培文同誌提出,我們應該吸取和保持過去體育大隊的優良傳統和好的經驗,並有所發展和提高,使體育大隊具有80年代的特點。
他把這個想法和別人交換了意見,得到了讚同。接著,他們邀請了陸奐奐、李國英等七位過去一起搞過遊行和團體操的編導以及搞過體操的年輕老師們,一起商量。
大家翻閱了一些過去的資料,學習了現在的有關文件精神,還討論了目前的大好形勢,並根據這些內容設計了這次體育大隊的方案。
這次體育大隊主要由彩車和群眾體操隊伍組成。彩車有象征我國體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獎杯彩車,“23屆奧運會代表團”彩車,以及體現各個運動項目的彩車造型,如:乒乓球、田徑、排球、羽毛球、體操等。另外還有反映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的“群體活動”“民族體育”“登山”“羅漢造型”等彩車。在彩車上還有疊羅漢、做體操、釣魚以及武術等表演。彩車一律將各種圖案、造型裝飾在大卡車上,比過去的彩車加大了,加高了,造型更加明顯、醒目。
在設計方案中,特別是這次的隊伍打破了過去標簽式的政治口號和形式上過於抽象的老框框,更加注意了藝術效果:
田徑彩車上用了一束金屬竿形成一個銀光閃爍旋轉上升的造型,顯示了勇攀高峰的意境;
舉重彩車上布滿如杠鈴似的圓型圖案,最上方有一個舉重運動員的造型,給人以力量的感覺;
羽毛球彩車上則橫放著一個比車身還長的放大了的羽毛球造型……
群眾體操隊伍則由啞鈴隊、紗巾操隊、武術隊、海浪與帆船、火棒和旗操,以及簇擁奧運代表團的彩球隊伍等組成。
這些隊伍個人動作簡單,幅度大,隊伍場麵壯觀,有氣勢。如男青年做的啞鈴操中用的啞鈴是由硬木旋成的,做操時可以擊出清脆的響聲;旗操不僅有著較大的動感,而且和啞鈴操一樣通過響聲表現出一種力量;紗巾操和火棒操充分表現女青年的優美線條和舞姿;特別是用團體操的手法舞動著由40米長、2米寬20條藍綢組成的海浪帆船方隊的表演,更加氣勢磅礴。武術隊伍中每人右手舞動著大刀,左手拿著畫著虎頭的大盾牌,做著對打的動作行進,色彩鮮豔、動作豪放,還不時發出刀與盾牌擊打的聲音,是一支具有民族風格的體育隊伍。
整個方案於3月底創編完畢,4月初經國慶遊行總指揮部審查通過。
4月裏籌備人除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編排每個隊伍的動作、製定訓練計劃外,主要是組織參加體育大隊的單位和人員。
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非常順利,不論是國家優秀運動員、世界冠軍的得主,還是學生或戰士,都認為這是一種榮譽,堅決接受任務。
籌備人員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組織落實了首都的大專院校、中等專業學校、中學、部隊等41個單位的8000人和114名國家優秀運動員參加的隊伍。
在許多單位,群眾踴躍報名,爭取參加。
電力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的是工作過幾年的幹部或工人,有的成了家有了孩子,但他們感到一生難得趕上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放暑假時間短,又怕不能按時趕回來,幹脆就不回家了。
該校的一位學生說:“我是一個熱血青年,為了祖國母親的榮譽,為練隊流汗掉肉是值得的。”
北京39中學的學生呂光說:
“我練隊不是為了新鮮好玩,而是代表祖國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現我們東方巨人的偉大形象。”
11中和156中學還編了《體育大隊之歌》,出簡報、快報,傳遞信息,表揚好人好事。還有的學校組織了“前進中的祖國”“有了我方隊更光榮”“民族振奮與共青團的作用”等專題討論會。
石景山區永樂中學的一位女體育老師懷了孕,還堅持到崗訓練,堅決不肯離開體育大隊,籌備人員發現後隻好安排她擔任另外的任務,讓她在每次合練和遊行時守在路口,記錄體育大隊各方陣和彩車行進的時間和搜集建議。她幹得十分認真。
看到老師們和同學們參加體育大隊的積極性,以及那麼多的生動事例,北京市體委的同誌深受感動。但同時也覺得越是這樣,越要愛護大家的積極性,不能給基層單位和群眾添麻煩,更不能搞無效勞動。所以指揮部的每項工作,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周密安排,絕不隨便改變計劃或方案,增加群眾負擔。
指揮部把體育大隊中每個方陣每個位置上的動作要求從基本功、隊列,到步伐和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間隔距離等都編排得非常細致準確,對基層單位如何指導訓練,動作要領和教學進度也有明確的規定。
4月中旬,體育大隊的骨幹先開始學習。5月份各表演單位展開了訓練。為了不影響學習,規定各校每周利用課外時間訓練2-3次,每次不超過1.5個小時。
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大部分學校放了假。8月下旬進入第二階段,即合練、預演階段。8月29日,在東高地一個部隊的操場分兩部分進行了合練檢查。
9月9日在通縣張家灣機場與文藝大隊共同進行了串排。
9月15日和9月22日午夜在天安門前進行了預演。
每次合練預演指揮部的同誌也和學校裏老師備課一樣有教案和計劃,總是搞得井井有條。
最後計算下來,這次體育大隊的訓練時間總共不超過60小時,收到了預期的效果。航空學院一部分學生參加了體育大隊,另一部分學生參加了學校的群眾遊行隊伍。該校的體育老師總結時對指揮人員說:“體育大隊表演難度大、要求高,但比群眾隊伍訓練用的時間還少,看來還是你們有經驗。”
8月下旬,體育大隊分指揮部由徐培文同誌擔任串排、合練和預演的現場指揮。為了指揮這個近萬人的隊伍,他下了很大的工夫。好幾個晚上他也睡不著覺,就起來備課。
他聯想起50年代和60年代指揮和組織體育大隊的情景,回想那時的經驗和做法,采取了一些措施,終於在合練、預演和遊行中完成了任務。
10月1日那天,體育大隊按總指揮部的統一計劃,按時在指定地點集合,彩車和體操、步伐隊伍分別在兩地集結,按嚴格的路線和時間到南河沿彙合成一個體育大隊。
在整個國慶遊行過程中,沒有停頓、沒有等待,一氣嗬成。整個體育大隊彙入百萬遊行大軍中必須十分嚴密,真是分秒不差。
根據前邊隊伍行進情況和音樂的節拍,準確地對體育大隊進行指揮。當發出“體育大隊注意”“各就各位”“標語對準”“道具展開”“注意口令”時,全體受閱者立即振奮起來,直到下達“齊步走”的口令後,便隨著音樂按順序出發了。
一支龐大的隊伍,由國旗和“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橫標打頭,國家優秀運動員、20幾部彩車以及在23屆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許海峰、李寧、欒菊傑等114名國手和8000人組成的15個方隊、690米長的體育大隊,邁著有力的步伐,以每分鍾80米的行進速度通過了天安門。
按照總指揮部的計劃,體育大隊應用7分30秒的時間通過天安門,結果遊行隊伍嚴格按規定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