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雖然是個落後的辦法,但解決了問題。張致祥同羅浪約定就這麼辦。1955年以後,城樓上與軍樂團的聯係信號正式改為揮動小紅旗。
當時訓練時間比較緊,大約隻有三周時間,最後一周要跟部隊合練。各軍樂隊在樂總布胡同集中,在外交部街一個中學操場排練,每日還要到東單廣場練分列式,最後跟部隊合練是在黃寺華北炮兵司令部大院進行。
閱兵指揮有不少蘇聯顧問,每次合練後都提了不少意見,如軍樂隊的樂器不統一,他們建議要整新。
軍樂隊根據指揮部指示,把大小軍鼓都噴成銀白色,並且排列在第一排,這樣就整齊劃一,而且鼓音突出,便於徒步作分列式的部隊聽鼓點。
這種隊形以後一直被保持下來,並為曆屆國慶大典閱兵時軍樂隊所采用。
9月30日下午,隊員們加緊進行準備工作:擦號、著裝檢查,準備好開國大典的演奏。
當天,軍樂隊派40人的樂隊參加政協閉幕式及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在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時,哀樂由張則恭指揮。
10月1日,就要舉行開國大典。當天早晨,隊員們起得較晚,以便多休息一會兒,精神飽滿地迎接偉大時刻的到來。
中午12時進入天安門東側軍區庫房大院休息,1點鍾集合列隊,按規定檢查著裝及攜帶樂器,有閱兵指揮部參謀及保衛幹事參加。
檢查完畢,即由總領隊和總指揮羅浪、副總指揮王建中率領,分兩隊,一隊由張則恭分指揮帶隊,一隊由張仁輔分指揮帶隊進入天安門,於下午2時向總指揮部報告列隊完畢。
這時軍樂隊第一排緊靠電車道南軌道北側、麵對天安門,分指揮手執指揮紅旗站於軌道前。
軍樂隊為開國大典壯威助興
下午2點半以後,張致祥一直守候在城樓西側毛主席拾級登樓處,看著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誌一級級往上登。
總指揮手戴白手套,站於電車道北側,麵對天安門,注視天安門左側第一旗杆下的典禮指揮張致祥。
2時50分,當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時,張致祥立即朝著樂隊揮動了紅綢。
頓時,軍樂隊奏起第一支樂曲《東方紅》。這是9月30日指定的歡迎曲。
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向天安門前部隊及群眾揮帽致意。
下午3時,典禮司儀林伯渠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現在開始。”
當時氣氛嚴肅、熱烈又緊張。司儀隻提“升旗”“鳴禮炮”,而沒有宣布“奏國歌”。
羅浪指揮軍樂隊準備演奏,等待司儀發命令,但未聽到聲音。約半分鍾後,按原來規定程序,他隻好機動指揮奏起國歌。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這時,全場歡呼。
司儀宣布閱兵式開始後,軍樂隊奏《解放軍進行曲》。
聶榮臻代總長由東三座門乘敞篷車開到東華表,朱德總司令乘敞篷車由天安門出來過金水橋,在東華表兩車相遇,樂聲暫停。聶代總長報告: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列隊完畢,請檢閱!”
朱總司令回禮後,驅車由東而西檢閱部隊。
軍樂隊奏《軍大校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解放軍進行曲》等解放軍軍樂曲。閱兵式結束,朱總司令、聶代總長登上天安門,發表了繼續進軍、解放全中國的命令。緊接著是分列式、徒步方隊行進演奏《解放軍進行曲》;騎兵部隊行進演奏《騎兵進行曲》;炮兵部隊行進演奏《炮兵進行曲》;坦克部隊、飛行大隊行進演奏《戰車進行曲》和《航空員進行曲》。
最後,聯合軍樂隊縱隊向東,至東三座門列隊擊鼓向天安門前進。到敬禮線奏《解放軍進行曲》,總領隊行舉手禮,副總指揮王建中執旗指揮。到西三座門奏樂畢,全部閱兵結束。
這時樂隊由西三座門南側以縱隊向東,到天安門前原軍樂隊位置為群眾遊行演奏,曲目有《新民主主義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民主青年進行曲》《向勝利挺進》《燈塔》《解放區的天》等。
等到清華大學的遊行隊伍進入東三座門時,為了突出遊行的學生,軍樂隊就停止了演奏。清華的管樂隊奏著《團結就是力量》走過天安門。
這時,毛主席等在天安門城樓上的中央領導人及觀禮台上的觀禮者觀看清華大學、輔仁大學、燕京大學的遊行隊伍,並頻頻向學生揮手致意。
群眾遊行結束後,天安門前紅牆內外群眾歡呼著湧向金水橋邊,軍樂隊則演奏著《團結就是力量》的樂曲以密集隊形走向金水橋邊,場麵十分熱烈,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
“甘當革命的吹鼓手”
開國大典之後,軍樂隊的演奏得到部隊與社會上的好評,全體隊員都感到很興奮。
然而,此後的事情並不那麼順利。
在組建軍樂團之後,一些團員對專職演奏軍樂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在舊社會,人們辦紅白喜事時總要找一支鼓吹隊。在喜慶的日子裏,為了活躍門庭;在送終老人之時為了給人們製造惜別和悲哀氣氛,這支鼓吹隊就吹出一些樂曲。這些演奏者,就被稱為吹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