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雄雞一唱天下白,鋪就北平和平路(2 / 3)

接著,傅作義說:“眼下,我們隻有和平一途可走了。剛才秘書長把協議書念了一遍,這還是個征求意見稿,下麵就請大家提出修改意見。”

會場頓時陷入沉默,沒人表示反對,也沒有表示讚成。

傅作義掃視一下會場,又說:“大家不要有什麼顧慮,對協議有看法盡管說,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片刻之後,梁述哉、郭宗汾、李世傑等先後表示讚同協議,跟著傅總司令走和平道路。有的人還說:時至今日,隻能順從民心民意,按照這個協議解決北平問題。這樣做可以免除文化古都的一場浩劫,使人民百姓生命財產免遭無謂的犧牲和破壞,我們個人也可以避免充當曆史的罪人,這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李文平時態度溫和,多次表示服從傅作義的指揮,但此時卻坐在椅子上像個木樁子,臉色有些發紫,一聲不吱。

石覺經常麵帶殺氣,此時更是板著陰森的麵孔,勉強苦笑著說:“我說不出什麼意見,隻是王克俊的部下有意見。”

“部下?”王克俊笑道,“我一個文職,何來部下?”

“我們部隊的政工處長不都屬你政工處管嗎?他們有意見。”石覺說。

這時,李文開口道:“對,就是你的部下有意見!當降將太對不起領袖蔣委員長了!”

會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李文、石覺分明在攤牌,想從中作梗。

又是一陣沉默。

協議剛剛草簽,下麵部隊都不知道,怎麼會有政工處的人不同意呢?看來,兩個兵團司令是不同意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他們在故意找茬。怎麼辦?傅作義沉思著。

良久,傅作義看著牆上的掛鍾說:“開飯的時間到了,大家先吃飯吧,飯後再議。”

在高級將領們紛紛離座向門外走去時,傅作義向王克俊使了個眼色。王克俊心領神會,總司令是讓他去處理這件事。於是,他乘與會者去餐廳吃飯的間隙,立即讓人用電話分別通知師以上部隊的政工處長,在15分鍾內必須趕到中南海政工處集合。

政工處長們準時到齊後,王克俊宣讀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書》全文,並征詢他們的意見。絕大多數的人表示讚同,但不出所料,隻有李文、石覺兩個兵團的二位政工處長提出了保留意見。他們深知在目前情況下反對是無用的,因為大勢已定,隻好提出讓他們安全回南京去的請求。

王克俊當即答複說:“不願留下要走,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們要保證你們的部隊不出事,把工作做好,不傷一人,不放一槍,不毀一物,遵守紀律,圓滿實施協議的規定。我保證請總部司令把你們送走,保證你們的安全。”

那二位政工處長沒有再說什麼,隻是點頭表示同意。

散會後,王克俊隨即向傅作義單獨彙報了剛才召集政工處長們開會的情況。傅作義聽後笑了笑,對王克俊的處理方法表示滿意。

這時,高級將領們都已用完飯,來到居仁堂會議廳繼續開會。石覺、李文還是堅持飯前的意見,並問王克俊:“你的部下不同意怎麼辦?”

王克俊笑道:“所有師以上部隊的政工處長都對協議表示讚同,沒有問題。”說完,他轉身叫衛士要通了李文、石覺兩個兵團政工處長的電話。

李文、石覺不知何意,彼此麵麵相覷,臉上現出很詫異的表情。他倆正要發問,忽見王克俊指著電話鄭重地說:“請二位司令同你們的政工處長通話,你們就可以知道他們同意不同意了!”

李文動了動身子,但沒有站起來去接電話。從王克俊的說話口氣可以看出,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政工處長都同意了十八條協議。

王克俊不緊不慢地講述了午間召集師以上單位政工處長開會的事。

傅作義說:“對嘛,這樣做很好嘛!”

停了一下,傅作義又問:“你們二位司令還有別的意見嗎?”

李文無可奈何地說:“沒有了,同意條文。不過,我是蔣委員長的學生,不能留在這裏執行協議,要帶幾個師長、團長飛回南京。”

石覺附和著說:“沒意見,我也要求離北平去南京。”

傅作義當即答道:“可以,可以走,我給你們作保證。但是條件一樣,要把事情辦妥,不出問題。”

李文、石覺點頭稱是。

傅作義說:“還有什麼意見?”他說著環視一下會場,最後站起來說:“如果大家沒有意見,這個協議就算通過了。下午3點,各軍長到此開會,由李世傑傳達協議,下令各部隊認真執行。明天,協議要點見報,頒布起義通告。散會!”

下午3時整,傅作義又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軍以上將領開會,由李世傑主持並宣布十八條協議。到會的有16軍軍長袁樸、94軍軍長鄭挺鋒、31軍軍長廖慷、92軍軍長黃翔、101軍軍長李士林和重建的104軍軍長安春山、35軍軍長朱大純,以及郭宗汾、梁述哉、李文、石覺等,共計20多人。

會議開始後,李世傑簡要地述說了目前形勢和談判經過,然後說:“北平糧彈有限,外無救援,憑藉孤城,實難固守。如果打下去,古都必遭毀壞。為此,我們已與中共方麵初步談妥,宣布起義,部隊一律改為解放軍,會受一視同仁的待遇。”

接著,李世傑宣讀了十八條協議,最後說:“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已在總部及兵團司令高層會議上一致通過,望各位做好工作,一絲不苟地認真執行協議。”

在李世傑宣讀協議和講話時,蔣係軍以上將領中除黃翔以外,其他人都個個愁眉苦臉,唉聲歎氣,有的還痛哭流涕。16軍軍長袁樸捶胸嚎叫道:“對不起領袖啊!對不起領袖啊!”

傅作義嚴肅地說:“好吧!那就分道揚鑣,我準備飛機,讓你們離開吧!”三天後,李文、石覺、袁樸等蔣係將領和在北平的國民黨中統、軍統一些頭目,從東單機場乘飛機去了南京。

一個會議接一個會議,一切都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同一天,即1月21日,傅作義又分別召集國民黨北平市、河北省政府、南京中央政府駐平機構負責人和中統、軍統頭目開會,或進行個別談話,要他們做好移交的準備工作,保管財物和檔案,釋放政治犯,相信將來都會有妥善安排工作的機會。對於不願留下的人員,傅作義都答應給予安全保證,同時向他們提出走前不能出任何問題的條件。

傅作義所以答應一些蔣係將領和中統、軍統頭目離去,主要是出於及時執行協議和減少阻力考慮的。他下定決心後的一個最大顧慮就是,在北平城內幾乎十倍於察綏軍的蔣係部隊。他深知,能否把蔣係部隊穩住,是及時執行協議和保證北平和平的關鍵。如果他們不聽指揮,采取什麼動作,就會出大亂子,不僅他自己及部下會成為討逆的對象,而且北平的和平解放也會受到破壞,一切艱辛努力就很有可能付之東流。因此,他有條件地放走一些不願留在北平的蔣係將領,是穩妥的措施,也是符合實際的辦法。事實證明,這一措施是完全正確的。

1月22日,傅作義正式履行協議的規定。他通過電台、報紙、通訊社、記者招待會等渠道,對外正式公布了有關北平和平解放協議的實施要點;傅部騎兵4師首先出城,開往指定地點聽候改編。這樣,《關於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議書》開始付諸實施了。

消息傳開,人心振奮,滿城笑顏。北平解放了!傅將軍下令不打仗了!歡慶的人群擁滿大街小巷,沉睡的古都被猶如春雷的歡呼聲給震醒了,到處是一派和平吉祥的氣氛。

曆史不會忘記傅作義及其支持者的功績。

齊化門槍炮狂作,中南海處變不驚

1949年1月17日夜,即鄧寶珊偕蘇靜等人回到北平城內的當天,李文兵團駐齊化門(即今朝陽門)內自來水廠的部隊發生兵變。他們狂呼著“效忠委員長,嚴懲黨國叛徒”的口號,向傅係部隊發動了進攻。

剛剛就寢的傅作義接到報告後立即來到指揮室,他對李世傑說:“命令劉春方的騎兵師速去繳械。”稍頃,他又把王克俊找來交待說:“你去警告李文,告訴他,我們的人可以在城內任何地點對敢於違抗軍令的官兵執行軍法,並追究高級將領的責任。跟他講清楚,咱們有話在先,別怪我傅某人不客氣,免得以後見麵不好說話,希望他和他的部下聽從勸告。”

半個小時後,李世傑報告說:“兵變部隊頑抗,劉師長正在加緊清剿,戰鬥十分激烈。其他蔣係部隊也似有采取動作的跡象,情況緊迫,總部的警衛部隊和預備隊隨時準備出動。”

傅作義點點頭,隨後平靜地笑道:“他們不過是想示威一下而已,蔣委員長用的這些人有多大本事我還不知道!”

李世傑很佩服總司令臨變不驚的膽識,可他自己心裏總覺得沒有底數。

北平城裏的槍炮聲傳到了通縣五裏橋。

李炳泉把周北峰叫醒說:“北平城裏恐怕發生了兵變。”

周北峰披衣起床,推窗向西遙望,北平方麵果然是火光燭天,槍炮聲密集。他想,在北平的蔣介石嫡係李文、石覺部隊有十多萬人,如果得知傅作義要起義,他們一定會製造事端的。而傅的嫡係部隊隻有二個師駐防在城裏,恐怕鎮不住。

李炳泉看著周北峰焦急的樣子,連忙說:“周將軍,不用擔心。解放軍林、羅、聶首長很關心這事,他們告訴我說,請你給傅先生發個急電,如果需要增援的話,守軍開放西直門,解放軍可派一個縱隊兵力進城,完全由傅先生指揮。”

從北平方向傳來的槍炮聲越來越緊。周北峰立即給傅作義發了一封急電。電文說:解放軍方麵對城裏發生的事很關注。如果需要,可開西直門,他們派吳克華部進城增援,歸我方指揮。

李世傑接到周北峰的來電後,看了一遍便遞給傅作義,笑著說:“這下可好啦,采納他們的建議吧。”

傅作義看後瞪了一眼李世傑,沒有說話,隻是順手拿起一支標圖鉛筆在電報紙上寫道:“謝謝。我們完全能控製城內的治安,請他們放心。”隨後,他把電報紙交給機要參謀:“發出去!”

良久,他才歎了口氣,說:“你們呀……”

李世傑明白了,他的建議傷害了總司令的自尊心。盡管解放軍方麵是出於好心,但在這種情況下總司令無論如何也不會請解放軍派兵增援,讓人取笑。過去說,控製城內蔣係部隊力所不及,多半是出於政治上需要的托詞,現在除非……不管怎樣,總司令不能借助解放軍的力量來平定內亂。

接到總部的回電後,周北峰在五裏橋一直焦急地等待事態的發展。直到淩晨,城內的槍炮聲逐漸稀疏,後來完全停止,周北峰才鬆了口氣。

1月22日7時許,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陶鑄來到周北峰的住處,他笑容滿麵地說:“周將軍,北平城裏平靜下來了,傅先生已經通過國民黨中央社北平分社和報紙把協議條款的主要點對外公布了。這很好嘛!請你電告傅先生,解放軍即派二個縱隊,由程子華將軍指揮,從複興門、西直門入城,接管北平城防,我們已電告我方代表蘇靜。”

停了一下,陶鑄接著說:“咱們過幾天一起入城,請你聯絡好時間、路線和接頭辦法。”

當日中午,王克俊給周北峰回電,告知周、陶一行可於26日由齊化門(即今朝陽門)進城,將派刁可成迎接。另外,還在電文中說,幾天前駐齊化門內的石覺9兵團一部,受軍統特務蠱惑,造成局部兵變,已全部繳械,城內秩序安定。現已開放平賊門(即今阜城門)、西直門,歡迎解放軍入城。

蔣介石是不甘心於傅作義跟著共產黨走的,對自己的嫡係部隊將投奔共軍更是不會善罷甘休!

在派徐永昌、蔣緯國、鄭介民等人勸說傅作義率部南撤無效的情況下,蔣會石於1月17日晚給傅作義發了個電報。電文說:你我相處多年,彼此相知甚深,你現迫於形勢,自有主張,無可奈何。我今隻要求一件事,明日起派飛機到北平運走13軍少校以上軍官和必要的武器,約要一個禮拜。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協助,並希即複。

傅作義感到有些棘手,左右為難。這種時候,他得罪誰都不好。蔣說得那麼懇切,不給點麵子也說不過去,好歹是君臣一場,十多年的交情。可是,放走蔣的嫡係部隊和重武器,又如何向解放軍方麵解釋?再說鄧寶珊剛回城就發生這種事情,解放軍產生誤解打起來怎麼辦?

他在屋裏來回踱步,思考著如何做才最穩妥。突然,他在茶幾旁停下腳步,轉身叫人去找王克俊,隨後在電報紙空白處寫下“遵照辦理”幾個字。

王克俊看過蔣介石的來電和傅作義的批示,問:“準備如何辦?”

傅作義沒吱聲,隻是在屋裏低頭踱步。

王克俊明白了,總司令是讓他來處理這件事。他疑神思索了片刻,便在傅作義辦公桌上拿了一張便紙條,草擬了一個發給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的電文。他在電文中說明了蔣來電的內容,並要求解放軍在明後幾天有飛機來時炮擊城內機場,阻止飛機著陸。炮擊時,由中共北平地下黨派人觀察彈著點的偏差,然後通過電台通告城外解放軍炮兵部隊校正。

傅作義看過電文,想了想,小心謹慎地說:“為了保密起見,還是用你的名義發給周北峰比較好,讓他轉告解放軍方麵。”

王克俊當即把電文上款改寫成“周北峰兄請轉平津前線司令部”,落款改為“弟王克俊”。

傅作義滿意地點點頭,微笑著揮了揮手,示意可以發了。

王克俊拿著兩份內容截然不同的電文稿,離開居仁堂,向機要室走去……

1月18日,蔣介石派的飛機果然來了,接著城外解放軍對天壇臨時機場的炮轟也開始了。炮彈準確無誤地落在城內機場上,飛機根本無法降落。一連幾天都有飛機在北平上空盤旋,但未降落下一架飛機。

蔣介石空運嫡係精銳部隊及部分裝備的計劃落空了。

傅作義聽著這隆隆炮聲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他有幾分輕鬆、自在。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他最終下定了和平解決問題的決心。

他覺得,此刻整個世界仿佛都在看著他。

蔣介石的夢就這樣破滅了嗎?蔣介石的人就這樣坐視傅作義跟共產黨合作而不管嗎?絕對不會!

自從下決心簽訂十八條協議的時候起,傅作義就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暗中作了提防,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

18日淩晨前北平市長何思源住宅發生爆炸後,傅作義在全城範圍內進一步加強了安全保衛措施,並讓副總司令郭宗汾、104軍軍長安春山研究調整軍事部署,以防不測。

北平的夜晚比白天更加寒冷。

1月20日晚,王克俊乘車從東交民巷聯誼處回中南海的途中,在南池子一帶突然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槍擊。兩槍都打在車身上,沒有傷著人。王克俊讓司機加大油門衝了過去。

又是兩槍,仍然未擊中。

車子在夜色中飛似的行駛,入新華門,在居仁堂前停了下來。王克俊穩定了一下緊張的心緒,慢慢地下了車,來到了傅作義的辦公室。

燈光下,傅作義正與暫歸104軍安春山指揮的311師師長孫英年談話,見王克俊進來,擺手示意讓王坐下。

傅作義問孫英年:“郭宗汾給你布置的任務明白不明白?”

孫英年答道:“明白。從現在起,我師歸郭副司令直接指揮,在明日晨接管北平所有城門防務,並協同憲兵3團維持北平城治安。同時,對憲兵3團、爆破大隊等部隊要派人重點監視,必要時可以采取斷然措施。沒有總部命令,任何部隊不準出城。”

傅作義點了點頭,又問:“你決心如何部署?”

“我回到師部後,立即召集各團長及直屬部隊的營長開會,研究一下再作周密部署。我初步設想,以‘協助維持治安’為名,派3個團長各帶1個連兵力分別進駐憲兵3團的3個營部,再派師部一個參謀帶警衛營一部進駐憲兵3團團部。讓各團以3個憲兵營分管地段為各自的警備區,並接管轄區內的城門。各部都在明日拂曉前進駐指定位置,隨後師部由護國寺大街移到武衣庫富雙英住宅。”孫英年當即把311師下一步行動部署的初步設想說了一番。

傅作義從沙發上站起來,在屋裏邊踱步邊說:“你回去再找人研究研究,一定要精心組織,親自指揮。”

停頓一下,他接著說:“明日我將向軍以上將領宣布起義決定,傳達和平協議,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會場這邊的事,我另有安排。而會場之外的城內治安,可全交給你的美械師了。你時刻都要在師部待命,不能離開半步。要注意不準部隊擅自出城,要嚴防燒殺搶掠,奸淫破壞,遇事立即處理,不可猶豫。孫師長,我們相處多年,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刻,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們為了保護北平不遭破壞,人民的生命財產不遭塗炭,才走和平道路。如果不能把北平城完整地交給共產黨,那麼我們都將成為千古罪人!”

孫英年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同時,對傅作義如此信任自己,他也很感動和自豪,說明總司令還把他孫英年當做親信心腹看待,並沒有因為幾十天前聲稱“打一下半”而不信任他。他完全理解總司令的心情,暗自發誓決不辜負總司令的期望,一定把城內治安維護好。

傅作義轉臉問王克俊:“秘書長,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總司令已經交待得很清楚了,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不過,城內治安問題確實不能忽視。我剛才從聯誼處返回中南海,車子在路上被人打了黑槍,幸好衝了過來。”

傅、孫一聽,頓時臉上現出很吃驚的表情,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好像這種事早在意料之中。

天快亮了,東方一片薄薄的微光,顫顫地擴射著。孫英年的311師處於一級戒備狀態,嚴密把守著城門,注視著城內各部隊的動靜。

二十萬大軍走出天安門

1949年1月26日晨,晴空萬裏,古都北平沐浴在紅彤彤的朝霞中。雖說寒冬未盡,但春節將至,人們都感到了陽光的溫暖。

這天早飯後,周北峰按事先與王克俊約定好的時間和路線,陪同化了裝的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陶鑄以及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戎子和、即將出任北平市副市長的徐冰等,從通縣五裏橋驅車向朝陽門開去。

車子在解放區行駛時,陶鑄親自下車聯係,進入國民黨軍防區後,陶鑄笑著對周北峰說:“我的任務完成了,前麵是傅將軍的部隊了,由你聯絡吧!”

說話間,突然前方轟的一聲巨響,塵土飛揚,司機一時慌了手腳,把不住方向盤,吉普車搖擺起來。周北峰見此情況,急忙由後座上前抓住了方向盤,並叫司機停車滅火。

車子停下後,發現前麵有一群羊,因來了汽車驚散,跑到公路兩邊的地雷區,踩響地雷炸死了幾隻羊。司機有些緊張,周北峰便說:“我來開這段路吧!”

陶鑄說:“好吧!讓給周先生開。”

下午,吉普車駛進東交民巷傅部聯誼處。

王克俊接到周北峰的電話後,立即向傅作義作了報告。傅作義約請陶鑄等到中南海晤談,並共進晚餐。

傍晚,周北峰陪同陶鑄等改乘一輛臥車來到中南海,受到傅作義、鄧寶珊、郭宗汾、王克俊等熱烈歡迎。周北峰把身著便衣的陶鑄、戎子和、徐冰一一介紹給傅作義,傅作義對陶鑄說:“很好,部隊出城改編的計劃已擬好了,程子華將軍已接管了北平的城防。”

宴會一直沉浸在友好、熱烈、興奮的氣氛中,雙方頻頻舉杯,共祝北平問題的和平解決。傅作義因有心髒病從來都滴酒不沾,為了給大家助興,他以橘汁代酒,與大家一起共飲。欣慰之情,溢於歡快的談笑中。

晚宴後,雙方共同研究了國民黨軍部隊出城的時間、順序、地點和整編計劃。同時,還磋商了成立聯合辦事處、工礦企業和政府機關移交等事宜。

陶鑄說:“按照雙方協議的規定,應立即成立北平聯合辦事機構,處理北平和平解放的善後工作。中共中央決定,由解放軍總參謀長葉劍英為主任,另指定我和徐冰、戎子和為委員。傅先生方麵三位委員請你們定了後告訴我。過一兩天,雙方的委員就去城外看葉總參謀長。”

談話至此,傅作義說:“各位一路辛苦,天已不早,就請休息吧。”他把陶鑄等送到院子裏的臥車前,握手而別。

次日,傅作義派他的作戰處長雷立法等去聯誼處,與蘇靜等協商具體實施軍隊整編的辦法,發給所屬各部照辦。確定“華北剿總”司令部改稱“結束辦事處”,並於1月30日由中南海移到西郊公主墳的原總部地址。留下一個警衛團,負責傅作義和“結束辦事處”的警衛。

1月28日,葉劍英致函傅作義:“聯合交接機關擬於明日下午2時在城郊開籌備會,請轉告。貴方參加人選適時到會為荷!”

傅作義接信後,隨即複函:“1月28日大函敬悉,茲派郭宗汾、焦實齋、周北峰前往參加,即請查照,並領時祺!”

1月29日,農曆正月初一,北平聯合辦事處籌備會在頤和園益壽堂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共方麵代表有葉劍英、陶鑄、徐冰、戎子和,以及程子華、莫文驊也參加了會議;傅作義方麵代表有郭宗汾、焦實齋、周北峰,以及作記錄的刁可成也參加了會議。

在會上,葉劍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他主要說明了以下三點:

一、我們確守我們的原則。

這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原則。當我們討論問題或處理事務的時候,應當考慮到人民的利益。為此,我們有時候會堅持我們的意見,希望朋友們要諒解。

二、我們一定履行我們的諾言,即:凡是在會議上共同通過的或我們簽了字的事項,我們都履行,答應了絕不含糊,避免講了不幹。

三、我們願意與我們的朋友長期合作。

傅先生今天是我們的朋友,從前曾長期與我們對立,我們在宣傳上或文字上,都曾視為反人民的,今天傅先生為200萬人民所一致擁護,假使傅先生所做的事能推廣到太原、大同、陝壩、南京、上海、武漢,那更能符合人民的願望。現在我們一致稱他為傅將軍。

葉致詞後,郭宗汾說:“北平休戰和平的事,做到今天已有相當的收獲。我們願意這種收獲更擴大,完全同意葉先生所提的原則。傅先生的意念,很願意將這個局部和平,促成全麵和平,至少可以做一個橋梁,並以最大的努力,在最短期間完成之。對於聯合辦事機構,我們願以最大的誠意,請葉先生相信我們會努力。”

接著,他們就有關聯合機構成立、辦公地點和時間、鈔票等事項進行了商議,並通過一項非常重要的決議:本月31日(12時前)北平城中所有國民黨部隊全部撤出,開至規定地點,當日由解放軍入城接防。

在北平城中國民黨正規軍有“華北剿總”司令部、二個兵團部、八個軍部、二十五個師,連同國民黨其他部隊共約26萬人。根據雙方協議的規定,國民黨軍部隊於1月22日開始撤出城外,開赴指定地點等候以民主原則實行改編。

當和平協議簽字後,北平國民黨駐軍能否順利移出城外候編,便成為實現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環節,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重要標誌。然而,20多萬人的規模不算小,況且各部隊情況不一,魚龍混雜,心理準備不很充分,人員還有種種顧慮。這說明部隊出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才能防止部隊不出亂子,特別是蔣係部隊不製造事端,保證整個出城行動在規定期限內順利完成。對此,傅作義有清醒的認識。他和王克俊等多次反複研究,製定了部隊出城計劃,做了不少說服工作,尤其對部隊出城的時間、順序作了周密考慮。傅部的騎兵4師第一個出城,重建的104軍殿後開出。

騎兵4師是直屬華北總部的精銳部隊,可謂傅作義的“禦林軍”。它與35軍一樣,是傅部“嫡係中的嫡係,主力中的主力”。該師各級軍官的任用,都必須報請傅作義親自審批。師長劉春方,是傅作義親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將領,他對傅作義也是忠心耿耿。

劉春方是河北人,1928年考入山西省太原軍官學校,兩年後畢業分到傅部任職。因表現突出,工作出色,被傅作義逐步選拔為警衛連長、機要參謀、作戰科長、騎兵團長、副師長、師長等職。他對北平和談比較讚成,態度積極,決心跟傅作義走和平道路。他明白傅的良苦用心,過去在戰場上沒有給傅丟過臉,今天在帶頭出城的關鍵時刻也決不能丟臉。“傅先生是看得起我,信得過我姓劉的。”

在1月22日10時國共雙方在北平開始正式停戰以後,劉春方的騎兵4師整裝待發,沒有絲毫的鬆懈情緒。戰馬嘶鳴,兵旅匆匆,依然是一派緊張氣氛。

劉春方將全師官兵集合在一起,向他們下達出城候編的命令。他首先講了部隊出城順序,接著說:“出永定門時,誰也不準坐在馬鞍上,要腳踩蹬,腿夾鞍,挺胸抬頭,充分顯示出我們騎兵的威力!我們開出城外,是起義,走向光明,是和內戰徹底決裂,而不是戰敗。所以,我們要振奮精神,雄赳赳地走出城去,誰也不準灰溜溜的。沿途行軍,一定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不許擺弄槍支,不準打搶。尤其是通過解放軍防區時更不允許。誰打槍,誰就是破壞和平的罪犯,誰就是找死。各級長官要起表率作用,要切實掌握住部隊,有情況立即報告……”

隨著一聲“出發”的號令,劉師長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手牽著韁繩,走在隊伍的最前頭。他威風凜凜,嚴肅鎮定,跟在他後麵的本隊整齊有序。前來圍觀的市民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部隊官兵行騎兵軍禮來致謝市民的盛情。騎4師帶了個好頭,給北平人民留下了好印象,給後續出城部隊樹立了榜樣。

劉春方師出城時,傅作義命令安春山的104軍先接管蔣係部隊的城防,全力維持社會治安,隨時準備對付那些不聽從調動甚至進行破壞的蔣係部隊,然後以友軍態度與解放軍交接防務。

從1月23日開始,北平國民黨駐軍的出城行動暫時停止了。傅作義采納由蘇靜、陶鑄等轉達的中共中央軍委的建議,派總部有關人員和政工人員深入各部隊中,進一步開展思想教育,傳播騎4師的做法與經驗,檢查出城準備工作,再從組織上作些部署。1月26日以後,蔣係第4、第9兵團等又按順序陸續出城,開赴指定地點。到1月31日,城內的國民黨軍部隊全部開出城外,一部分在平漢、良鄉、徐水之線及其以東的固安、文安、霸縣、雄縣一帶,另一部分在三河、香河一帶,聽候改編。

1月30日下午,傅作義等在警衛團的護送下,乘車離開中南海,經複興門回到了北平西郊公主墳他原來的總部所在地。

1月31日12時30分,解放軍東北野戰軍41軍(4縱隊)從西直門開入北平市區,開始接管防務。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曆時64天的國共平津大戰,至此全部結束。

2月3日10時,北平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解放軍入城儀式,全市沸騰,歡聲笑語,使古城煥發出盎然生機。北平,終於迎來了春天!

外國通訊社發表評論說:“中國解放軍入城,規模空前,士氣高漲,裝備異常精良,實為一支強大的有戰鬥力的部隊。”“中國革命方興未艾,南京當局大勢已去。”

北平和平解放已成了曆史的現實。如何改編開出城外的20多萬國民黨軍隊,是各方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北平聯合辦事處成立後的首要任務和最主要工作之一。

1949年2月14日,解放軍大部入城,原國民黨軍已安全撤到北平周圍地區。在東交民巷禦河橋二號禮堂,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及北平軍事管製委員會負責人設宴邀請國民黨軍起義將領約60人,與解放軍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領導人舉行盛大的聯歡晚會。

解放軍方麵出席的有葉劍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陶鑄、薄一波、楊成武、楊得誌等幾十人,到會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中有傅作義、鄧寶珊、郭宗汾、李世傑、鄭長海、梁述哉、周北峰、朱大純、安春山、黃翔、劉春方、趙樹橋、王建業、孫英年、慕新亞等。

在宴會上,解放軍總參謀長、北平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兼市長和聯合辦事處主任葉劍英首先發表了講話。他說:“我們原為兩軍對陣、各為其主的敵人,但今天卻能歡聚一堂,這是人民勝利的奇跡。”

葉劍英又說:“就和蔣介石先生的私人關係方麵來說,我可能不會比大家淺,但在國家民族的大節大義上,我們卻不能跟著他走。今天,大家采取正義的行動,是完全正確的,而且又是極其光榮的。”

他最後說:“傅作義先生指揮的部隊,願意接受人民解放軍的辦法,改編為人民解放軍,並歡迎解放軍入城和平接收,保護了北平幾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和工商各業的安全,使文化古都不遭破壞。這是為中國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並為今後國民黨軍隊投靠人民樹立了榜樣,是我們和全國人民都歡迎的。這是你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開始,也就是你們的勝利。請為人民的勝利,為我們共同的勝利,幹杯祝賀!”

接著,傅作義講話說:“北平和平解放,是毛主席、中國共產黨為解放中國各族人民製定的偉大政治和軍事路線的勝利。我對這條偉大路線的正確認識是經曆了長時間的內心矛盾和痛苦鬥爭過程的,我深切地感激各位對我的幫助和教育。”

宴會後,大家一起觀看了由解放軍文工團演出的《白毛女》。參加起義的將領們深受感動,許多人都流下了眼淚。這是他們踏上新征程思想覺悟的淚花。

聯合辦事處雙方代表根據《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書》的有關條款,本著改編一要徹底、二要合理的精神,以及中共方麵對國民黨起義官兵實行“起義有功,既往不咎,寬大處理,妥善安排”的政策和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經過20天的協商研究,並與傅作義和他的部下多次交換意見,最後形成了一個大家有一致認為合理的改編方案,報中共中央軍委、解放軍平津前線總前委批準後實施。

2月21日,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政治部在北京飯店召開改編會議,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陶鑄和傅作義方麵的郭宗汾及受編部隊師以上軍官出席。

在會上,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北平聯合辦事處委員陶鑄首先致詞,並宣布了原北平國民黨駐軍的改編方案。方案規定:

一、原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第4、第9兵團部和8個軍部三級指揮機構全部結束,所有工作人員及直屬隊分別編入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各兵團部和各軍部。其所屬的25個師改編為解放軍獨立師,各特種兵部隊與解放軍的特種兵部隊合並。

二、國民黨軍中的政工人員,願留解放軍工作的,應經過訓練後再行錄用。

三、國民黨軍中的各級軍官,凡接受解放軍分配工作的,其本人和家屬均與解放軍幹部及家屬享受同等待遇。

四、國民黨軍中願意學習深造的軍官,按其工作職位與程度分班組織學習,在學習期間的待遇與在職幹部相同。

五、國民黨軍中願意回家的軍官,一律按原薪發給三個月薪餉和車票,在解放區沿途供給食宿(包括其家屬在內);除武器及公用資財外,私人財物均可全部帶走;回家的可按其工作職務與需要,酌許帶一二名護兵同行;凡在解放區居住的,回家後可分得應有的一份土地;如本人係地主家庭,其土地財產不論分或未分,均按土地法大綱第三條規定處理;本人今後要遵守民主政府一切法令,其過去對於農民行為如何,一概不加追究。回家的國民黨軍人,一律發給《參加北平和平解放證明書》,以後願來解放軍工作,仍然歡迎。

陶鑄還特別強調說:“采取以上措施,是因為參加此次北平和平解放的國民黨軍官們,有功於國家和人民,並且給全國樹立了一個和平解放的榜樣,所以解放軍和人民願意加以獎勵和優待。”

接著,林彪說:“首先向到會接受改編的軍官們表示歡迎!此次改編的目的,是要使北平原有的國民黨部隊在編製上成為人民解放軍,實質上成為為了人民利益、解放人民、屬於人民的軍隊,這就必須在政治性質上和思想作風上都來個徹底的改變。改編方案中規定了軍部以上三級指揮機構全部結束,是為了新的指揮關係的建立,為了便於軍隊的革新,便於全體官兵的進步。至於個人的去留,完全取決於自願。隻要是願意進步、願意參加革命工作、擁護中共一切政策的人,我們一概允許其參加工作。”

他環視了一下在座的傅部高級軍官,見他們都在認真聽著,繼續說:“目前,蔣介石的軍事力量業已基本打垮,解放全中國的時間就要到來。解放軍已是一支不可抗拒的力量,全國統一的局麵很快就可實現,全國人民的力量將要向偉大的建國事業上轉變。我們的光明前途就在眼前。大家有了這一次的轉變,在祖國的偉大建設事業中就會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大家要認識這一巨大的變革,努力進步,實行一個根本的轉變,將舊軍隊改變為新的人民的軍隊。”

羅榮桓指出:“這次改編不僅是軍隊的改編,不隻是改旗易幟,換個番號,而是一個政治的改編。這是從蔣介石所指揮的軍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的軍隊,改變為人民的軍隊,是一個立場上的根本改變。為此,要首先學習解放軍的一套政治製度,講真理,講民主,啟發戰士自覺為人民服務。要徹底去掉國民黨軍隊那一套政治製度,為少數人服務,為少數人控製,靠特務監視,靠欺騙蒙蔽的辦法。”

他宣布:“為了實現改編,人民解放軍將派出政治幹部到各受編部隊,以提高官兵覺悟,使部隊進步,使官兵關係、軍民關係煥然一新。”

最後,劉亞樓宣讀了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改編北平周圍國民黨軍隊的命令》。命令說:

在北平周圍候編的原國民黨軍隊,軍以上指揮機關即行結束,其所屬各師以師為單位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師,各師改編後的番號規定如下:

原16軍22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5師。

原16軍94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31師。

原16軍109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34師。

原94軍5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1師。

原94軍121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9師。

原94軍157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7師。

原101軍271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35師。

原101軍272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1師。

原101軍273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2師。

原23軍4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7師。

原23軍87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6師。

原13軍297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50師。

原13軍299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8師。

原92軍21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53師。

原92軍56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55師。

原92軍142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57師。

原31軍205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62師。

原104軍250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71師。

原104軍269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72師。

原104軍309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74師。

原35軍101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87師。

原35軍262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90師。

原35軍267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99師。

原311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88師。

原新騎4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5師。

當晚,解放軍設宴招待全體與會軍官,並由平津前線政治部宣傳隊演出了“楊勇立功”等精彩文藝節目。受編部隊的軍官們觀看了反映解放軍生活和作風的各種節目,很感興趣,倍加讚揚,直到深夜才盡歡而散。

這次改編會議後,北平聯合辦事處立即著手了具體的改編工作,爾後又著重做了處理編餘人員的工作。

2月26日,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傳達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傅方受編部隊師以上軍官的任命令》。命令說:

任命李士林為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副司令員。

任命葛晏春為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

任命鄭世通為人民解放軍第38軍副軍長。

任命孫學仁為人民解放軍第39軍副軍長。

任命張輯成為人民解放軍第42軍副軍長。

任命鄭邦捷為人民解放軍第44軍副軍長兼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7師師長。

任命朱大純為人民解放軍第49軍副軍長。

任命劉文英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1師師長。

任命何寶鬆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4師師長。

任命梁詩傳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5師師長。

任命黃燮南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29師師長。

任命李君南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31師師長。

任命張鵬翱為人民解放軍獨立第34師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