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雲的報複是無情的,像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向華北第3兵團第2縱隊的防禦陣地發動了瘋狂進攻。他動用了大口徑火炮,賭注也越下越大,一個連不行就上一個營,一個營垮下來就用一個團,攻勢凶猛。
堅守孔家莊陣地的2縱隊5旅,頑強抗擊,打退了35軍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但傷亡較多,一部分前沿陣地丟失了。
楊成武感到了不妙,立即趕到2縱隊指揮所。他簡要地了解一下戰鬥情況之後,就和2縱隊政委李誌民、副參謀長趙冠英一起研究對策。
楊成武說:“敵人是強弩之末,他們已經疲憊不堪了。”
李誌民說:“他們在這裏整整打了七八個鍾頭,雖然奪得了一些前沿陣地,但傷亡慘重,後勁不大了。”
楊成武說:“我看組織反擊的時候到了,要堅決奪回失去的陣地!”
為了完成司令員交代的任務,李誌民決定讓趙冠英到5旅去,協助馬龍旅長組織指揮。楊成武對趙冠英叮囑道:“馬龍是個炮筒子,免不了毛毛草草的,你去後可不能跟他跑,得讓他聽你的。特別是情勢危急的時候,不可感情用事,否則會壞事的。”
馬龍從小參加紅軍,隻有30多歲,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員。他有著壯實的體魄,性格豪爽,作戰勇敢頑強,辦事幹脆利索。隻要戰鬥一打響,在指揮所裏就很難找到他。這次包圍張家口,他向李誌民政委保證過不讓敵人從5旅的陣地漏網。眼下5旅丟失了一些前沿陣地,對馬龍的壓力當然很大。
李誌民深知馬龍的脾氣,擔心他沉不住氣,不管三七二十一同敵人硬拚,特意向趙冠英交代說:“你一定要轉告馬龍,不要搞紅眼戰術!”
趙冠英臨走時,楊成武又說了一句:“敵人是強弩之末,沒有什麼了不起!”
5旅指揮所設在一個小村莊邊的一間低矮的民房裏。趙冠英急匆匆地趕往5旅指揮所,在路上就看到相距不遠的一個團把隊伍都展開了。敵人來勢很猛,陣地防線都被打亂了,戰鬥異常激烈。
敵人的炮彈不時飛來,有的就落在指揮所的附近,濺起的土塊、石片都飛到了屋裏。
由於5旅連續作戰,人員傷亡很多,炮彈打光了,步兵的彈藥也不多了,而且把預備隊甚至直屬隊都用上去了,已經沒有組織反擊的兵力。旅長馬龍正準備親自到炮兵陣地,組織炮兵也端著上刺刀的步槍進行反衝擊。正在這時,趙冠英走進屋裏。馬龍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說:“參謀長,你來得正是時候。你在這裏指揮,我到炮兵陣地組織兵力反擊。”
馬龍果真打紅了眼。
趙冠英嚴肅地說:“哪兒也別去,這裏就是你的位置!”
馬龍幾乎是吼著說:“前沿陣地都丟了,我待在這裏會憋死的。我想去組織反擊,堅決奪回陣地!”
趙冠英語調堅定地說:“你是旅長,需要冷靜,咱們就在這兒一起組織反擊。”接著,他轉達了李誌民政委的告誡,又傳達了楊成武司令員的指示。他對馬龍說:“敵人已經相當疲勞,沒有後勁了。我們隻要認真組織一次有力的突然的衝鋒,就可以衝垮敵人,很有可能把丟失的陣地奪回來。”
沉思了片刻,趙冠英不緊不慢地說:“組織反擊光靠咱們5旅不行,動用擔負守備鐵路線任務的6旅又怕給敵人以可乘之隙,現在隻有東麵的友鄰第1縱隊有一個團可以抽兵援助一下。”
馬龍低著頭,沒有講話,但通紅的臉說明他心裏不大願意借兵,覺得很丟麵子。
趙冠英看出馬龍的心思,但眼下沒有時間解釋,最要緊的是趕快借兵。於是,他對馬龍說:“借部隊的事你不用管了,由我來辦。”
馬龍略點點頭,表示同意。
趙冠英要通了兵團司令部的電話,向楊成武司令員報告。
電話又撥到了第1縱隊指揮部,趙冠英和曠伏兆政委講明實情。
曠伏兆政委爽快地答應了,命令靠近5旅陣地的一個營歸5旅指揮,從孔家莊、老鴉莊小河東岸往北打。
兩股力量彙合在一起,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把丟失的陣地奪了回來。
郭景雲怎肯罷休,又多次派兵向孔家莊陣地猛衝,但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孔家莊碰了壁,郭景雲很惱火。12月2、3日,他和孫蘭峰又派出3個師的兵力,在大炮、飛機、裝甲列車的支援下,由張家口、宣化兩地同時向沙嶺子解放軍陣地夾擊,企圖打通張、宣之間聯係。
楊成武部1縱隊1旅頑強阻擊,人在陣地在,與敵軍反複爭奪。1旅在2旅、3旅的配合下,連續打退35軍等部的輪番進攻。“王牌軍”在付出了很大代價後,僅攻占了幾處陣地,未能實現恢複張、宣兩地聯係的目的,最後隻好大部撤回張家口。
就在解放軍華北第3兵團與傅作義的“王牌軍”等部進行鏖戰之時,毛澤東在西柏坡於12月2日下達了把傅作義的大部嫡係部隊分割包圍在平綏線的命令:程、黃率東北先遣兵團立即從冀東出動,取直徑向南口、懷來前進,協同楊、羅、耿兵團和楊、李兵團行動;楊、羅、耿率華北第2兵團直出涿鹿,向平綏線中段前進;楊、李率華北第3兵團包圍張家口之敵,並阻止敵退張北。
解放軍各兵團立即行動,開始執行毛澤東設置的平張戰役的又一重要步驟。
1948年12月4日上午,傅作義急匆匆地飛抵張家口。
此行的目的是什麼,連他自己也似乎不大清楚。但他感到非去不可,不去心裏就不踏實。
到了張家口,傅作義便一頭紮進第11兵團司令部,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了解察哈爾省及張家口市的軍政情況。他認真地聽取了11兵團司令孫蘭峰、105軍軍長袁慶榮、察哈爾省秘書曾厚載、察哈爾保安副司令兼張家口警備司令靳書科的彙報,沒有講話,也很少插話。但是,他的腦子卻在不停地轉動,反複琢磨著這樣一個問題:楊成武部包圍張家口是何意圖?是不是局部性行動?
他想得頭發疼,也想不透,估不破。
當日下午,傅作義召集師、旅長們開軍事會議,共20多人。孫蘭峰、郭景雲、袁慶榮、靳書科自然也到了會。傅作義首先講了平張線的情況,然後說:“目前的軍事情況雖然很緊張,表麵上看對我軍不利,但隻要我們諸位指揮有方,用兵得當,全軍將士用命,局勢尚非不可挽救。”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現在,大家對張家口守不守的問題,有各種看法,請諸位來就是討論研究這個問題。”
傅作義環視了一下在座的高級軍官,見他們麵麵相覷,無人作聲,又說:“在我們生死攸關的時候,大家有什麼高見和設想,應該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以挽救當前的危局。”
傅作義的話,打動了一些人,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起來。
210師師長李思溫說:“張家口這個地方,曆來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防守張家口,必須守住外圍的萬全、宣化等幾個重要據點,如果這些地方失去別說張家口部隊少,就是多也無法防守。當然,如果戰略上需要防守張家口,我願率領我的師留下堅守,或者相機撤回綏遠。不可猶豫不決,貽誤戰機。”
251師師長韓天春接上說:“張家口是一個易攻難守之地,如果周圍的山頭被敵人占領,城內就無法堅守下去了。”
35軍軍長郭景雲沉不住氣了,不滿地說:“不要被共軍表麵的氣勢所迷惑,要守,不能把張家口拱手讓給共軍!”
兵團司令孫蘭峰也表示,要堅決守住張家口地區。警備司令靳書科一看意見分歧,感覺應該有個折衷方案,使總司令作出一個明確決策,於是他發言說:“張家口應否防守,應從整個軍事決策來看,不應單從政治影響而定其取舍。如果在軍事全局上需要,不但不應放棄,而且應以重兵堅守;如果在軍事全局上無大的必要,即應馬上撤退,將兵力集中使用於需要的地方,以免兵力分散,被各個擊破。”
傅作義沉思著,沒作明確指示,隻是說:“林彪部隊遠在關外整訓,一旦入關將必在首先奪取北平。張家口一帶僅有楊成武孤軍作戰,憑借105軍和保安部隊,完全可以應付。35軍和258師,我還要調回北平使用。”
最後,傅作義麵帶笑容對大家說:“你們提的意見都非常好,隻要大家抱有必勝的信念,能夠很好地練兵作戰,完成每次戰役交付的任務,相信我們是不會失敗的。”
會散了,張家口究竟守不守,如果守,應怎麼守?每個到會的高級軍官心中都沒有底,他們慢慢騰騰地離開了會場。
這次軍事會議剛結束,傅作義又召集孫蘭峰、袁慶榮、曾厚載、靳書科和周鈞(察哈爾省民政廳廳長)開秘密會議。
傅作義壓低聲音說:“張家口能守則守,不過守住困難很大。如果撤離,除軍用物資和機要檔案盡量帶走外,其他物資和財產要造具清冊,留人作一次‘榮譽交代’。”
略微停頓一會兒,他特別強調說:“此項工作隻可以秘密進行準備,不要向下邊說明其意,也不要宣揚出去。”
當日下午4時許,傅作義飛返北平。孫蘭峰、靳書科等人到機場送行,傅作義臨上飛機前又指示說:“張家口是否撤退,何時撤退,等我到北平研究之後再電告。”
剛回到北平,還未來得及研究,傅作義就接到報告:東北共軍已入關作戰,圍攻密雲,分路向沙城、南口、懷來挺進。
傅作義大為震驚!
他認為,東北共軍攻克密雲後,將會與華北共軍合力切斷平張線,直取北平。
於是,他連夜急令35軍和104軍258師從張家口立即返回北平,即6日拂曉出發,中午通過新保安,晚上到達北平。與此同時,命令孫蘭峰固守張家口,不再做撤離準備;命令104軍、16軍由懷來、南口向西接應35軍東撤;命令92軍、94軍、62軍由津塘地區開往北平,13軍由懷柔、順義集中於通縣附近,101軍由涿縣、良鄉撤至豐台、長辛店和門頭溝一帶,以加強北平地區的防守。
傅作義的“王牌”35軍軍長郭景雲,接到總部要求立刻回師的急電後,卻不以為然,依舊不把共軍放在眼裏,一味地相信回師將會是一帆風順的。
原定於6日拂曉出發,郭景雲竟為了裝運該軍在張家口的一個軍械修配廠的設備,一再遲延開車時間。聽說35軍要走,當地一些達官貴人、豪紳地主紛紛找上門來,請求郭景雲把他們帶回北平。郭景雲滿口答應,並大方地撥出10多輛汽車供他們使用。於是,這些人帶著老婆、孩子,貴重物品及大米、白麵等,乘車直奔35軍駐地寧遠堡。
有車裝運設備、送人情,卻不願運送104軍258師一起返回北平。郭景雲把任務推給了張家口駐軍,可張家口所有的汽車也擔負不了,結果258師沒有走成。
直到6日中午,郭景雲才下達出發的命令。
幾萬人馬分乘300多輛汽車,天上還有飛機掩護,浩浩蕩蕩。雖說是撤退,但郭景雲還是很神氣。
“堵住”“抓住”35軍,不使其東逃!
這是掩護東北大軍入關的需要,是把傅作義嫡係部隊分割鉗製在平綏線上的需要,是將傅作義集團抑留華北的需要。
從西柏坡發出的一封又一封加急電報,夾帶著毛澤東和解放軍統帥部的焦慮和急切心情,飛向平張前線。
然而,華北第3兵團在張家口東南隻有第1縱隊防守,兵力薄弱,未能有效地組織阻擊行動,致使35軍順利通過沙嶺子、宣化。在雞鳴驛以西地區,冀熱察獨立團隊100餘人對35軍先頭部隊進行了襲擾。
郭景雲根本沒有把小股共軍的行動當回事,認為任何人都阻擋不住“王牌”35軍的滾滾鐵流,遂下令6日晚部隊在下花園、雞鳴驛宿營。
下花園到新保安隻有30裏,而雞鳴驛到新保安不到20裏,這對全部機械化的35軍來說是易如反掌。
沒有重兵攔阻,形勢嚴重。
毛澤東調虎離山,現在又擔心放虎歸山。他焦急萬分,嚴令華北第2、第3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星夜前進,堅決隔斷張、宣段聯係,堅決分割包圍平張線上的傅作義部隊。
6日的電報指示:“你們務必明白,隻要宣化敵四個師不能到張家口會合,則張家口之敵不會西逃;如果你們放任宣化之敵到張家口會合,則不但張家口集敵九個步兵師三個騎兵旅,爾後難以殲擊,而且隨時有集中一起向西逃的危險。”
7日的電報指示:“楊、李的任務是包圍張家口之敵,務必不使該敵向西、向東或繞道跑掉(主要注意不使敵西逃),如果逃跑則堅決全殲之。楊、李應嚴令所部負此完全責任,不得違誤。現35軍及宣化敵一部正向東逃跑。楊、羅、耿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止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安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程、黃應令所部迅速到達並占領懷來、八達嶺一線,隔斷東西敵人聯係,並相機殲滅該段敵人。”
緊接著,毛澤東又發出一封電報:“……希望楊、羅、耿能於6日夜或7日早在下花園、新保安線上抓住35軍及104軍主力……”
毛澤東在期待、在盼望、在思索,他在密切注視著平張線上的每一個變化。
郭景雲的35軍剛出雞鳴驛沒多遠,就遭到華北第2兵團第4縱隊第12旅頑強阻擊,被迫放慢行動速度。從雞鳴驛到新保安的20裏路,“王牌軍”艱難地走了整整一天時間,7日傍晚進入新保安。
在新保安,郭景雲得知前方公路已被破壞的情況後,沒有深加考慮,便準備讓部隊宿營。35軍副軍長王雷震雖然身染斑疹傷寒,病勢很重,但見軍長要停步不前,覺得很危險,建議部隊繼續前進,到懷來再宿營。他在新保安東門外對郭景雲說:“上路雖然破壞,下路還可通行。”
王雷震邊說邊在地圖上指出一條由新保安經東八裏、沙城以南通往懷來的路線,認為部隊僅需兩小時就可越過懷來。
郭景雲覺得此路可走,立即下達了繼續前進的命令。可就在所有部隊都已上車,汽車即將開動之際,郭景雲鬼使神差地決定不走了。他的剛愎自用,使“王牌軍”在新保安陷入了重圍。
7日夜,華北第2兵團第4縱隊第12旅在新保安東南東八裏一帶構築工事,冀熱察部隊破壞新保安至懷來的公路,第4縱隊另外二個旅趕到新保安以西地區。8日晨起,楊、羅、耿兵團主力星夜兼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新保安附近西八裏至東八裏一帶,會同第12旅等部,對35軍擺開了包圍陣勢。
郭景雲一覺醒來,發現共軍已占領了新保安周圍村莊,才感到情況嚴重。他派101師攻擊前進,但受到解放軍的頑強阻擊,多次衝擊都毫無進展,隻好撤回新保安。
郭景雲急了,親自督戰,指揮101師和267師合力猛攻東八裏的解放軍陣地。打了一天,反複衝鋒,仍未打開通道。
這時,郭景雲如夢初醒,知道遇到了強大對手,很難衝破層層的包圍圈。他連夜召開軍事會議,對同僚們說:
“據偵察,當麵共軍有二個縱隊和東北一個炮兵旅,還有由東北來的其他部隊,番號不詳,總兵力約三個多縱隊。以我們現在僅有的兵力繼續突圍,不但兵力小、傷亡大,而且也很難有突出去的把握。”
接著,郭景雲沮喪地說:“我犯了判斷上的錯誤,總以為平張線是我們經常來往的道路,想不到一下子會出現這麼多共軍。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我打算暫時放棄突圍,采取守勢,以待援軍。我想總司令是不會不管35軍的。看大家有什麼意見。”
麵對危急的形勢,師團長們個個都沉默不語。他們見軍長都沒有勇氣突圍,也從自身安全考慮,認為固守待援為好。於是,他們一致同意,立即給總部發電,請傅作義派兵解圍。
傅作義在北平接到郭景雲的求援電報後,如同被割肉剜心一般,疼痛難忍。
35軍丟不得!
不論是堅守平津,還是南撤江南,還是同共產黨言和,都不能沒有35軍。隻要有這個“王牌軍”,一切事情就會好辦些。
他立即複電35軍,同意郭景雲原地固守待援,並做好突圍準備。同時,嚴令駐懷來的104軍軍長安春山率部迅速前往新保安,要求無論如何也要把郭景雲接回北平。他還不放心,又讓16軍隨後跟進。
郭景雲接到傅作義的回電後,就無時無刻地不在盼望援軍的早日到來。可出乎傅作義、郭景雲的預料,“王牌軍”從此就被解放軍死死地圍困在新保安,成了甕中之鱉。
神兵天降平津區,千裏長蛇成死棋
首先從平張線開刀,是為了抓住傅係,拖住蔣係。但要把傅作義集團全部抑留在華北地區,使這隻“驚弓之鳥”變成“籠中之鳥”,關鍵一環就是東北野戰軍迅速入關,出敵不意地分割平津塘地區。
毛澤東在西柏坡的小屋裏運籌著平津戰役,指揮著決定中國前途的三大戰役。
1948年11月中旬,一封又一封電報發向東北野戰軍指揮部,開始是商量、征求意見,後來是正式下達命令。
18日的電報命令:部隊要分多路“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之敵,不使逃跑。
20日的電報指示:應以錦州、新民線上及營口地區的四個縱隊先行秘密行動,隔斷天津與北平、天津與塘沽、塘沽與唐山間聯係,不使收縮。部隊行動必須十分隱蔽,夜行曉宿秘密入關,不要走山海關。請東北局讓新華社及東北各廣播電台在今後二個星期內,多發沈陽、新民、營口、錦州各地我主力部隊慶功祝捷、練兵、開會的消息,以迷惑敵人。
21日的電報指示:林、羅、劉可攜帶輕便指揮機構先行,並於走後一星期左右在沈陽報上登出一條表示林彪尚在沈陽的新聞,這則新聞並經新華社播發。
24日的電報要求:後尾部隊及總部也不要走山海關,對於山海關、秦皇島之敵不要理他,待切斷平津、津塘、塘唐、唐灤並殲滅灤縣、唐山、塘沽三處之敵後,再相機派兵去殲滅之。
1600裏的路程,10萬匹戰騎,3000多輛汽車,80萬雄兵,在縱橫千裏的長城線上,兵分三路湧向關內。
南路以3縱隊為先頭部隊,從錦州地區出發,經江家屯、和尚房子、幹溝、雙山子、三岔口,由冷口越過長城。
北路以5縱隊為先頭部隊,從義縣及其以東地區出發,經羊山、建昌、溝門子、過子嶺,由喜峰口越過長城。
八個縱隊冒著嚴寒,披星戴月,在迷茫的夜色中快速前進。
傅作義的偵察飛機天天在長城一線盤旋,但始終沒有發現東北共軍的行蹤。
連日來,各方麵的情報都證實東北共軍還在關外,他們正在開慶功會,入關還需一段時間。
傅作義的眼睛裏蒙著一絲陰影,但怎麼也不會相信林彪幾十萬兵馬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入關。
他在加緊擴軍,準備固守平津,準備撤退,準備和談,以為掌握著進退的主動權。
他微笑了,閉上雙眼養起神來……
“報告!”機要參謀走了進來,“東北共軍入關,密雲失守。”
“什麼?”傅作義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仿佛是做夢,急忙站起身接過電報。
他怔了,有氣無力地坐在沙發椅子上。
這件事確實來得使他發懵。盡管在預料之中,但要命的是一切都在悄悄、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他長歎了一聲,感歎道:“太快了!”
他還是有點不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會是真的,急不可待地問:“情報準不準?是不是東北共軍的先遣部隊?”
機要參謀點頭,答道:“這是各地報告的情況。”
“啊!”一向以沉默謹言著稱的傅作義,此時也長長地、輕輕地叫了一聲。
此時是1948年12月5日。
總部作戰室裏,傅作義眼睛盯著地圖上的密雲,心想:簡直是神了!昨天晚上還廣播東北共軍在沈陽、錦州等地慶功歡賀哩,今天就已經進關作戰了……是先頭部隊還是主力部隊?共軍真的不顧種種困難而提前入關嗎……可能,他們完全幹得出來,果真如此就糟糕啦……
傅作義把臉轉向身邊的參謀長李世傑:“攻占密雲的共軍主官是誰?”
“程子華。”李世傑答道。
站在另一旁的秘書長兼政工處長王克俊補充說:“遵化、薊縣等地都發現東北共軍,番號有幾個軍。”
看來是東北共軍的先遣部隊,真是虛驚一場!不過,這個程子華也不是好對付的。傅作義決定從天津、塘沽調兵加強北平防務,命令35軍加快返平速度,與104軍合力解決程子華部,以阻止東北共軍繼續入關。
傅作義的視線又轉向地圖,當目光移到山西太原的時候,他的眼睛亮了,臉上的陰雲也漸漸散去。他似乎從共軍徐向前部久攻太原不下之中悟徹到了什麼,心裏覺得踏實了許多。
“總司令,一旦程子華部沒有殲滅,東北共軍主力又湧進關來,那就麻煩啦!”李世傑提醒一句。
傅作義沉吟良久,才鄭重地說:“得有中策和下策。”他看了看王克俊,問:“你說說看,這中策和下策應該怎麼辦?”
王克俊沒有立即回答,想了一會兒,聲調沉穩地說:“依我看,中策為東北共軍主力一旦入關南進,我們又無法應付,就讓‘中央軍’南撤江南,總司令則率我等西撤綏遠,反正咱們的察綏軍主力都在北平以西。至於下策……”
王克俊看了看傅作義、李世傑,沒有再往下說。
“下策該怎麼辦?”李世傑迫不及待地催問道。
“下策。”王克俊若有所思地搖搖頭,“不用說了,我想也沒有那個必要。”
李世傑不滿地瞪了他一眼,傅作義疑惑地問王克俊:“東北共軍大舉進關怎麼辦?”王克俊說:“先打打看,不行再撤也不晚。不過,經我反複估量,東北共軍目前置種種困難於不顧貿然進兵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他們不可能在大戰剛剛結束,不經過休整就大舉進關。起碼他們的主力不能在近十天內全部入關。”
傅作義慢慢地合上了雙眼,心裏卻忐忑不安,但願一切都像王克俊所預料的那樣……
然而,讓傅作義擔心又害怕的事情已經發生,隻是他沒有完全察覺到而已。
東北解放軍的八個縱隊正像洪流一樣湧進關內,秘密地向冀東的遵化、薊縣、玉田一帶集結。
12月6日,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率東北野戰軍指揮部到達河北遵化,隨後於7日晨進駐薊縣以南20裏的孟家樓。
林彪在遵化擅自電令東北野戰軍後尾三個縱隊,放棄預先規定的繞道走熱河或山海關以北山地的路線,改沿北寧路經山海關直接入關。
12月8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的電報。電文說:
你們的首要任務是不使北平區敵人14個師逃至天津,其方法是以四個縱隊占領廊坊、香河一線,隔斷平、津聯係。
你們第二個任務是以一個縱隊及冀東地方兵團包圍唐山敵人三個師,使這部分敵人跑不掉。隻要北平、唐山兩區敵人跑不掉,天津、塘沽、蘆台之敵十個師就少有單獨逃跑的可能。
你們第三個任務是以一個縱隊隔斷天津、塘沽間的聯係,以三個縱隊攻殲塘沽、蘆台線上及從秦皇島撤回的敵人共十個師。
東北野戰軍主力向冀東地區疾進。
傅作義得知山海關有共軍大部隊向天津方向運動,判斷東北共軍主力已經入關,深感平、津交通有被截斷危險,北平、天津將受到嚴重威脅。
真是出乎意料,共軍又一次使他措手不及!
傅作義自言自語地說:“程子華部攻占密雲不過是個局部性行動,現在共軍主力幾天內就能到達平津地區,我真要一敗塗地?要不然怎麼連個準確的情報都沒有?空軍整天偵察,幾十萬的人馬竟然視而不見?”
撤,立即撤走,不能在這等死。可是,撤向綏遠,“中央軍”要違抗命令怎麼辦?撤向津塘,自己的隊伍在平津地區隻剩下二個師,35軍過不來又怎麼辦?再說這一撤,人家會說傅作義怯敵逃跑,自己的聲譽將會狼藉不堪!
撤,還是不撤?他權衡利弊,猶豫再三。
最後,傅作義決定再次收縮兵力,實行北平、天津、塘沽“分區防守”的方針,同時設法救出35軍。
遵照傅作義的命令,華北國民黨軍放棄了南口、昌平、通縣、宛平、唐山、蘆台、漢沽等地,第86、第87軍及剛到豐台的第62軍主力移到塘沽、天津,以加強津塘地區的防禦力量,確保塘沽海口,同時以第4兵團司令官李文兼北平城防司令,以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兼津塘防區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