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影響
意外發生之後,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被放射性物質“碘-131”所影響。目前,有人擔心20年前的鍶-90和銫-137還會對土壤造成汙染。而且,植物、昆蟲和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所以,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輻射會對當地人造成幾個世紀的影響。
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36小時,就開始疏散住在切爾諾貝利反應爐周圍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約116,000名住在核子廠方圓30公裏(相當於18英裏)內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經常會被稱為疏散區域(Zoion)。然而輻射所影響的範圍其實能散播至超過方圓30公裏外的地方。
核電廠爆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居民造成的長期影響一直備受爭議,有超過300,000人脫離了災難的威脅,但仍然有數百萬人繼續居住在汙染區內。然而,那些受到低劑量輻射所影響的人,幾乎沒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狀。但是仍不能夠確定其原因與放射性汙染的關聯。
同時,蘇聯當局在災難中設置了障礙:科學研究也許因為缺乏民主的透徹性而受到限製。在白俄羅斯、一個受官方質疑的科學家Yuri Bandazhevsky,因為錯誤評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馬力(1000 Bq/kg),而被國家監控組織所拘留。
俄國科學家報告指出,切爾諾貝利4號機反應爐總共有180至190噸的二氧化鈾以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他們也估計這些物質大約有5%-30%流到外麵。但根據曾經到過石棺反應爐做後續處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說反應爐內隻剩大約5%-10%的物質。反應爐的照片裏顯示了反應爐完全是空的。因為大火引發的高溫,讓許多輻射物質衝向大氣層高空,並向外四麵八方擴散。
在災難中,負責複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員,我們將他們稱為“清理人”。清理人在清理的過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劑量的輻射。根據俄羅斯的估計,大約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災變後的兩年內,進入離反應爐30公裏的範圍內清除輻射汙染物。
在被輻射汙染的地區裏,有許多小孩的輻射劑量高達50 戈雷(Gy)。這是因為他們在喝牛奶的過程中吸收了當地生產而被輻射汙染的牛奶,當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汙染,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許多研究發現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俄羅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狀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據日本原子彈爆炸的事後調查統計預期,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的白血病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增加。但直到目前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數量還不足以在統計學上推斷,並和輻射外泄有關。但是,事實證明了在切爾諾貝利地區裏,畸形嬰兒的出生率的確是升高了,有調察顯示證實是由輻射災難餘後的輻射塵,所導致的結果。
長期的健康影響 意外發生之後,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被放射性物質“碘-131”所影響。目前,有人擔心20年前的鍶-90和銫-137還會對土壤造成汙染。而且,植物、昆蟲和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所以,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輻射會對當地人造成幾個世紀的影響。
防禦措施
切爾諾貝利電廠並沒有因為4號機組出問題而停止運作,隻是封閉了電廠的4號機,並且用200米長的水泥與其他機組隔開,但由於缺乏能源,所以烏克蘭政府讓其他三個機組繼續運作。1991年在2號機組發生一場火災,烏克蘭政府當局隨後宣布2號機組無法修複,並須終止運作。1996年11月,在烏克蘭政府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協議下,1號機組停止運作。2000年11月烏克蘭政府總統列昂尼德。丹尼洛維奇。庫奇馬,在一個正式典禮上關閉了3號機組的運作。至此,整個切爾諾貝利發電廠就停止發電,永遠不再運作。
損毀的4號機組現正使用石棺水泥圍牆保護著以阻止輻射擴散,但這並非是一個永遠安全的做法。原因是在於當時以工業遙控機器人搭建的石棺正在嚴重地變舊。如果石棺倒塌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機組釋放出有輻射性的塵埃。這些石棺脆弱程度連一陣小型的地震,或一陣強烈的大風,都也可能引至其屋頂倒塌。因此,當局曾經研究出好幾種幫助圍牆的方案。
根據官方估計,發生事故後的反應爐內大約還有95%的燃料(180公噸),該批燃料的總放射性達約1800萬Ci(670 PBq)。 現時殘留在內的放射性物質已經硬化成陶瓷狀物質。它們主要在事故發生初期時,反應堆的核心碎片能在反應爐內四處流竄,並且和其他灰塵和熔岩狀的“燃料覆蓋物質”(fuel-g materials, FCM)構成。現時仍不能夠確定這些陶瓷狀物質何時會延緩釋放放射性物質。
透過秘密的估計,在該核電廠裏有至少有4公噸的放射性塵埃。不過,最新的估計已經調查了關於燃料的數量,並保持在反應堆中的份量。一些估計指出,現在安置在燃料反應堆內的總數量,大約隻有原先燃料的70%。由於爆炸,國際原子能機構因此失去了那5%的燃料。而且,一些清算人估計原先的燃料5 V10%,隻裝在這個石棺裏麵。
至於其他方麵,水繼續漏入反應爐。在整個反應堆大樓內,被淹沒的環境散播出放射性物質。而反應堆大樓的地下室,同時也緩慢地充滿被核燃料所汙染的物質,並且釋放出有放射性的廢物水。雖然已經修補了在屋頂上形成的洞口,但是該洞口也隻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惡化。
當這個石棺不能透氣時,加熱比加冷更加容易,這提升了在該核電廠的濕度水平。同時亦在反應爐的高濕度當中,繼續腐蝕這個石棺裏的混凝土和鋼。
目前反應爐的廢墟樓頂正是由該反應堆大樓所建造。兩個所謂“龐大的梁”,不單是支撐了反應爐的屋頂,還支援了其他倚賴架構的回應堆大樓牆。如果回應堆大樓的牆和反應爐的屋頂倒塌,驚人數量的放射性灰塵和粒子將會被直接釋放到空氣中,令輻射物質毀滅周圍的環境。
對反應爐更進一步的威脅的是石棺位置本身就已經很不安全,因為瓦礫正在差不多垂直的位置中,才能夠支持它。如果石棺的倒塌,將會進一步加重核電廠的壓力,同時散播出放射性物質。
這個石棺除了覆蓋已破壞的反應堆,也包含在4號反應堆上的殘餘放射性物質。當提出一個新的石棺設計時,隻能預期最多隻有100年的壽命。所以,永久的石棺建設將無疑對工程師來說,是一項具挑戰未來多代的工程。
事故評價
堵住汙染源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清除核輻射塵埃則是另一項艱巨的任務。一年之後,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難的核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被轉移在莫斯科一處公墓內,安葬他們用的是特製的鉛棺材!因為他們的遺體成為了足以汙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核塵埃幾乎無孔不入。核放射對烏克蘭地區數萬平方公裏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汙染。
烏克蘭共有250多萬人因切爾諾貝利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多萬名兒童。
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
在經濟 上,前蘇聯損失了約90億盧布:善後處理費用40多億盧布,農業和電力生產損失40多億盧布。專家估計,除核電站本身的損失外,僅清理一項就得花幾十億美元,如果全部加起來,可能達數百億美元。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區將對遊客開放(但必須穿防護服)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部長巴洛加12月12日宣布,從2011年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地區將對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計劃組織前往該地區參觀的經常性、係統性旅遊線路。
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在陪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考察切爾諾貝利地區時宣布,截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方向僅限於極限旅遊,不是大眾旅遊類型,隻針對幾家私人公司組織的外國遊客開放。巴洛加認為,切爾諾貝利地區領土應當向廣大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正在進行大量工作,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彙報工作成果,爭取在明年1月份使這種參觀成為經常性和係統性的旅遊形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支持烏克蘭緊急情況部的旅遊倡議,她表示,參觀切爾諾貝利地區可以讓人們了解悲劇曆史,再次認識核設施安全的重要性。雖然這是一段非常悲傷的曆史,但這種旅遊吸引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潛力。
烏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指出,用於全部覆蓋第4機組的新“掩體”將在2015年全部建成,這是一個長150米,寬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築,用於全部遮蓋第4機組連同此前建造的臨時性防護設施“石棺”。“掩體”項目由國際社會捐助支持,建設資金由八國集團和歐洲委員會成員國共28個國家負責籌措,建設基金由歐洲複興和開發銀行管理。該項目經過10多年的選擇和論證,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它應當切實有效地保護事故地區周圍環境,同時確保可部分安裝和拆卸有故障的和不可靠的結構,相信這套綜合性防護設施能在2015年建成並使用。此前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克柳耶夫宣布,由於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體”項目總造價已由2004年的5.05億歐元提高到現在的8.7億歐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承諾,聯合國今後仍將繼續全麵支持該項目建設,烏政府也應和國際夥伴就此繼續對話。
事故區開放
2011年1月1日消息,烏克蘭政府日前宣布,曆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現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廢墟周圍地區將變成一個新的旅遊景點。預計切爾諾貝利周圍地區從今天起將向遊客開放。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雖然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是慘痛的記憶像是仍在隱隱作痛的傷疤,沒有被人們遺忘。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影響遠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