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操縱員從反應堆堆芯抽出了至少205枝控製棒(這類型的反應堆共需要211枝),留下了六枝,而技術規範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於15枝控製棒的。
後續處理
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隻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製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測出了是致命量幾 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及覆蓋在上麵的石棺
百倍的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可是居民並沒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這是因為官方擔心會引起人民恐慌。許多人在撤離前就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若能立即撤離,則可大幅減少受害者數量及程度)。
事故後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到達現場,可是他們遲遲無法提交報告,蘇聯政府還不知道事情真相。終於在事件過了差不多一周後,莫斯科接到從瑞典政府發來的信息。此時輻射雲已經飄散到瑞典。蘇聯終於明白事情遠比他們想的嚴重。
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製住了輻射。但是這些負責清理的人員也受到嚴重的輻射傷害;原因之一為遙控機器人的技術限製,加上嚴重輻射線造成遙控機器人電子回路失效,因此許多最高汙染場所的清理仍依賴人力。
蘇聯政府把爆炸反應堆周圍30公裏半徑範圍劃為隔離區,撤走所有居民,用鐵絲網圍了起來,入口設有檢查站,隔離區內隻有定期換班的監測人員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其它三個還在發電的核反應堆 在切爾諾貝利附近被遺棄村莊普裏皮亞特
工作人員。特別是與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在同一主廠房建築物內,兩座反應堆中間共用排放放射性廢氣高煙囪的三號反應堆,又正常工作了19年。事故二十周年後,四號反應堆的石棺外表麵的照射度仍有750毫倫琴,遠高於20毫倫琴的安全值,加固石棺的焊接工人工作兩個小時就要輪換。隔離區內的平均照射度仍大於100毫倫琴。
隔離區以外是較重汙染的撤離區,平均照射度在60毫倫琴左右,個別地方可達150-200毫倫琴。再往外是輕度汙染的準撤離區,平均照射度在30毫倫琴。
主要影響
國家影響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份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
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電廠工作人員發現異常的輻射粒子粘在他們的衣服上,該電廠距離切爾諾貝利大約1100公裏。根據瑞典的研究,內容發現該輻射物並不是來自本地的核能電廠,他們懷疑是俄國核電廠出了的問題。當時瑞典曾透過外交管道向蘇聯詢問,但未獲證實。另外,法國政府宣稱輻射塵隻飄到德國及意大利的邊界。因為輻射塵的關係,意大利規定部份農作物禁止人們食用,例如蘑菇。法國政府為了避免引發民眾的恐懼,所以沒有做出類似的測量。
切爾諾貝利災難不隻汙染了周圍的鄉鎮,它還借由氣流的幫助,因此能夠沒有規律地往外麵散開。根據俄國及西方科學家的報告指出:掉落在俄國的輻射塵有60%在白俄羅斯。而由TORCH 2006的報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揮發粒子掉落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羅斯聯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極大的區域和烏克蘭北方的部份地區,都被輻射物質汙染。
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36小時,就開始疏散住在切爾諾貝利反應堆周圍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約116,000名住在核子廠方圓30公裏(相當於18英裏)內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經常會被稱為疏散區域(Zoion)。然而輻射所影響的範圍其實能散播至超過方圓30公裏外的地方。
核電廠爆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居民造成的長期影響一直備受爭議,有超過300,000人脫離了災難的威脅,但仍然有數百萬人繼續居住在汙染區內。然而,那些受到低劑量輻射所影響的人,幾乎沒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狀。但是仍不能夠確定其原因與放射性汙染的關聯。同時,前蘇聯當局在災難中設置了障礙:科學研究也許因為缺乏民主的透徹性而受到限製。在白俄羅斯、一個受官方質疑的科學家Yuri Bandazhevsky,,因為錯誤評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馬力(1000 Bq/kg) ,而被國家監控組織所拘留。
食物限製1986年4月,一些歐洲國家(除法國以外)已經強製實行食物限製,特別是菌類和牛奶。在災難過後20年,主要限製製造、運輸、消費過程中來自切爾諾貝利放射性塵埃的的食物汙染、尤其是對銫-137指標的控製,以防止它們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在瑞典和芬蘭的部分地區,部分肉類產品受到監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環境下生活的羚羊等等。在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瑞典,芬蘭,立陶宛和波蘭的某些地區,野味〔包括野豬、鹿等〕,野生蘑菇,漿果以及從湖裏打撈的食肉魚類的銫-137含量達到每千克幾千貝克。在德國一些野生蘑菇的銫-137含量甚至達到了40,000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報告,這些地區的平均水平約為6,800貝克/千克,是歐盟規定的600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歐盟委員會已經表示:“對於從這些成員國進口的某些食物的限製必須在未來維持多年”。
在英國,根據1985起實行的食物和環境保護條例(Food and EeAct、FEPA)爆炸之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從1986年起限製了放射行指標超過1000貝克/千克的綿羊的遷移和銷售。這項安全措施是根據歐盟委員會專家組第31項報告的建議而做出的。但是從1986年以來,受限製區域已經減少了96%:從一開始限製區域幾乎包括了9000個農場和400萬頭綿羊,到2006年已經遞減到374個農場大約750平方公裏的地區和約20萬頭綿羊。隻有坎布裏亞、北威爾士和蘇格蘭西南部的一些區域仍然受到限製。
在挪威,薩米人受到被汙染的食物的影響,有些馴鹿因為吃了地衣而受到汙染,因地衣在從空氣中獲取養分的過程中吸收了放射性微粒。
環境影響
在事故後,隔離區內變成部份野生動物的天堂。雖然動物也飽受輻射之苦,但比起人類對它們的傷害是非常輕微的,所以對它們而言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好事。在隔離區內的動物比如老鼠已適應了輻射,它們和沒受輻射影響地區的老鼠壽命大約相同。下列為隔離區內再度出現或被引入的動物:山貓、貓頭鷹、大白鷺、天鵝、疑似一隻熊、歐洲野牛、蒙古野馬、獾、河狸、野豬、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獺、浣熊、狼、水鳥、灰藍山雀、黑鬆雞、黑鸛、鶴、白尾雕。 獎勵災難調查員的蘇聯紀念章
切爾諾貝利論壇的報告於2005年九月份,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以及其他聯合國團體,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關於核事故的總體報告。報告指出事件死亡人數共達4000人,世界衛生組織更包括了死於核輻射的47名救災人員,和九名死於甲狀腺癌症的兒童。聯合國於2006年四月份公布世界衛生組織的結果,也許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於輻射塵地區(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地)。所以,總數達約9000名受害者。
歐洲議會議員(綠黨)一位來自綠黨的歐洲議會會員(member of the Europea),名叫Rebecca Harms。她受聯合國的委托,於2006年撰寫一份關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報告,報告名為TORCH。內容說明:“從輻射塵飄散的分布來看,白俄羅斯(其國土約22%)和奧地利(13%)是最受輻射塵汙染的地區。其他國家,例如烏克蘭 (5%)、芬蘭和瑞典皆受到高程度上的汙染 (汙染程度:> 40,000 Bq/m,銫-137)。更有80%的輻射塵飄至摩爾多瓦,和歐洲的土耳其、斯洛文尼亞、瑞士。而斯洛伐克則受到較低程度上的汙染 (汙染程度:> 4,000 Bq/m,銫-137)。另外,德國44%和英國34%境內地區均受輻射塵的汙染。”
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ioifiittee oomic RadiatioORCH所報告裏的汙染地區不夠全麵,認為還有更多地區的汙染程度會超過40,000或4,000 Bq/m,銫-137.
TORCH報告於2006年另外指出“預計將會有更多,因這次事故而導致出的放射性物質碘-131(增加引起甲狀腺癌的主要物質),會散布至前蘇聯之外等地。有機會患上甲狀腺癌的地區,例如捷克和英國,他們均提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決西歐方麵的癌症問題。”此次報告主要預計會額外有30,000至60,000人死於癌症,還預計當中會有18,000至66,000名白俄羅斯人患上甲狀腺癌。此外,當局表示這些病症當中,還會有很多潛在因素。因此,當局將無法於2006年初期準確地預計出正確的資料。不僅如此,當局更指出“大部份固體癌症的潛伏期大約是在20至60年”。意外發生後的二十年,平均有約40%的癌症個案於白俄羅斯地區上升,即當年最受輻射塵所汙染的地區。”從2005年的討論會更顯示,近期有45歲以下女性患上乳癌的個案亦有所上升。另外,TORCH報告也說明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兩項非癌症疾病有關,它們是白內障和心血管疾病。”按照剛才的報告,人類自然組織寫了一段文字,內容是:“眾所周知,輻射能夠更改變以及破壞人類的基因和染色體。”“基因變種以及未來疾病的演變和傷害是有關聯的,但結果則較難預測。從另一方麵來探討這問題,有人研究過由事故所影響的基因演變。結果顯示,白俄羅斯人的germlielite幹細胞裏的確有著雙重的增長。”
綠色和平組織烏克蘭衛生局局長於2006年,發現有約240萬的烏克蘭人(包括428,000名兒童)受到這次事故的輻射塵,而導致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又指境內流徙人士亦受到同樣的問題。 另一項研究指稱,瑞典的死亡率有提高的傾向, 根據切爾諾貝利清理協會的報告指出,組織裏大約有600,000名清理人,當中就有10%清理人犧牲,165000名殘廢。另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ional Agency for Researcer)於2006年四月份報告,主題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釋放出的輻射塵,所導致在歐洲癌症人士的資料統計”。但是,他們又稱癌症人士的統計數目,較難做出一個較準確的統計表。當然,結果顯示出的是,現今歐洲癌症人士並沒有任何上升的趨勢。另外,例如在汙染地區患上甲狀腺癌症的話,就一定是被事故裏的輻射塵所感染。但其實最終的是,按照線性無門檻模型(lihreshold model)在癌症方麵上的研究,說出可能會在2065年之內,額外會有16,000多人死於癌症。他們的預計方針,是根據95%信賴區間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