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家和則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幫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之有也。伏望大人察男之誌!即此敬稟叔父之人,恕不另具。

——《曾國藩家書》

白話

家庭和睦,那福澤自然產生。如果一家之中,哥哥說了的話,弟弟無不奉行;弟弟有請求,哥哥總是答應,充滿和氣而家道不興旺的,從來沒有見過。相反的,如果不失敗,也從來沒有見過。希望大人體諒兒子的心誌!就以這封信稟告叔父大人,恕我不另寫了。

家訓史話

郭子儀是中唐名臣,安史之亂時,他屢立大功,史家評價他對唐朝有“再造之功”。因此唐代宗十分倚重他。而且,郭子儀的為人也十分忠懇,贏得天下人們的普遍讚譽。

郭家是一個大家族,長安城中的親仁裏1/4為郭宅所占。郭子儀有八子七婿,都是顯貴出身。

唐代宗有女,號為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為妻。古代常把公主叫“金枝玉葉”。唐製,公主下嫁,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則拱手不答。郭曖年少氣盛,對這一禮儀十分看不慣,但因為是新婚不便發作。 不久,郭曖的母親過生日,所有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去拜壽,郭曖便讓升平公主也出去拜壽。公主當時十五六歲,她生長在皇宮,哪見過自己給別人行禮的事情,便說什麼也不去下拜。於是,圍繞著拜不拜婆婆一事,小夫妻不禁反目,郭曖動手打了公主。郭曖在氣頭上說:“你倚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屑做天子呢!”

升平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哪能忍得了郭曖的打罵?一氣之下跑回宮去,在代宗麵前哭哭啼啼地告了一狀。 唐代宗不是一個糊塗的皇帝,他對公主說:“他父親實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天下豈是我李家所有?” 剛好這時郭子儀回來了,聽說兒子把公主打回了皇宮,他又急又怕,忙把郭曖捆綁起來,押到皇宮,請唐代宗發落,自己則跪在一邊請罪。

唐代宗一見,急命左右人扶起郭子儀,笑道:“不癡不聾,不做阿家翁。小兒女閨闈之言,怎麼能在意呢?”於是代宗下令將郭曖鬆綁,並將勸好的升平公主一同打發回府。歸府後,郭子儀嚴厲地訓斥了郭曖,又令仆人用板子打了他數十下,以教訓他出言犯上之罪。

據傳由於郭曖和升平公主之間鬧了拜不拜公婆的矛盾,唐代宗便想改定公主出嫁時拜見舅姑的禮儀。可能由於朝廷事情太多,沒有改定。直到公元780年,唐朝才正式下詔,公主拜見舅姑及丈夫的叔、伯、兄、姐的禮儀,和普通人家一樣。

古訓今鑒

尊敬尊長,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人家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要求。即使是公主也應該長幼有序。看來家法與國法都很重要,雖然範圍不同,針對的人有區別,禮法是兩者的基本準則。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