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起家之人,見所作事無不如意,以為智術巧妙如此,不知其命分偶然,誌氣洋洋,貪取圖得。又自以為獨能久遠,不可破壞,豈不為造物者所竊笑?蓋其破壞之人,或已生於其家,曰子曰孫,朝夕環立於其側者,他日為父祖破壞生事之人,恨其父祖目不及見耳。前輩有建第宅,宴工匠於東廡曰:“此造宅之人。”宴子弟於西廡曰:“此賣宅之人。”後果如其言。近世士大夫有言:“目所可見者,漫爾經營;目所不及見者,不須置之謀慮。”此有識君子知非人力所及,其胸中寬泰,與蔽迷之人如何。

——《袁氏世範》

白話

創立家業的人,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沒有不稱心如意的,就認為自己的智謀已經十分巧妙高明了。不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命運裏偶然的事,得意洋洋,貪婪索取,不知滿足。自認為家業能夠永遠興盛下去,不能被敗壞,這種想法能不為造物者所恥笑嗎?那些敗壞家業的人早已生在了他們家,或是兒子或是孫子,每天環立在他身邊的,都是有朝一日會敗壞父輩祖輩創立的家業的人。隻可惜他們的父輩祖輩看不到這些人傾家蕩產了。前輩有人建造宅第房屋,在東廂房宴請工匠說:“這是建造宅第的人。”在西廂房宴請自家子弟,說:“這些是將來賣掉宅第的人。”後來發生的事果然應驗了他的話。近世有個士大夫說:“能夠看見的,就慢慢地經營好了;不能夠看見的,就不用去謀劃考慮了。”這是有見識的人知道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所以,他心中寬緩安定,和那些被遮蔽迷惑的人相比,當然是有所不同的。

家訓史話

魯國的大夫公父文伯退朝後,去拜見母親。母親正在織布,文伯說:“像我們這樣富有的人家,其主人還用得著親自紡織嗎?您這樣做會讓季孫不高興的,人家會說我們這樣富有還不能安心侍奉國君?”母親聽了他的話,歎了口氣說:“魯國難道要滅亡了嗎?但你難道不知道魯國使僮子備官嗎?王後要親自做帽子上的裝飾物玄紞,公侯的夫人再為它加上紘綖,卿的妻子要製做緇帶,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元士的妻子要製做朝服,從下士到一般百姓,都要做衣服給丈夫穿。春天秋天祭祀土神的時候,人人都要忙碌,冬天祭祀的時候,也要有所貢獻。不論男女,都要為國效勞,延誤時間或做錯事,都要受到處罰,這是古代就有的製度。現在我守了寡,你又僅是個大夫,我們兢兢業業,還怕不能承繼先人之誌,如果再懈怠懶惰,怎能辭其咎?我希望把一切都做好,並且時時警戒自己說:‘一定要對得起先人。’你現在卻說:‘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你以這樣的認識和態度繼承你父親的官爵,我擔心你父親穆伯沒有好的繼承人了。”

古訓今鑒

治家和治國一樣的道理,不管你是王公將相還是貧民百姓,在家境富裕的時候不能得意忘形,任意揮霍。在家境貧寒的時候也要保持禮節,教育子女習讀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