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王家大宅院(1 / 1)

王家宅院坐落在綿山腳下風景秀美的靈石縣靜升鎮。王家宅院依山建勢,梯度推進,在黃土坡上創造了建築的奇跡:遠遠望去,屋舍院落由高到低,有序排列,堡牆環繞,院門密閉,儼然一座壁壘森嚴的中世紀城堡。

王家大院經曆了清朝康熙、乾隆、嘉慶幾個朝代的修建,建築總麵積達到15萬平方米。目前對外開放的部分是高家崖和紅門堡,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麵積4.5萬平方米,院落54座,房屋1052間。從高家崖的門樓往下看,大院下麵有兩處宅院,分屬王家的兩位管家。他們當年經營修建高家崖的住宅群,東家給的銀兩沒動,隻是用了15年的利息完成了任務,於是主人獎給了他們兩套院子。僅用利息就建起這般規模的宅子,當年王家的財富之多可以想象。

高家崖為東院部分,嘉慶元年(1796)開始修建,嘉慶十六年(1811)竣工,是一個不規則形的城堡串聯住宅群,麵積達到11%728平方米,大小院落26座,房屋218間。高家崖的兩個主院為靜升王氏17世王汝聰、王汝成兄弟的宅院,均為前堂後室三進式四合院,堡牆高築,四門俱全。東門供家人平時出入,南門為貴客登臨時啟用,西門與紅門堡相連,北門為護院人出入通道。院門前有高大的照壁、上馬石、旗杆石、鎮宅石獅,營造出整肅莊嚴的氣氛。每院的正房都是傍山鑿土建造成的窯洞,一排五間或三間,正房的台階比廂房要高出一兩級,窯洞造型是北方傳統的拱形窯,門窗也相應在上方加工成圓弧狀,更多變化。每一家都有各自的廚院、私塾,也有共同的書院、花園、長工院、圍院、祭祖閣、繡樓,大大小小的65道門,將全院上下竄通,同時造成視覺上的參差美。站在王家瞻月台觀景,腳下是喧鬧的鎮子,遠處是潺潺小溪,更遠一些的地方是海拔2000米的巍巍綿山,借景布局,依山建勢。王家大院順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當你站在每一院的高台上遠眺時,都會有天地寬闊、心曠神怡之感。

西部紅門堡,也叫恒貞堡,“恒貞”取自《易經》“恒,亨,無咎,利貞”,希望族人遵守道德規範,永保家族興盛。紅門堡建於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1739—1793),曆時半個多世紀,總麵積19%800平方米,大小院落28座,房屋834間。紅門堡院落的大體格局呈“王”字形,合族建堡,人多勢眾,依山建堡,鱗次櫛比,廳堂樓部長,上下呼應。門門有匾額,院院有楹聯,堡中各門庭也依照官位品級的高低又有區別,其中的中憲大夫第、奉直大夫第、州司馬等宅子,豪華講究,其餘較為簡樸。王家有官職的人較多,五品以上官的住宅為二進或四進的四合院,等級分明,長幼有序,分東西中三路,前堂後室,功能齊全,裝飾也更華麗一些。其中王氏16世孫王寅德的司馬院,就是一個四進院落,1條甬道,7塊門匾,4個院子建築設計中的主題是“加官”、“進祿”、“增福”、“添壽”。

王家院裏的雕刻功夫最深,圖案最美,精致的石雕、磚雕、木雕藝術,使得滿院生輝。高1.6米、長0.6米、厚0.3米的10塊牆基石,分別砌在正窯、廂窯的窯腿上,上麵有“五子奪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飛馬報喜”、“吳牛喘月”、“海馬流雲”等傳說故事,以及二十四孝中的“漢江革行傭供母”、“唐夫人乳姑奉親”等。這些裝飾,既有建築上營造氛圍的作用,又有教化的功能,達到了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境界。王家出資修建的文廟前,立有雙麵鏤空的磚雕“鯉魚躍龍門”午壁,壁高7米,長10米,厚1米,龍門巍巍,波濤洶湧,1條鯉魚衝浪而出,頭已成龍,尾巴是魚,波上雲霧之中二龍鱗爪首尾若隱或現,另有7尾鯉魚分列龍門左右,逐浪追波,躍躍欲試,充斥著動感之美,彰顯著人性之真。

王家大院的以窗作畫藝術達到了極致,由“鳳戲牡丹”、“喜鵲登梅”、“一品青蓮”、“杏林春宴”、“勁鬆修竹”等數幅工藝圖案組成的窗景取代了簡單幾何線條的窗欞,主人足不出戶就可置身於如畫美景,化景物為情思,情景交融,倍添美感。

兩次來到王家大院的中國建築史學會顧問鄭孝燮先生說這個地方“百來不厭,百看不厭”。

1996年10月,陪同中國傳統民居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陸元鼎一同參觀王家大院的中國民居研究部高級建築師劉金鍾為王家大院題詞:“天上取樣人間造,雕藝精湛世上絕。”高家崖建築群於1997年8月18日正式開放,紅門堡建築群於1998年8月18日正式開放。幾年來,王家宅院的旅遊人數激增,2001年五一節假日期間,王家大院的旅遊門票收入躍居全省各旅遊點之冠。

§§第五章 尊師重教的宅院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