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對大師的崇拜及其他 棋迷對大師的崇拜,其實更多的時候,並不是五體投地的膜拜,而隻是一種佩服,一種景仰,一種英雄相惜或者是自歎弗如的感覺。而在社交場合,對大師和特大們表示仰慕,更可能是出於禮貌和修養。 現實生活裏,沒有幾個人會認為象棋大師是高高在上的聖人。不僅對象棋大師,即便對當紅的歌星與政客,學界泰鬥與商界巨賈,也是如此。梁朝偉的粉絲們頂多是喜歡他與擁護他,把他當作性幻想的對象而已,絕不可能拿他當聖人。而喜歡也好,擁護也好,跟崇拜已經是兩個概念。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勃蘭登堡門前的日耳曼少女們成千上萬條手臂齊刷刷伸向元首的座車,六十年代中國的天安門廣場,上百萬人同時山呼萬歲。人類在經曆了這些狂熱的危險的崇拜場麵之後,早已理性了許多,也安全了許多。從文藝複興,到啟蒙運動,再到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的人文理念早已播撒到全世界,中國人雖然醒得晚一些,但是今天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還是有了公民意識,麵對牛B哄哄的風光人物,一個高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也會發一聲詰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是,象棋大師作為普通人,其超長的一麵,還是讓我們肅然起敬。 棋人比政客單純,比商人厚道,比學者簡單,他們在一個小小的天地裏廝守著那份快樂,迷戀於那片奇妙,對外麵的世界充滿困惑,甚至無所適從。他們永遠無害於社會,他們即使想當蛀蟲都沒有機會。而作為普通人,他們的才華與智慧,贏得了我們的尊敬。這種尊敬,不是對金錢的崇拜,也不是對權力的膜拜,而是對平凡人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的崇敬。大師們創造的招法,留下的名局,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歡愉,在後世仍能產生強烈的美感,他們的傑作收進典籍,傳之後世,就構成了人類文明的一章一節一段一行。正如楊官?大師已經遠去,但他的《弈林新編》永遠留了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大師們可以算作傳統文化的傳人,中華文明的使者,鍛造美麗的工匠。 不管象棋大師們是如何的平凡與質樸,當我們閱讀四百多年前的《適情雅趣》和兩百年前的《淵深海闊》時,當我們為那些鬼斧神工,妙不可言的招法拍案驚奇,擊節讚歎時,我們總是無法抑製對先人的崇敬,對人類智慧的崇敬。 如果你仔細拆過許銀川的對局,發現他總是在波平如鏡,月色融融,不見刀光劍影,隻有蛺蝶穿花的局麵下,將對手置於絕境,如同武俠小說中的絕頂高人,飛花摘葉皆可傷身;如果你發現胡榮華的對局總是奇思妙想,石破天驚,大氣磅礴,行雲流水;如果你發現自己下一盤盲棋都感吃力,柳大華卻能下十九盤盲棋……
如果你有了這些發現,你就很難不產生敬畏之心。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到中國,真正敬仰他的,隻有被譽為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天才詩人徐誌摩,和大學者胡適之,他們因為了解大師而愈發尊敬大師,而亂世軍閥和村夫,是沒有誰買泰戈爾的帳的。都說距離產生美感,但距離太遠時美感也就無法產生了。 我們的時代是英雄無力的時代,但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尊敬我們心中的泰戈爾。 在一個庸俗的年代,我們有權清高,但是稍稍不慎,我們就會鄙薄一個長年累月在巷口修車的老者,豔羨那些華堂大廈裏的成功人士;盡管老者的一生都在勞作,一生都在為南來北往的路人服務,成功人士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劣跡和前科。 在一個人心浮躁,分配不公的年代,我們難免有仇富心理,難免會問一聲:僅憑誠實勞動,合法經營,那些富人們是如何賺得驚人的財富的,但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嫉妒比爾蓋茨,因為比爾蓋茨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巨大的智慧換得了巨大的財富,他的財富再多,都是幹幹淨淨的,沒有銅臭,也沒有血汙。就像許銀川贏得十萬美元的BGN大獎,沒有人會因此想把他推向經濟法庭。 我們從小生長在一個受人欺辱的環境裏,很容易因為自己上過小學就藐視文盲,很容易因為自己是二等丫鬟晴雯就欺負三等丫鬟金釧,但是我們無權認定,象棋大師們沒有文化。 象棋本身就是文化。如果不具備從容淡定,寵辱不驚的文化特質,不具備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文化稟賦,就算你有良好的智商,也未必能成為象棋大師。大師們可能沒有文憑,但文憑不等於文化。文憑是別人頒發的,文化卻是自身積累的。中國的象棋大師們,由於曆史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以及運動生涯的限製,確實有一些人沒有很高的文憑,但是如果你真正走近他,了解他,這樣的走近和了解不是社交場合的一次飯局,不是使勁的握手和禮貌的寒暄,而是深入的交流,敞亮的溝通,你會發現,大師的身上蘊含太多的文化元素,不論他的外表有多麼的樸素乃至寒酸,那些文化元素卻揮之不去,欲掩還留。 反觀我們的身邊,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多少庸人懷揣名利之心,拿到了碩士博士文憑,但他們思維僵化,缺少才氣,創造力更是無從談起,甚至連一顆感恩的心也沒有,這樣的人能算文化人嗎?中國的知識分子們每年發表的論文都高居世界第一,但能轉化為生產力的科技成果卻少得不成比例,為什麼?就因為大多數論文都是,隻為評定職稱和學位的時候用一下,事後就扔廢紙簍了,而科技成果卻需要真東西,需要創造力,需要靈光一現全盤皆活的妙招。 如果說,我們的社會,文憑與文化已經等同,那麼文化的本義又是什麼? 抬眼望去,紅塵滾滾,物欲橫流。物欲橫流的社會倒也不一定就是壞事,總要經曆這樣的一個轉型期,社會才會和諧,人心才會安定,但問題是,物欲橫流的社會,卻處處張貼著文化的標簽,這就有些令人作嘔。什麼飲食文化,服裝文化,汽車文化,性文化……似乎一切東西都與文化沾上了邊。說實在的,這些年來,隻要文化這個詞一提起,我們立刻就會反胃。文化早已淪落風塵,早已成了附庸風雅的裝飾品,加官進爵的敲門磚。 如果你一不小心當了官,而你還沒有一張像樣的文憑,這很好辦,隻要你想要,馬上就有人給你送來,而文憑到手,你就可能升任更大的官,升了更大的官,當然也就成為更大的知識分子。互為因果,循環往複。於是,就有了上千的院士,上萬的高官。高官都是為民服務的,所以越多越好。院士者,乃學術大家也,科技泰鬥也。地上有了幾千座泰山,天上有了幾千顆北鬥,人間有了幾千名院士,泰山也就不顯其高,北鬥也就失其光亮,院士也離我們不再遙遠了。 而象棋大師卻依然少得可憐,是兩院院士的十分之一,是野生大熊貓的八分之一,六百萬人裏才有一個,珍稀,瀕危,苦大仇深,舉止畏縮,可能比巷口修車的老頭還遭人鄙視。 但是智者終究是智者,庸才終究是庸才。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喬丹批評羅德曼,離開籃板,你一無所值。這樣的批評不但沒錯,而且適用於所有的人。問題是,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人們的眼光隻盯著籃板或者棋盤,所以羅德曼永遠是羅德曼,象棋大師永遠是象棋大師。即使在其他領域十分低能,但大師們在棋盤上的光芒就連上帝也遮掩不住。上帝是公平的,他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如果你在所有的領域都很平庸,你就該毫不羞澀地承認,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庸才,辜負了上帝的期望。
胡榮華,中國象棋一代宗師,論文憑,隻有小學畢業,卻在中國最牛的學府裏多次演講,讓那些年輕自負,笑傲蒼穹的學子們完全折服;多次在電台電視台主持節目,次次滿意,場場成功,讓資深的媒體人敬佩不已;許許多多次答記者問都是妙語連珠,應對得體。麵對這樣一位博覽群書,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曆和社會經驗的棋壇巨匠,除了無知無畏者,誰敢說他沒有文化? 許銀川,中國象棋第一人,論文憑,也隻是個普普通通的本科,中國每年都有數百萬名本科生走出校門,但是許銀川,這麼多年隻出了一個。他的棋,如深山道人,深不可測,如果沒有高深的哲學素養和文化底蘊,誰能達到這個境界?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北京街頭的象棋攤上,經常會看到一個小姑娘,棋下的很好。小姑娘長大後成了一名心理學博士,也成了當時中國現役運動員中第一位博士,同時還是中國第一位用外文寫書在國外出書的運動員。她的名字叫謝軍。她的故事告訴你,棋人也是有文化的。 主持央視象棋節目的張強和郭莉萍,倆人都是名校畢業,這倆能在小小棋枰上長年累月年複一年的滔滔不絕,口吐蓮花,如果沒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及時不斷的“充電”,恐怕早就才思枯竭了。 其實現在的棋人,大多都是有文憑的了,這裏不妨再羅列幾位:黎德玲和金海英是北大碩士,李軒和才溢是北大學士,王天一和任剛是北大在讀,李默是清華在讀,黨斐是華中理工大學在讀。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是特招的,就算是特招,也是要有一點本錢的。 雖然我們的時代,對財富的追逐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人生主題,但依然有一些小小的群體,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追求著財富之外的一些東西。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理念。我們無權鄙薄他人。我們隻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快快樂樂。我們的生命從來都是由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麵所組成。 大約四百年前,“五月花號”上的一群清教徒,辭別了強大而富庶的大英帝國,揚帆遠航,飄洋過海,不是為了黃金和象牙,僅僅為了尋找一片精神淨土。最終,他們的後人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迅速拓展為世界的一極。 當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出現了一個讓全世界都談虎色變的阿拉伯人,他有著幾十億的美元儲蓄,他可以開名車,住豪宅,環球旅遊,過一種非常舒坦的物質生活,但他卻選擇鑽山洞,炸高樓,提心吊膽,處處躲藏,過一種不是人過的日子。而他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他的宗教理想。他的名字叫本拉登。 人類社會,永遠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理想主義者,他們精心打理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對物質生活卻渾然忘卻。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河流才不會幹涸,生活才不會單調,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而中國象棋,又何嚐不是一個清寒而優美的精神村落?這個村落曾經輝煌繁盛,並且長盛不衰,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眾所周知的政治效應和經濟誘惑,那個名叫圍棋的鄰村,一下子火了起來,象棋這座古老的村落才變得人煙寥寥,日漸式微。 但是,一個有著千年傳承的富含文化底蘊的村落是不會輕易消亡的。當體育發展的大方向從奧運戰略走向全民健身時,當文化體育脫離它不應承載的政治負荷時,當我們第一次在奧運會上為菲爾普斯這樣的外國運動員呐喊加油時,當智運會和亞運會上中國象棋堂而皇之的闖入時,有一種期待開始在我們的體內萌動。 我們期待,隨著國力的提升和國民自信心的增長,象棋能重新擺上千家萬戶的溫暖的客廳。
象棋大師是個木桶
一個問題一直解釋不清,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具備象棋大師的基本素質,但能成為大師的卻少之又少,成為大師真的很難嗎?業餘棋手與職業棋手、象棋大師的差距到底有多遠?前些天,看了三笑殺人刀 (zhenglz)老兄的“大師的低級錯誤”一帖及壇友們的跟帖,俺深受啟發,終於領悟到,象棋大師沒有什麼特別的,隻不過是一隻裝水的木桶! 大家知道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即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組成桶的最短一塊木板決定的,而不是由最長一塊木板決定的。從這個道理上來說,象棋大師就是一隻最短的木板都達到1米的木桶,以下稱象棋大桶,如果這個木桶又有幾塊木板長到了1米5,那麼就可稱之為特級大桶。 現在就可以很形象地解釋業餘桶和職業桶的區別了。首先說說職業桶的製造過程,上好的木材被送到木盆基地(棋校),在那裏學習基本的棋理,常見的布局、中局、殘局盤麵,被做成一隻隻可以裝水的小木盆。然後,一些木盆通過努力木板開始長高,初步具有了木桶的輪廓,於是這些木盆又被送到木桶公司(棋院)。在那裏,有專門的箍桶匠對木盆進行再加工,促進其較短木板的生長,加強各塊木板之間的聯係,使之最終成為一隻職業桶。了解了職業桶的製造過程後就很容易理解業餘桶和職業桶之間的差距了。職業桶之間的較量,比的是整個桶的容量。而業餘桶――其實嚴格來說還不應該稱之為桶,因為他們僅僅是由若幹塊長短不一的木板(而且有的木板上還有不少破洞)構成的一個立體結構而已――之間的較量,並不是比整個桶的容量,而是比的其中某一塊木板的長度,而且更關鍵的是,很多業餘桶還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最長的那塊木板對付對方較短的木板,所以在實戰中,業餘桶雖然有時也會走出令人叫絕的妙招,但更多情況下會走出一些有悖棋理,明顯吃虧的漏招。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棋手有時能贏高手,但有時又會輸給低手的原因。 最後再介紹一下縮小與象棋大桶差距的具體方法:一種快速、簡單的方法是找到你最長的木板,對它進行加強,使它更長,並且在對局中盡量多使用這塊木板,這樣你就可以冒充象棋大桶嚇唬嚇唬業餘桶了。但這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如果遇到真正的高手,他們會躲開你最長的木板,從你的短處攻擊你,那時就露餡了。真正提高棋藝的方法是不停地加長你最短的一塊木板,增大你的整體容量,這雖然是很辛苦很枯燥的過程,但卻是最終成為一隻象棋大桶的唯一途徑!
九) 學習象棋的方法 一、學習象棋首先要學會一些基礎知識,明確棋規的要求,學會記錄,這樣能為自學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在對局中總結經驗教訓,多方麵吸取古今棋譜中的精華,以免走彎路。隻有嚴格地按棋規要求自己,舉子則動,落子無悔,不許回著,遵守對局時間,養成良好棋風,勝不驕,敗不餒,注意品德修養,才能為棋藝和品德兼優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象棋要從對局中如何搶先開始,每著棋都是為了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精練的著法把自己的子力走向主動地位,使對方子力處於被動地位,造成一種勇不可擋之勢,構成取勝的先決條件。在戰鬥中不斷擴大優勢,各個擊破和消滅對方的子力,最後取得勝利。這種搶先的方法就是開局法,從開局到中局到殘局,都離不開“搶先”,在開局階段就是布置兵力的布陣階段。開局搶奪了先手爭取了主動,就給勝利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首先要學會各種不同的開局法。 在學習各種開局的過程中,主要是學習各種開局有哪些特點,起什麼作用。同時還要學會在開局布陣中的各種變化。總之,要學其精華,不要死記硬背套路,既要知道各種老的走法,又要不斷創新,要認真學習開局中的各種經驗及教訓,熟中才能生巧,溫故才能知新。因此必須有選擇、有重點地從基本開局學起,要學會搶先。 三、要“知彼知己”講究戰略戰術,對方擺的是什麼陣?我方擺的是什麼陣?雙方子力的動向,優勢是什麼?弱點是什麼?從形勢的分析到戰略戰術的選擇,必須有根據。避免走盲棋,始終要明確主攻的方向,從局部到整體,統觀全局。 學習象棋主要是學習鬥智的藝術。一盤棋要取得勝利,離不開科學的運用兵法,為了搶先奪勢,就要有虛有實,有時集中兵力有時聲東擊西,攻其弱點,有時布下陷阱誘敵深入,或攻其不備乘虛而人。所以在學棋的過程中要智勇雙全,把每盤棋為什麼勝、為什麼和、為什麼敗的道理找出來。從中找出哪些著法走對了,哪些著法走錯了,對影響全局的著法要進行分析研究,這樣就會抓住關鍵,找到規律,使自己能在戰略戰術的指導下行棋作戰。 四、學練結合,要先熟練一種開局,確定先手走什麼後手走什麼。邊學邊對局,使自己真正學會一種開局法及其各種變化。這是學會入門,是實踐的過程,不然千頭萬緒不能一下子都學會,隻有這樣學才能少而精,在較短的時間有較大的收獲。 下棋實踐階段要找棋力相當的或比自己水平高的棋手下棋,不斷地戰勝能夠勝自己棋手的過程,就是棋藝水平提高的過程。棋藝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隻有在比賽的成績上來回答。這也是檢查學習是否有成效的一麵鏡子。 五、學會查找“官子”,學習並會應用各種實用殘局,還要學會在中殘局的複雜變化中審局度勢,精選著法的能力。把應該走的子排排號走哪個子最好,要反複計算再決定著法。這就是查找“官子”。在看古譜或名局欣賞過程中,都要反複驗證對照自己在查找“官子”方麵的能力,同時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在走棋過程中不斷地減少或不走軟著、空著、劣著、敗著的同時,也就是增強查找“官子”能力的時候,也是不斷提高棋藝水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