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想象力即創造力。它對科技來說,是智慧的鑽石,發明的先導;
對藝術來說,是一對飛天的翅膀;對社會來說,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自幼對孩子給以想象力的訓練,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圍棋隻有黑白兩子,看起來十分簡單,可世間事往往愈簡單者愈複雜。試想黑白兩子下出的圍棋對局,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盤,卻“千古無同局”。一子下去,往往弈者胸中已有全局,中間或暗藏殺機,或聲東擊西,或暗渡陳倉,或困獸猶鬥,或雲開霧散,或妙手回春等等,真所謂變幻莫測,妙趣橫生。所有這一切,都需豐富的想象力。
(五)思維力的發展
思維――作為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一種特有的精神活動,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整個認識過程。思維有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之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雖是右腦與左腦分工產生的,但又關係密切,相輔相成。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思維發展是由形象思維漸入邏輯思維的。倘若在兒童時期有意給以邏輯思維的訓練,不僅增強其思考問題的條理性和發展思路的連慣性,而且對形象思維亦有促進作用。
圍棋對局,實際上是對少兒進行的一種現實數學課,靠的就是邏輯思維。下棋離不開計算,“氣”和“目”的計算貫穿始終;還有得失利弊的計算、轉換大小的計算、全局和局部的計算、劫和官子的計算以及更為複雜的幾塊棋扭在一起的死活計算等到等。一盤棋,幾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靜思考,慎思選擇,鄭重應對。
二、圍棋與學生心理潛能素質的開發
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就是力圖使學生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強,情緒穩定,承受力強,意誌堅定等。而圍棋教學對這幾方麵的培養有其獨到之處。
俗話說:“棋局如人生。”這不僅是因為棋局的變化如同人生一樣複雜多變,風雲突起,難以把握,而且一局棋進行的攻防、取舍、剛柔、進退、虛實、預定目標與實現目標等,幾乎都是矛盾的出現、解決、統一,在表現出棋手對棋局的判斷、棋理的運用的同時,更將棋手的情緒、意誌、毅力等淋漓盡致地綜合體現出來,恰如一個人對紛繁錯綜的世界一樣。
一局棋局總是表現出優勢與劣勢。情緒自控力差的學生,往往在優勢時盲目貪功,粗心大意,得意洋洋;處於劣勢時則容易情緒急躁,垂頭喪氣。經常下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急躁和優柔寡斷的不良性情,增強戰勝困難的意誌、毅力和勇氣,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素質。學生複盤探討時,或多或少能使學生接受經驗教訓,理解勝負之因除技藝之外的意誌、毅力、情緒等因素,從而逐步彌補改正之,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境界。另外,依靠頑強的意誌和毅力戰勝癌魔的陳祖德、藤澤秀行,被車撞成重傷堅持參加比賽,誕生“輪椅上的名局”的趙治勳,更是培養學生堅強意誌的生動教材。
陳毅元帥曾賦詩雲:“棋雖小道,品德最尊”。下棋,不僅僅是比棋藝比計算比判斷,而且是比毅力比禮儀的境界。思想境界低者,見小不見大,見實不見虛,雖然可能聰明,但仍易輸棋;禮儀不周者,精力易分散,計算便易失誤,依然要輸棋。幫助學生局後分析敗因勝因,既著眼於棋藝,又著眼於意誌、禮儀、情緒等因素。長此以往,不僅提高純粹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精神品位。
社會交往價值
圍棋強調個體是集體的一部分,重視的是整體利益。圍棋的個體是平等的,沒有特殊職位,在實踐中,集體的價值大於個體,這一點非常重要,棋手們往往為了擾亂或牽製對方而犧牲幾個子,更有智者,會製造局麵引誘對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圍棋在許多情況下不是個體活動,始終在與教師交流,與對手對抗,與隊友協作,如課堂教學、訓練對局、網絡圍棋、團體賽、個人賽、擂台賽、聯棋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圍棋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圍棋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圍棋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圍棋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圍棋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