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下圍棋的境界(1 / 3)

學棋者,境界為先。為人的心境、下棋的意境是棋手的追求。

1.禪家有三境:

第一境: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蹤跡。略相當於“戒”。注重表麵現象,欲求其本質,心力所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沒有超出塵世物求。

初學棋者,大多因一時興起,覺得自己有個聰慧的腦袋,於是滿腔熱血衝入了棋圈。而對學習棋藝的根本何在?可能沒有太多的在意。在下以為,棋藝的根本在於能夠給您提供一個修身養性的方法,而不是爭強好勝的武器。故棋藝初學者首先應戒,戒嗔、戒驕、戒躁、戒欲,不以物喜,不以欲猶。

第二境:空山無人,花開水流。略相當於“定”。初步認識到本體,將要超脫而未超脫,已超脫搜尋現象之欲,心靈歸於平靜,止思慮,止心力,較之前境,已無心力欲求,達無人之境。

已經具備一定水平的棋手,如何繼續發展,直上雲霄,也在困惑眾多的棋人。其實,此時最重要的是提升棋藝的深度。不要在意一時的勝負、不要在意旁人的指責、不要注重眼前的名利、不要妒忌別人的成功……,潛心於棋藝的研究之中,真正做到能者為師、達者為先,恐怕你想不直上九重天都難。

第三境: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略相當於“慧”。此時頓悟,即心成佛,由定生慧,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之於光。然而慧之印證卻是瞬間(一朝風月)永恒(萬古長空)的統一。正是這瞬間的頓悟刹那間已成終古。

如果你的棋藝和心境已經達到了如此境界,為何不讓它的光輝普照整個象棋事業甚至人類呢?

以己管窺之見,愛好者千萬不要被眼前短期利益所蒙蔽,隻要重視基礎投入,包括時間、練習、研究等,鍥而不舍,勇往直前,您的棋藝必可大成。

圍棋是如此之美,以至於有那麼多的人願意窮極一生孜孜以求,即便是一生也可能難知其一二,但這也不妨礙人們享受著圍棋的巨大樂趣,並將之引為一生的追求和熱愛。

提到對圍棋的熱愛,吳清源、橋本宇太郎、岩本薰、藤澤秀行、林海峰、曹薰鉉、王立誠、李昌鎬、芮乃偉這些大師們無疑都是最生動的代表。吳清源早年使用傳統布局,戰績已是所向無敵,但為了追求“和諧的完美”,乃一朝棄舊所恃,另創新天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立於時代之先,大力提倡其21世紀圍棋理論,若不是對圍棋一生無與倫比的熱愛,吳老先生何以至此?

與吳清源同時代的橋本宇太郎在和岩本薰在爭奪第三期本因坊頭銜時演出了一幕空前絕後的“原爆下對局”,原子彈爆炸後,兩人將棋盤棋子稍作整理後,繼續進行對局。橋本九段去世前一刻還在下棋,而岩本九段一生為普及圍棋,足跡遍及歐美大陸,生前將自己的一生積蓄全部捐獻給了日本棋院。

藤澤秀行從兩次癌症手術中死裏逃生,67歲時還以3比1的比分擊敗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棋聖,成功衛冕王座,其鬥誌之堅韌令人歎為觀止,但其對圍棋的拳拳之念清晰可辨。

林海峰、曹薰鉉,前者已在日本名人戰循環圈中領先群雄,成績竟壓倒了王立誠棋聖、趙治勳九段等強豪,不久前還打入了富士通杯四強;曹薰鉉,如今雖華發滿頭,但在這兩年中,他成了中日棋手最大的殺手,馬曉春、常昊、趙治勳無不臣服,為能和李昌鎬這些年輕人競爭,他清心寡欲,他鍛煉身體,渾身是不服老的幹勁。

為求證一手棋的準確,王立誠可以和業餘棋迷進行認真探討,即使輸掉了一場無比重要的對局,王立誠照樣微笑著和其他高手們反複研究;李昌鎬如今雖對網球抱有極大的興趣,但其用功程度還是為大多數棋手所不及,就連江鑄久九段對彭荃四段那樣的聯賽對局他竟然也會關注。江鑄久為之大為感歎,在韓國棋院,無論是討論什麼新手新型,李昌鎬總是最有準備,分析最為透徹,誰敢說他在棋上所花的心血已沒有多少?

芮乃偉,一位為能下棋而走遍半個地球的棋癡,在第二屆應氏杯賽後擔心從此無棋可下而當眾哭泣。如今的韓國媒體稱她和江鑄久是每天給韓國棋院關燈的人,今年,雖然其戰績較之去年遜色許多,但她對圍棋的熱愛何曾減少半點?

因為對圍棋充滿了深沉的愛,所以這些大師們會兢兢業業地對待每一盤棋,所以他們才會處處捍衛著圍棋高潔的形象。而他們這樣做的本身又使了解和不了解圍棋的人們對圍棋充滿了敬意。當然,即便不是因為圍棋,社會對一位名流在道德上和行為上也都有著超乎常人的要求,更何況是從事高雅精神象征的圍棋事業的棋手。

2.古人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