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效益好的企業,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一般都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工作製度、管理製度、分配製度,企業是通過製度實現管理的,企業按著製度規定的模式高效、快捷、節約地運行,良好的製度促進了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給予員工們更有效的激勵,也促進了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加強。而一個效益不好的企業,一般都沒有完善的工作製度、管理製度、分配製度,企業是通過人治實現管理的,企業沒有一個有效的運行模式,企業在一種粗放、低效、浪費的模式下運行。這種製度導致企業勞動生產率低下,不能給予生產者更有效的激勵,使企業的工作者的創造性受到極大的挫傷。
所以表麵上看,在兩個不同的企業裏,人們都在那裏工作,但是工作的狀態是不同的。對於一個高效率的企業而言,一個人工作一天可能抵一個低效率企業中一個人工作一個月所創造的財富。財富的積累使企業具有了更強大的前進和發展的動力。
也許你會問,對一個高效率的企業而言,為什麼做飯的、收拾衛生的、把門的也比一個低效率企業中的同種員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呢?他們並不比一個低效率企業中的同種員工創造更多的財富啊?
是,他們並不比一個低效率企業中的同種員工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對一個國家而言,存在著財富的再分配;對一個企業而言,同樣存在著財富的再分配。企業的銷售收入在企業內部會發生轉移支付。在一個高效率的企業裏,企業創造的財富分為四個部分,一部分上繳稅金,一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一部分在股東之間按著股份的多少進行分配,還有一部分就是以薪水的形式分配給企業的員工。雖然企業中的員工由於分工不同,收入存在著差別,但是為了調動各個崗位上的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了創造更好的企業形象,企業會從那些高收入群體中適當地拿出一些來實行再分配,將這些財富轉移支付給低收入的群體,使這一部分員工的收入適當地提高。這種現象人們稱之為溢出現象。所以,同樣的企業,在高效率的企業裏雖然他們幹著那些做飯、打掃衛生、把門的工種,但是卻比那些低效率的企業裏幹同樣工作的人們的收入高出許多。
一個企業是這樣,其實一個國家也一樣。國家的社會效率高,那麼他們的勞動生產率也高,創新能力也強,社會製度有利於財富的積累,那麼這個國家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的能力就強,社會成員所獲得的收入就必然高,反之亦然。
我們會騎自行車的人一定都體驗過掉鏈子的感覺,當自行車的鏈子脫落的時候,無論你怎麼用力蹬腳踏板,車輪都不會轉動,因為你的雙腳在空轉,做的是無用功。對一個低效率的企業、低效率的社會、低效率的國家也是一樣,當工作效率低下,創新能力低下,社會製度落後的時候,雖然看上去人們也在那裏工作,但是就像空轉的自行車一樣,雙腳雖然沒少用力,自行車卻不肯前行。
這個時候,再繼續騎下去,自行車就會倒下,甚至還會將人摔傷。所以這個時候應該主動停車,將車鏈子重新安裝好,然好再繼續前進。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重新選擇一條平整的道路,或者換一個新車,使車鏈子不至於再次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