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嗑出了臭蟲,什麼人(仁)都有!隨著汽車在城市的普及,在很多城市裏竟然出現了一些專門偷車牌的竊賊,而且形成了一種惡劣的風氣。他們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兩三個人結夥而行,看準沒人看守停在路邊的轎車,三下五除二麻利地將前後車牌卸下,並把它們隨便藏在周邊的一個什麼地方,然後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夾在風擋玻璃的雨刮器上,第二天他們便坐在家裏等待車主的電話,你想要車牌你就必須往他們指定的帳戶上存錢,存多少錢不等,但是一般一個車牌總能夠敲上個三百五百的,一晚上卸十個八個的車牌,在隨後的兩三天裏就能夠得到兩千三千的收入。如果是一個外地的車牌,要價更高。因為你要回家辦一個車牌成本太大。招兒是夠損的了,但是他們卻總是能夠如願以償,而且樂此不疲。
為什麼他們能夠如願以償,為什麼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呢?
他們之所以能夠如願以償是因為申請補辦車牌的手續太煩瑣,等待的時間太漫長,支出的費用太高昂。所以人們也懶得麻煩,幹脆給小偷三四百元算了。大家都這麼想,所以小偷就總能如願以償。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受到這種不勞而獲的激勵,他們接下來作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擴大戰果,繼續他們的“偉大事業”。
然而,事情並不像這些竊賊想的那麼美滿,隨著他們“偉大事業”的不斷成功,政府采取了一係列的果斷措施,首先是公安部門迅速作出反應,簡化了補辦車牌的手續,縮短了補辦車牌的等待時間,做到當天申請當天取牌。還降低了補辦車牌的費用。其次政府動員社會力量進行廣泛宣傳,告誡市民不和偷車牌的竊賊妥協,遇到這種事情及時報案,及時到公安部門申請補辦車牌。最後,公安部門調動警力展開偵察搜捕活動,殺一儆百。很快,偷車牌的猖獗、囂張的氣焰被遏止住了。
然而,這種倒黴的事情還是讓我給遇上了。那是2005年春節過後的一個星期天,我們一家三口已經商量好了,要去郊外兜風。可是當我們來到車跟前的時候,三個人都傻眼了,車牌子沒有了。電視裏介紹說,偷牌賊一般將它們藏在周圍的犄角旮旯,我們也努力找了,但是一無所獲。唯一找到的是小偷夾在風擋玻璃上的寫有電話號碼的一個紙片。
孩子急於去外麵兜風,建議給小偷打電話,用錢換回車牌;老婆非常氣憤,建議立刻報案;我則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回家看電視,等星期一到交通警察大隊補辦車牌。
為什麼不能和小偷妥協呢?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就是說人的行為如果受到正麵的激勵,他就會更有熱情地去繼續這種行為;相反,當人的行為受到負麵的激勵,他就會降低繼續這種行為的熱情或者終止這種行為。你也給小偷贖金,我也給小偷贖金,如果小偷每一次偷車牌都能夠從車主那裏獲得贖買車牌的金錢,這無疑是對小偷這種行為的激勵,他們就會不停地將他們偷車牌的行為進行下去。相反,如果我們不給小偷贖金,每一個丟車牌的人都不給他們贖金,而且還給他們一些負麵的激勵,他們很快就會結束他們的這個“偉大的事業”。
比如說,公安部門出動警力對偷車牌的行為進行打擊,這對他們就是一種負麵的激勵。比如,電視、報紙等眾多媒體對偷車牌的惡劣行為進行暴光,號召社會共同打擊這種行為,這也是對他們偷車牌行為的一種負麵激勵。還有,很多車主響應政府的號召,不和竊賊妥協,這也無形中減少了金錢對他們的激勵。
那天,我回到家裏還真給偷車牌的竊賊打了一個電話,我首先對他教育了一番,然後我老婆又給他大罵了一頓,他竟然說:“算了,你給我50元錢就行!”這個時候孩子搶過電話說道:“就是500元補辦一個車牌,我們也認了,五毛錢也不給你們這些地痞無賴!”負麵的激勵已經使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行為越來越沒有市場了。開始他們敲一筆是400元到500元,現在竟然降低到了50元。可見負麵的激勵已經對他們發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