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虛假票據的社會土壤——談經濟人的機會主義(1 / 2)

一些不法之徒虛開增值稅發貨票上億元,十幾億元,幾十億元;印製、販賣假發貨票甚至達到了一條龍的體係,而且膽敢公然在大街上兜售,類似的事情我們在報紙上也經常看到,他們極大地擾亂了我們的經濟秩序,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身份證、畢業文憑、駕駛證、戶口本……什麼都可以花幾百元錢買到,手機上每天都充斥著這樣的信息。國家雖然對此類犯罪也進行了打擊,但是屢禁不止,為什麼?這說明,虛假票據有它生存的社會土壤。就像莊稼地一樣,為什麼有荒草生存?因為土地、陽光、水分為荒草的生存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風為荒草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這裏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製度經濟學的兩個假設,一個是機會主義傾向的假設,一個是信息不完備的假設。我們對此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每一個人都是經濟人,經濟人在經濟活動中都會有一種機會主義傾向,他們會利用製度的不完善鑽製度的空子。

改革開放20幾年,人們的生活好了,富裕了,有錢了。但是,社會在給好人機會的同時,壞人也搭便車得到了機會,在好人有錢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他們也有錢了。而且他們的私人資本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具備了辦壞事的條件。正經生意方麵他們可能缺乏應有的素質和耐性,經過大浪淘沙之後,他們已經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市場經濟大潮中生存了,所以他們的金錢找不到正經的出路,就開始尋找社會的縫隙,尋找機會,走向邪路、走向歪路。他們的資本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甚至可以說隻要他們不怕死,人民幣都能夠仿造出來,還有什麼不能夠仿造出來呢?這就給虛假票據的猖獗創造了一個現實的客觀條件,也就是說在資本和技術方麵,對這些不法分子來說已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了,我們想通過資金的和技術的高門檻來控製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經濟人已經不太可能了。

目前,我們的經濟環境已經較過去自由和寬鬆了很多,而自由和寬鬆的經濟環境必須要有一整套完備的製度做保證,否則每一個漏洞、縫隙都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發家致富”的一個機會。可惜的是,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很多製度之間存在著太多銜接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現在個體企業實行定稅製,無論他的產值或銷售額是多少,每月的稅都是一個固定的數目,一些采購人員要求商家寫多少金額就可以寫多少金額。這對那些非個體的企業來說就不公平,這些企業是按發貨票上的金額上稅的,他們不敢隨意在正式的發貨票上亂來,所以他們被逼無奈就可能購買假發貨票以滿足購買者的不法要求;比如,現在國家對個人所得稅還缺乏應有的監控,很多私有企業用假發貨票列支成本,減少所得;再比如,一些出差人員,為了回單位多報銷差旅費,他們也可以到不法分子手中購買虛假發貨票;再比如,由於對個人授信製度的欠缺,導致社會現金流量過大,銀行無法對人們的經濟往來進行有效的監控……很多類似的情形,都給虛假票據的存在打開了方便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