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威 (二 上)(1 / 2)

第二章 天威 (二 上)

有了邊令誠這原安西軍監軍大人的“協助”,孫孝哲接下來再查那一隊曳落河失蹤的事情,就變得輕鬆許多。大把的斥候、細作向西北方撒出去,沒幾天,就將具體經過弄了個水落石出。

“這廝,倒也著實有趣得緊!”看完幕僚們整理出來的軍報,孫孝哲嘴角含笑,臉上的表情非常令人玩味。

與邊令誠的推測非常接近,王洵當日身邊隻有幾十名隨從。他最初試圖扮作商隊逃跑,卻不料曳落河們在鱧泉縣令開門投降之後,竟起了屠城之意。走投無路之下,王洵才帶領同樣走投無路的民壯發起了反擊,全殲了那支曳落河。隨後擅自打開了鱧泉縣官庫,將裏邊的銅錢和糧食分給了當地百姓,命令他們分散到鄉下躲避日後可能發生的報複。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在孫孝哲眼裏,那場戰鬥本身並沒什麼可稱道之處。曳落河的長處在於野戰,在不做任何防備的情況下,貿然進入一座人口數千的縣城,並且試圖將裏邊所有軍民百姓都趕盡殺絕,本身就是一件找死行為。換了孫孝哲麾下任何一名心腹將領,與王洵易地而處,也不難在巷戰中取得同樣的戰績。但是有趣就有趣在,王洵那廝參戰的緣由和戰後的舉動上。試圖扮作商隊離開,說明此人對大唐朝廷的忠心非常有限,至少將個人的安危,放在了為朝廷盡守土之責前麵。而戰後疏散百姓,則說明他對大燕國兵力不足的弱點看得非常清楚。

如今的醴陵縣已經成了一座棄城,如果孫孝哲想要替曳落河們報仇的話,隻能將兵馬分散成小股,到鄉下拉人網搜索。而每股派的人太少了,則難免重蹈當日曳落河的覆轍。每股派得人數足夠多的話,又顯得小題大做。畢竟此刻他手中的兵馬隻有兩萬五千掛零,派出得多一些,留守長安的就少一些。

長安城剛剛拿下來沒多久,人心尚未安定,附近幾個郡縣官吏對大燕國的忠誠度也非常可疑。此時此刻,孫孝哲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給一隊曳落河報仇,冒上長安城被端的風險。然而他也不能一點動作都沒有,否則一旦醴泉城的例子被其他郡縣效仿,整個京畿道就永無寧日了。

“傳令給征西將軍蔣忠,讓他帶著五百弟兄下去,到醴泉縣地麵上隨便找一個堡寨,將裏邊的人屠戮幹淨了,提著人頭回來見我!”威是一定要立的,否則無法震懾剛剛歸附的大唐軍民。至於被屠的堡寨是否冤枉,就不在孫大將軍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諾!”左右親信答應一聲,立刻下去傳令。猶豫了片刻,孫孝哲繼續吩咐:“傳令給宇文德那廝,讓他親自去見一趟王明允,就說如果王采訪使能率部歸降,本帥將在陛下麵前進言,保王采訪使一個驃騎大將軍之位。如果,如果王采訪使還有其他要求,也可以盡管提出來,本帥隻要能做得到,絕對不會含糊!包括把當日陷害封常清老將軍的罪魁禍首,統統綁起來交給他處置!”

“這......!”幾個剛剛投降到孫孝哲帳下充當文職幕僚的前大唐官員驚詫地抬頭,想要阻止,卻提不起任何勇氣,隻好暗中替邊令誠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