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要勇於麵對失敗和挫折(1)(3 / 3)

當初,拜倫的母親以為她得到了一個英俊蕭灑的男子,沒想到這個男子對她毫無感情。她常常在寂寞中流下痛苦的淚水,並常常把對丈夫的憤恨發泄到兒子身上。動不動就叱嗬、咒罵不懂事的兒子。

拜倫4歲那年,父親在法國比利時邊境的一個小縣城死去了。他是被餓死的。

小拜倫開始走路的時候,他的母親不覺失聲大叫:“哎呀,是個瘸子!”

她驚慌不已,設法給兒子醫治。由於是先天性跛足,無法醫治。就這樣,小小的拜倫拖著一隻殘足,艱難地踏上了坎坷的人生之途。

瘸腿的少年,本應更多地得到母愛,然而,拜倫的母親卻對他越來越冷酷。有時,她竟命令女仆晚上把拜倫的腳綁在木板上睡覺。發起神經來,她會順手抄起盤子、火鉗、花瓶痛打拜倫。

拜倫非常討厭這個家,希望能在外邊找到一點同情和憐憫。可是,每當他走在街上,常常聽到人們這樣的議論:

“唉,多漂亮的孩子,可惜是個瘸子!”

“荒唐的老子,跛足的兒子,這是上帝的報應!”

一些小孩常常一齊喊:“小瘸子!小瘸子!”

小拜倫每聽到這些,心都碎了。他為自己的跛足感到羞恥,為周圍的譏笑感到痛苦。他多麼希望能像別的孩子一樣有一雙正常的腳啊!為此,他常常伏在床上哭泣,幼小單純的心靈蒙上了濃密的陰雲。

他的性格逐漸地變了,變得憂鬱和悲傷。

拜倫在家中不僅受到神經不正常的母親的折磨,而且還受到乳母的虐待。

有一次,母親丟下他到倫敦去了。拜倫由乳母帶領。這個乳母是一個非常沒有教養的人,她滿嘴的宗教語言,而實際上是個十分殘忍、放蕩的女人。她喝了酒,就把馬夫帶到家裏姘居,肆無忌憚地毆打拜倫。拜倫跛著腳,常常被他們叱嗬、打罵得四處亂跑。母親離開他之前,還聽信了一個庸醫的花言巧語,托他醫治拜倫的腳。那醫生隻不過用木夾子把拜倫的腳死死地夾住。殘酷的折磨,使拜倫疼痛難忍。後來,拜倫家的法律顧問漢森發現了拜倫受到乳母和庸醫的虐待,趕忙給拜倫的母親寫信,告訴她小拜倫的悲慘遭遇,勸她快些回來拯救拜倫。

可是,拜倫已習慣了這種生活。拜倫從未得到過父愛,從小就遭受著母親、乳母、庸醫的虐待和折磨,經受著周圍人們的嘲笑和戲耍,但這卻使他早熟了。他更早地領略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他時而拚命反抗,時而默默忍受,而更多的是在思索:人世間為什麼這麼冷漠?人類為什麼這樣的虛偽、殘忍?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冷酷的生活?

他認為,忍受虛偽、卑劣、殘酷、貧窮的唯一途徑,便是對這一切都采取嘲笑、鄙視的態度。人必須自尊、自強。為了彌補肢體的缺陷,他以嚴格的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的其他部分。他學習騎馬、拳擊、摔跤、擊劍、射擊和遊泳。長大以後,他成了英格蘭最佳遊泳能手之一,同時也是英格蘭英俊的男性之一。而他寫的不朽的詩篇,更是成了人類的寶貴文化財富。這也許都得益於他所受到的磨難。

苦難與挫折不是我們的仇人,而是我們的恩人。人有一種逆反的心理,這種逆反的心理在人體裏發展成反抗的力量。正是苦難與挫折,使得我們體內克服挫折、抵製苦難的力量得以發展。這就好像森林裏的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愈見挺拔。正像暴風雨吹打橡樹一般,人們所承受的種種痛苦、折磨和悲傷,都在啟發人們的才能,都在鍛煉他們。

梅花香自苦寒來

“文革”時期,18歲的張藝謀插隊到了鹹陽地區的偏僻農村,在他21歲時,正值大招工,知識青年紛紛返城,但張藝謀因為出身問題,沒有廠家敢要他。他隻好默默地看著別人通過各種門路一一離去。恰好那時有一種風尚,就是各個工廠之間經常要舉行各種籃球比賽,有這方麵特殊才能的人都被視為寶貝,所以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有著籃球特長的人可以放寬政審條件予以錄用。張藝謀本來就有著強健的體魄,籃球也打的不錯,知道這一消息後,他越發勤奮地訓練,最終,鹹陽國棉八廠在招工時看上了他的好身手,放寬政審條件錄用了他。

張藝謀由農民轉成了工人,又開始了他新的奮鬥。他的繪畫才能開始嶄露頭角,3年後,因此而被調人工藝室從事設計工作。從此,張藝謀又迷上了攝影。攝影使他如癡如狂。他背著一台“海鷗”牌相機走遍了八百裏秦川的山山水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國攝影作品大賽中,他的作品獲了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