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2)(3 / 3)

成功創業者們有很強的適應力和恢複力。他們總想知道他們的表現是否足夠好。他們意識到要知道他們做得怎樣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的表現,必須積極搜尋出反饋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搜尋並利用反饋信息對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經驗以及對未預見到的情況作出反應也很有用。因此,這些創業者們常常是優秀的聽眾和快速的學習者。

創業者們不怕失敗,並且他們相信喬治·肖伯納所說的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成功的背後經曆了許多錯誤”,因而他們更加堅定了獲取成功的決心。害怕失敗的人會喪失他們可能具有的所有獲得成就的動力。他們會傾向於從事一項簡單的、幾乎不會失敗的任務,或在一個很困難的情況下做事,如果他們做不成,他們也不會負個人責任。

另外,成功創業者們有能力運用失敗的經驗作為學習的方法。他們能更好地理解他們和他人在造成失敗中所起的前車之鑒作用,因此能在將來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有句老話,大意是,從來沒有從馬背上摔下來的牛仔顯然是騎馬騎得不夠多!成為成功創業者要經過“嚐試錯誤”的不斷反複,這個特性使他們所遭受的嚴重挫折和失望成為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善於自我調節

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非常脆弱,但是不論問題多嚴重,最好不要找同事傾訴,更不要四處找人哭訴。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當你在事業或者生活不順利的時候,內心比較脆弱,很容易對他人產生不當的期待。我們時常在這種情緒低落的時候,把我們見到的每個人都當成是我們自己的朋友,向他傾訴我們的不幸,並渴望獲得安慰與同情。你可知道別人此時會怎麼想呢?

對於每個人來說,隨時都可能遭遇各種危機。家人生病、親友死亡、婚姻不和睦等,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使我們壓力倍增,心力憔悴,進而影響我們的工作情緒。

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非常脆弱,但是不論問題多嚴重,最好不要找同事傾訴,更不要四處找人哭訴。如果一定要發泄,也一定要找辦公室以外的朋友,否則很可能給同事造成你“有病”的形象。

無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人每一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每個人的視角也完全是被自己先天或後天形成的思維框架左右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比如說,你們夫妻最近經常無端發生的口角,你察覺你和太太的婚姻關係已經亮起了紅燈。而且也許這個時期又是公司最緊張的時候,你的業務也很繁重。在家庭和業務的壓力下,你很容易跌入無奈的陷阱裏,處於一個相當低落的時期。大多數人在情緒低潮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給予關懷,對自己伸出援手。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下,一不留神就會失去自控,家庭問題上苦悶和事業的壓力都讓你急需要有人傾聽你的感受,幫你發泄心中的鬱悶和不滿意。

不是每個人都是我們可以依賴的朋友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對他們傾訴一些你自己覺得感人淚下的事情其實並不會搏得他們的同情,甚至會覺得你小題大做,沒能力處理好一些簡單事件等。

深究起來,這種渴望同情與注意的心理是一種小孩心態。也許你也見過這樣的畫麵:許多時候,當一個孩子摔倒以後,他並不是馬上張嘴大哭,而是看周圍有沒有人注意他,有人的話,他就會驚天動地哭起來;沒有人,他一般就會焉焉地爬起來,繼續他的遊戲。小孩子的這種把戲會讓人覺得可愛好玩,換做一個成年人呢?

再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少煩心的事兒,大家可能都在“硬塊的夾縫”中掙紮,何必總拿自己的不開心強加到人家頭上呢?除非需要幫助,否則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著人家陪你一道悲傷,此時你應該想到:還是自我調節為好。

積極改變自己的處境。

一方麵渴望發財致富,另一方麵卻總是不相信自己能夠擺脫貧窮,總是懷疑自己能否得到所欲所求之物,這就好像南轅北轍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懷疑自己獲得成功的能力,那他就決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他總會招致失敗。

成功人士必定常常想著成功,必定常常往好的方麵想。他的思想必定富於進取精神,富於創造力,必定是建設性的和創新性的。他的思想中必定充滿了樂觀的、積極的因素。

如果這樣,你將會朝向成功的方向前進。如果你隻看到貧窮、匱乏的那一麵;那你就會朝失敗的那一條道上走去。但是,如果你果斷地轉過身來,斷然拒絕想象你可能落於貧困的境地,那麼,你必定會在獲得財富方麵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