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一定要擁有成功的素質(1)(3 / 3)

1988年下半年,王文京正式辭職下海。

辭了職的王文京,人事關係轉在街道,他成了待業青年。所以,以最低的企業形式——個體工商戶注冊了“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

做企業也有做企業的難度,做企業也有做企業的苦衷,王文京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心態:“做企業的人一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問題、困難和壓力,但如果你認為問題、困難和壓力是一個企業領導人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領導人的職責就是要處理問題,要解決困難,那麼,你就不會感到辛苦了。”

1988年,王文京創辦用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過軟件會像汽車一樣成為一個產業。“我隻是感到軟件在世界上很有前途,財務軟件在中國會有發展的機會。”王文京對民族軟件從來沒有悲觀過、失望過。“重要的不是現在的起點是高是低和現在的規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絕對不要怕,哪個企業都是從小發展起來的,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大發展。”

在王文京看來,在應用軟件上,民族軟件有挑戰國外軟件的實力。組成軟件產業的三項戰略資源是:人才、市場和資本。市場我們比印度要大得多,印度內需市場很小,美國軟件能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它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的市場在未來沒有問題。人力資源中國很豐富,中國還存在人才的結構問題,但這是要靠發展才能解決的問題,中國發展軟件的時間太短了,所以,缺乏係統分析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這些問題隨著發展可以解決。資本問題本來被看做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最近完全改觀了,無論是國內資本還是國際資本,都在往中國軟件上麵投。

王文京憑他的進取心和智慧,在短短幾年之內,把用友公司做成了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2000年11月份,他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50富豪之一。

我們從王文京的身上,可以看到,個人進取心在成功者身上表現出來的一種永不滿足的優秀品質。

把接受挑戰當作人生的樂趣

接受挑戰是勇敢者的品格,然而把不斷接受挑戰當作人生的樂趣則是成功者的個性和品格。

巴菲特是一個性格剛強的富豪,他的迷人的性格氣質最優秀之處在於他喜歡不斷接受挑戰。他的座佑銘是:“跌倒了,爬起來!再前進”。

巴菲特品格堅毅並且生財有道,還在於他善於用財,他從不亂花錢財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他總是琢磨怎樣讓錢生錢的辦法,有的同事開玩笑地說:“巴菲特,你已是百萬富翁了,滋味如何?”巴菲特回答讓人玩味,他說:“凡是我想要的而又可以用錢買到的東西,我都能買到。至於其他人所夢想的東西,如名車、名畫、豪宅等我不為所動。因為我不想買到。”

但巴菲特對認準的投資方向卻肯下賭注,且堅毅執著。他投資可口可樂公司、吉利特公司、《華盛頓郵報》以及其他公司的控股公司都是下大股份的;早在青年時,當專家們都說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已經價逾所值時,他通過與該公司副總裁洛利默·戴維森深談後,認為該公司是一個有前途的公司,毅然將所有積蓄的2/3投到這個公司,因巴菲特股份越來越大,如今這個公司已成為巴菲特的柏克什、哈斯維公司所有。

正如人們講的那樣,巴菲特研究的是如何賺錢,他要聽的也是如何賺錢。有一年巴菲特帶領全家到加州聖西米昂,參觀報業大亨赫斯特豪宅,導遊詳細介紹了每道窗簾、每張地毯、每件玩物花了多少錢買的,巴菲特截住導遊的話說:“不要告訴我他的錢是怎麼花的,告訴我他的錢是怎麼賺的。”

巴菲特雖然擁資百多億,但他卻舍不得亂花錢。一次他住豪華旅館裏,特意給朋友傑裏·歐萊斯打電話:“歐萊斯,你能不能來時帶幾罐百事可樂來,這裏的汽水簡直貴得驚人!”巴菲特認為今天的5分錢,明天就可能價值不菲了。

巴菲特曾風趣地對朋友說:“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即不斷接受挑戰才是樂趣,不是要錢,賺錢,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

善於捕捉人生的機遇

挑戰與機遇同在,風險與收入並存。我們不要拒絕挑戰,拱手將機遇讓給別人。

有一位年輕的銀行經理告訴拿破侖·希爾有關“工作能量”的經驗:

“我們銀行有一位經理突然離職,留下許多重要緊急的工作。副總經理找我去談,他說:‘我已個別問過另外兩個是否能分擔這位離職經理的工作,直到有新人接替為止。他們沒有明確拒絕,但都說自己現在的工作已經很重了。不知你是否能暫時接管這個重任?’”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我知道拒絕新的挑戰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我當場同意並保證盡最大努力來完成同時還要處理原來的工作。副總經理因而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