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相信自我把握成功(5)(2 / 2)

不斷挑戰自己,超越別人,崇尚競爭,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強勁的競爭對手會使我們進步。

例如,鄰居幾個孩子同在一所高中讀書,同時準備迎接高考,各自蹩足了勁。學習間隙散步放鬆一下,看見人家燈光耀眼,就會聯想到“開夜車”等等,於是會告誡自己趕快回去做功課。

又如,在奧運會馬拉鬆比賽中,跑在“第一集團”的選手人數多,情況良好,你追我趕,往往可能出現好成績,甚至刷新世界紀錄。相反,選手實力差距較大,一人獨自領跑,連運動場也不容易熱鬧起來。

再如,一條繁華街路上;有幾家規模大小差不多的飯店營業,其中一家擴大規模,或者更新經營品種等等,其他幾家往往也會改變自己的規模和經營方向,最終可能推動經營水平的提高。

由此看來,敵人乃至競爭對手,根本不足懼也不足恨。相反,他還會給予你刺激,促使你進步。於是,我們說:追求進步的人,抱著主動尋求良性競爭對手的心情,或者以主動的態度正視競爭對手,是有益無害的。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

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一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對於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自下而上環境和屬類是一樣的。

有一年,他在動物保護協會的協助下,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送到對岸。

結果,運到西岸的10隻羚羊剩下了3隻,那7隻羚羊全被狼吃掉了。

這位動物學家明白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這麼一群天敵。

天才人物並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奮鬥逐漸形成。通過學習,你也能有膽有識,敢於競爭。

不要因為弱小而不敢與人競爭,隻要相信弱者不弱,勇敢麵對困難,你同樣能培養出競爭意識。

自然界有一條定律,弱者自有自己的空間。的確,無論強者弱者都有一套適應自然法則的本領,隻要你認真地生活著,並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強大與弱小,隻要你擁有自己遊刃有餘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到那時,你的優勢會彌補你的不足,你定能獲得別人也許苦苦求索也無法得到的東西。

妒賢嫉能的人是沒有能力的表現,有了對手,才會有競爭,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爭取更大的成績。

西方有一則諺言:

熊總督命貓頭鷹和蛇一起捕鼠,並聲言捕鼠有獎,而且捕得越多越好。貓頭鷹和蛇領命而去,開始了捕鼠行動。

一天,鹿在森林裏看到蛇正在爬一顆大樹,旁邊一隻老鼠過去,蛇看到了並不去捉。鹿很詫異;問蛇:“熊總督不是讓你捕鼠嗎?你怎麼見鼠不捉呢?這樹上沒鼠,你爬樹幹嗎?”

“噓——小聲點,”蛇吐出紅紅的芯子,說,“你沒見貓頭鷹在樹頂上蹲著嗎?我得爬上去咬死它。”“咬死它?”鹿十分吃驚,“熊總督不是命令你和它一起捕鼠嗎?”

“哼!咬死它我捕老鼠才更容易、更多,那樣得到的獎賞也就更多。”

還有一個故事: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比賽,自負地以為一定可以奪得冠軍,卻不料在最後的競賽上,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皆竭盡了全力出招攻擊,搏擊高手警覺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他憤憤不平地回去找他的教練,在教練麵前,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對打的過程再次演練給教練看,並央求教練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

教練笑而不語,在地上劃了一道線,要他在不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苦思不解,最後還是放棄繼續思考,請教教練。

教練在原先那條線的旁邊,又劃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相較之下,原先的那條線看來變得短許多。

教練開口道:“奪得冠軍的重點,不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隻要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正如原先的那條線一般,也就無形中變得較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隻要如此,就能戰勝你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