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相信自我把握成功(1)(3 / 3)

要培養自立的精神,自己做決定,並承擔它的後果。我們一生不免會做出許多事後懊悔不已的決定,但這些決定並不是沒有價值,我們正是這樣才不斷吸取經驗、不斷成長的。正是因為有了今天的失誤,才使我們將來能夠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和選擇。所以,我們要自己去摸索。我們無法讓所有的人都對我們滿意,所以,我們要打消這個念頭,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言行舉止不滿意,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這種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隻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

不要把心思花費在如何取悅別人上,你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如果有人不喜歡,隻管由他去,不要讓別人的品評影響你的心情,也不必以為有必要向旁人證明自己始終是正確的。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出的決定,並承擔由此而來的責任。

追求成功的人,必須為自己的將來負責。他所做的,應該有助於實現他的目標。他必須為自己的決定、取舍和行為承擔責任,必須自己為自己考慮,選擇那些可以指導自己生活的價值、目標,而不是不加辨別,接受家庭、朋友或者其他人所講述的一切。

沒有誰必須對你承擔義務,家庭、朋友都是如此,你隻有自己對自己的將來負責,生活的重擔不可能讓他人來為你承擔。你在生活中,應該選擇一種積極而不是消極的方式。

你能為自己承擔多少責任,就決定了你能得到多少快樂和成功。限製自己的發展,環境分配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這樣你永遠與成功無緣,真正的成功需要你打破常規作出更多的貢獻。

我們需要的,不是問自己生活中需要什麼,而是問:“我要得到這些我希望的東西,必須做什麼?”

世界在飛快地變化,你必須做出選擇,或者現在就注意發展自己的潛能,以便未來爭取成功;或者,像你周圍的人那樣,隻是不斷地抱怨生活,從來不去行動。

培養健康自信的“自我”

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實隻要我們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它必定可以做到。看看這個世界發生的那些偉大的業績,沒有一項不是先在它的創造者腦海裏反複構想過的。所以,重要的是去想,去思考,去以一種建設的態度、為了某種終極的目的去思考。無論你是在閱讀、在傾聽,是在旅行中發現新的風景,是在辦公室工作,或者在田野裏勞動,或者,是你四處漫步的時候,都是思考的好時機,思考如何才能提升自己人生的境界。可以說,任何成功、任何進步,離開了嚴肅認真的思考,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生活中,我們看到,太多的人們不願去正視自己的潛能,不願去把握各種讓自己走向崇高的可能,似乎這種前景讓他們害怕,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人們那麼害怕對自己承擔責任,那麼害怕看到深藏在自己生命深處的各種潛在的能量?

偶爾地,人們看到自己身上居然有那麼豐富、那麼不可思議的可能性,或許也會產生去探索、去實踐的勇氣,然而,他們並不是一直都能這樣,在另一些時候,在同樣的可能性麵前,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孱弱、惶恐,最終退縮。可是,如果我們不願正視自己身上那一切力量的存在,不願讓自己成為自己所能夠成為的最好的樣子,他的一輩子,幾乎注定是不能快樂的。

在40歲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我”與“個人”有什麼分別。那個時候,我的情緒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常常失控。隨著自己所經曆的種種事情,免不了高興就忘乎所以,沮喪就垂頭喪氣,氣憤便發怒,不滿就抱怨……更可怕的是我還自以為是,覺得這就是我,多有性格!

可是有一天,我在書架上突然看見一本書,那書名引起了我的注意:《經營自我》。當時我就想:什麼是自我?怎樣經營?接著就發現自己完全不能回答這兩個問題。於是,我便懷著了解的心態閱讀了這本書。這一讀可不得了,我有了重大發現。原來我自己情緒的“韁繩”就在我的自我意識之中,原來“自我”是一切的源泉。

專家指出:“自我”是指一個人具有反思和審視自己的意識。

大概正因為我到了不惑的年齡吧,了解到關於自我的概念之後,心中的感覺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澀,全有。自己過去由於忽略自我意識修養的種種行為、表現,放電影般地在我腦海中出現。比如,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不愛吃飯,每次都要費很大的勁,又哄又勸。有時我火了就會打她,甚至孩子哭,我也哭,當時真是忍不住火,“發作”完了又後悔、內疚,那種感覺是很不愉快的。應該說,在我不留意自我意識的時候,類似的差勁表現還有很多很多。可那會兒,雖然我對自己也不滿意,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