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種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度,它較少受認識的影響。自信方麵的障礙並不是認識障礙,而是與以往的經曆和體驗密切相關的情緒障礙。缺乏自信心的人,有時盡管在意識上充分地認識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某一件事,但還是沒有信心去幹。
從古至今,人們出於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目的,對自信心抱著崇高的期望。自信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追求成功者的有力武器,是成功的秘訣。
自信的人總是最具魅力的,朱鎔基總理正是這樣的人。
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即將結束之時,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答記者問的精彩場麵,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總理那從容不迫的談吐和胸有成竹的自信征服了無數觀眾。如在回答台灣人權通訊社記者有關人權的問題時,朱總理從容應對:“……我隻想講一樁事情,就是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最近訪問中國時,我告訴她一句話。我說:‘我參加爭取和保障人權運動的曆史比你早得多。’她說:‘是嗎?’表示她不同意我的意見。我說:‘不是嗎?我比你大10歲,當我冒著生命危險同國民黨政權作鬥爭,參加爭取中國的民主、自由、人權運動的時候,你還在上中學呢。’……”聽到這一席話,電視機前的觀眾不禁長時間地熱烈鼓掌,朱總理靠過人的機智和自信,在世人麵前為中國政府樹立了全新的形象。
堅定的自信心,不僅會使人在事業上不斷進取,達到預期目標,而且能使人在性格上重塑自我,增添人格魅力,去爭取並獲得友誼與愛情的豐收。
你讀過《簡·愛》這本書嗎?有沒有被簡·愛這個自信的女孩所感染呢?《簡·愛》中,家財萬貫、性格孤僻的莊園主羅傑斯特,怎麼會愛上地位低下,而又其貌不揚的家庭教師簡·愛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簡·愛自信、自尊,富有人格的魅力。正是這種自信的氣質,使她獲得了羅傑斯特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愛戀。當主人羅傑斯特向她吼叫“我有權蔑視你”的時候,曆經磨難的簡·愛用超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由此帶來的鎮靜的語氣回答:“你以為我窮,長得不漂亮,就沒有感情嗎?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和我將一樣經過墳墓,同樣地站在上帝麵前一樣。”
相貌平平者,不必再為你的貌不驚人而煩惱,因為“一個人越自信,他的性格就越迷人”。增加幾分自信,你便增加了幾分魅力。簡·愛這個普通婦女的藝術形象,之所以能夠震撼和感染一代又一代各國讀者的心靈,正是因為她以自信和自尊為人生的支柱,這使她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現。
隻要與他人在一起,我們就會時刻展現我們的心態,時刻表現我們的希望或擔憂。我們的聲望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對我們能否成功有很大的聯係。如果我們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如果別人因為我們的思想經常表現出消極的一麵而認為我們無能和膽小,那麼,我們將很難獲得好的發展機會。
如果我們具有那種震懾人心的自信,如果我們展示給人的是一種堅毅和無所畏懼的形象,那麼,我們的事業必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我們養成了一種時刻具有必勝信心的習慣,那人們就會認為,我們比那些喪失信心或那些給人以軟弱無能、自卑膽怯印象的人更具備成功的潛質。
要使他人相信我們,我們自身首先必須展現自信和必勝的精神。自信和他信幾乎同等重要。世人都欣賞那種具有勝利者氣度的人,那種給人以必勝信心的人和那種總是在期待成功的人。如果我們始終如一地以一種自信的心態來生活,那麼我們的生活中將充滿陽光。
勇於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
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我們想做什麼,沒有必要去征求其他人的同意。但實際上,有很多人往往因為害怕遭到他人的反對,而不願為自己的一生做決定,不願進行新的嚐試。
如果我們過於依賴別人對我們的好評,把它視為自己幸福生活的組成部分,這時候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到底是誰的生活、誰的幸福?如果是你的生活,那麼,什麼能夠讓你快樂,什麼不能,選擇的權力在你自己手裏。你當然不能用自己的行為傷害他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按照他人的喜好來做出決定。如果是那樣,你和他人的奴隸又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這時候,過於期待別人的祝福,對你將有百害而無一益;如果自己總是期盼他人的讚同,久而久之,就會破壞我們的自尊自信。我們一生要從事的事業,即使不為他人認可,隻要自己認定,仍然要去堅持。這時候,雖然我們仍然應該傾聽他人的意見,學習他人的經驗,但不必因為他們的見解就變更自己預定的軌道,不必因為他們的看法和我們不同,我們就失去了堅持自己觀點的信心。相反,隻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
讓別人的想法左右自己的行動,這是一個預兆,表明你對自己的思想沒有信心。如果你希望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對個人事物的決定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如果每次你都臨陣退縮,回避本來應該由自己做出的決定,或者,要征得別人同意才能做最後的決定,這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你已經失去了支配自己生活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