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農民知識分子階層。包括在農村從事教育、科技、醫藥、文化、藝術等腦力勞動的職業,是保留了農民身份的知識分子。他們往往還承包農村的土地,但是他們所做的工作兼有知識分子和農民職業的特點。他們在普及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保健和福利事業,豐富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麵均起著重要作用。
5.個體勞動者和個體工商戶階層。這個階層是農村擁有某種專門技術或經營能力,占有生產資料或資金,從事某項專業勞動的勞動者或經營小型工廠、商業、服務業的經營者。其中個體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而個體工商戶除了自己參加勞動經營之外還有一定數量(不超過7人)的雇工。這部分職業除了集中在木匠、瓦匠、石匠、裁縫、理發等傳統職業外,近幾年還集中在汽車司機、家電修理以及小工業、手工業、運輸、修繕、小商店、小飯店等職業。農村個體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6.私營企業主階層。指生產資料私有,自主經營,以贏利為目標。雇工在8人以上的企業主。他們的就業身份與個體工商戶相似,但他們有更多的生產資料和資金,這個階層的基本特點一是企業財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決策者三合一,二是把追求個人財富的積累作為其經營行為的基本目的和動機。為了鞏固已取得的經濟地位,他們也非常重視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們在經濟方麵的成就,激勵了很多人去模仿和開拓。隨著私營經濟在我國農村的進一步發展,私營企業主這個階層的特征會更加鮮明並具有特色。
7.鄉鎮企業管理者階層。指鄉村集體所有製企業的經理、廠長、主要科室領導及供銷人員。他們是鄉鎮企業的管理者,參與集體企業經營決策,享受較高的工資待遇,與鄉鎮企業農民工的關係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係。
8.農村管理者階層。主要是指農村基層幹部,如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支部成員和村民小組負責人等。他們是農村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組織者,是農村的領導階層。一方麵他們要執行黨和政府有關農村的各項政策,並是農村集體財產所有權的主體代表人,同時,他們還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在許多鄉鎮企業發達地區,他們往往又是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因此,他們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和社會聲望,並有相當的權威性。可以說,他們是農村最具實力的階層。
除了以上的分層方法,也有人主張把農村社會分成三個階層、四個階層、五個階層、六個階層、十個階層等等。盡管這些分層標準和方法不同,但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職業類型的人都有其特定的經濟地位、利益和要求,認識這種差異對研究從事不同類型職業的人的需要、動機、觀念以及把握農村社會的分化趨勢均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二)農村社會階層分化趨勢
我國是一個沒有經過典型的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具有典型二元社會經濟、社會結構特點的農業大國,農村社會分化程度很低。農村改革徹底改變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隨著改革的步步推進和深化,導致大量社會資源的占有、使用、分配以及分配關係的重組,引發了一係列社會結構的變遷,農民這個群體正經曆著千年從未有過的大分化。使我國農村社會階層分化表現出獨特的發展趨勢,掌握這一趨勢引導農村健康發展、實現社會控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