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農村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2 / 3)

同時,從知識準備上看,農村社會學的產生是和社會學在美國的傳播與發展分不開的。1876年,美國早期社會學家薩姆納(Sumner)在耶魯大學講授社會學標誌著美國社會學的誕生。與薩姆納同時代的沃德(Ward)主張把社會學分為理論社會學和應用社會學,為分支社會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883年,斯莫爾(Small)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社會學係,創辦了《美國社會學刊》,之後形成了社會學史上著名的芝加哥學派。到20世紀初,世界社會學的中心由歐洲轉移到了美國。美國的社會學自其產生時起就有一個和當時歐洲的社會學不同的特點,即十分注重實際和應用而不是偏重於理論。芝加哥學派就是這一風格的代表。美國的社會學家將社會學與當時美國社會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創建和發展出新的社會學分支學科。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一些學者開始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從事農村調查和農村研究,其中較為著名的是紐約農業大學的貝利(Liborty Hyde Bailey)教授。他實地調查了美國的一些農村,發表了論述農村問題的文章,引起了人們對農村社會學的注意。1894-1895年,芝加哥大學的亨德森(Charles R。henderson)教授把對美國農村社會生活的研究編成講義向學生講授農村社會學課程。

190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成立了農村生活委員會,任命農村問題專家貝利教授為主任,主持美國農村調查研究。在這個機構的主持下,大批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對美國農村的社會生活進行了係統、全麵的調查研究,發表了包括:不良的農業生產方法損壞了土壤、熟練的農業勞動力不足、土地投機、鐵路公司和中介商人對農民的盤剝、農村家庭衛生、農村婦女、農村學校等許多問題的調查報告。由於報告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問題,而且包括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反映了綜合研究農村社會的特點,所以許多學者認為,美國農村生活委員會的調查報告是農村社會學的綱領性文件,這個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20世紀農村社會學的開端。

(二)農村社會學的發展

農村社會學一經產生就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這門學科的影響和研究隊伍不斷擴大。1923年,農村社會學家吉勒特的第二部《農村社會學》出版,是美國農村社會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據統計,1910年以前,美國開設農村社會學課程的學校最多不過12所,但到1921年,已有114所高等院校,90所師範學校和30所神學學校開設了農村社會學課程。1912年美國社會學會舉行年會,即以農村社會學作為討論主題。1917年,美國社會學會成立了農村社會學部,1926年出版了《農村社會學》季刊。在研究課題方麵,自開始至1956年,美國人做農村社會學範圍內的研究至少有千餘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農村人口的大量減少,美國的農村社會學家為了開拓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正在把視線轉到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參與或組織這些國家的農村研究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世界農村社會學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歐諸國的農村社會學研究很不發達,人們隻專心致力於農業技術及農業經濟的研究,很少顧及到農村生活的其他方麵。有些社會學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忽視了農村社會調查和應用社會學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歐農村受到了戰爭的嚴重破壞,戰後亟待重建,客觀上需要開展農村社會學研究,以指導鄉村重建工作。另一方麵,美國的農村社會學者開始到西歐開展農村社會調查,聯合國糧農組織幫助西歐開展農村社會學的教學研究活動,這些都促進了西歐農村社會學的興起。1951年,法國社會學界開展了農村問題的大討論,主要探討了法國農村的曆史和文化特點以及農村的多樣性問題。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集中研究了農村城市化問題,並力求探索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民思想意識的變化。英國社會學者對農村社區進行了一係列的實地調查,威廉斯的《英國戈斯福村的社會學》和《一個西方國家的村莊:阿斯沃斯》就是兩個著名的調查報告。

西歐農村社會學者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幫助下,於1957年成立了“歐洲農村社會學工作者協會”,不久成立了“歐洲農村社會學會”。前蘇聯的農村社會學研究工作也比較突出,早在1923年就成立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問題調查委員會,領導、組織了大規模的農村調查,出版了一些農村社會學的書籍,如亞科弗列夫的《俄國的農村》(1924年)、《沃尤涅什農村》(1926年),羅茲尼斯基的《農村麵貌》(1926年)等。20世紀50年代重建社會學以來,就積極開展對農村社會的研究。20多年來,蘇聯學者在農村社會學方麵的主要研究課題是:農村的社會結構;農村生活方式問題;農村居民外流問題;農村人口老化及教育農村青年的方式、方法,研究改善農村文化的途徑等。在前蘇聯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東歐國家也開展了農村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