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華佗養生之道(1 / 1)

提起華佗,不能不提“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的一位著名醫學家,被曹操所殺害。他學識淵博,精通內、外、婦科與兒科等多種醫術,尤其擅長於麻醉,在醫療方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史傳他年逾百歲猶有壯容,身體非常健康。相傳他被曹操所殺時還是耳聰目明滿頭黑發。他的弟子吳普、樊阿等都活到100歲。那麼華佗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

華佗十分重視體育運動與勞動鍛煉。他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削。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意即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或勞動),但應避免過於勞累。經常活動,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環暢通無阻,從而生不了病。這就像門樞軸,時常使用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

關於“五禽戲”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華佗年輕時去公宜山采藥,爬到半山腰時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很好奇,正想進去,忽然聽到裏麵有人在談論醫道,他就站在洞外聽。他聽得入了神,聽著聽著,聽見那兩個人談起了華佗,這可把他嚇壞了,他正要轉身跑去,忽然聽見一個人叫道:“華生既已來了,何不入內一敘!”華佗隻好硬著頭皮走進去,原來是兩位白發長須的仙人。他們向華佗傳授了許多奇妙的醫術,還傳給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鶴的姿態去運動,這就是著名的“五禽戲”。華佗下山之後,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眾多的病人,也增進了自己的健康。

從中醫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鶴五種動物分屬於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對應於心肝脾肺腎五藏。人們模仿它們的姿態進行運動,正是間接地起到了鍛煉髒腑的作用,所謂“超乎象外,得其寰中”是也。這五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活動的方式也各有特點,或雄勁豪邁,或輕捷靈敏,或沉穩厚重,或變幻無端,或獨立高飛。模仿它們的各種姿態可以使全身的各個關節、肌肉都得到鍛煉,正如華倫所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不老。”這裏明確地指出了五禽戲的作用原理:通過肢體的運動以流通氣血,祛病長生。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製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於神經細胞的修複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髒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它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在華佗那個年代,他雖然不明白這些道理,但卻能憑著長期的經驗,總結出這麼一套科學的健身方法,實在是很了不起的。

就五禽戲本身來說,它並不是一套簡單的體操,而是一套高級的保健氣功。華佗把肢體的運動和呼吸吐納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通過氣功導引使體內逆亂的氣血恢複正常狀態,以促進健康。後代的太極、形意、八卦等健身術都與此有若幹淵源。無疑,它在醫療保健方麵的曆史作用是巨大的。

由於華佗堅持練習“五禽戲”,臉似古銅,黑發滿頭,牙齒堅固,步履穩健,身體十分健康。在他所近百歲時,仍麵若童顏,精神矍鑠,動作靈巧,步履矯健。他的弟子吳普、樊阿等人依法鍛煉,也活到了90多歲,仍耳聰目明。因此,華佗的長壽,完全得力於“五禽戲”的鍛煉。